曹仁听了这话也只能哼唧,却拿于禁没办法,对方毕竟大老远来救援,而且于禁到来后,关羽对樊城的攻打强度确实降低了不少,最多就是远距离丢丢石头,大家躲在城墙后面,白天的时候警醒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到了晚上大家都睡觉,关羽也没有不讲武德地丢上几块石头打搅对方,既然如此就先对着耗着吧。
然后大雨就来了。
早先曹仁还庆幸这种雨天更加不利于攻城,但是满宠却大惊失色,连忙提醒曹仁这种天气可能会发山洪,要提醒于将军注意周边情况——于禁是北方人,不熟悉荆州的天气,若是猝不及防之下怕是要吃亏。
然后紧急张罗起来的曹仁就看到城外的荆州军行动起来。
......
于禁被洪水逼上高地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这段日子确实一直在下雨,不过他驻扎的地方也有地方排水,所以一开始他并没有当回事儿,督将成何曾经提醒他这样扎营有水淹的危险,不过他觉得这是质疑自己的统兵能力,就拒绝了对方的提议,谁能想到一夜之间周边的水就突然大了起来,把整个军营淹了呢?
仓皇之中他只能带着败兵摸上高地,然后就看到荆州军驾着船来攻打自己。
于是他看了看周边狼狈不堪且丢盔弃甲、兵器不全的士兵,以及跟自己一样狼狈的将领们,最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投降。
事实上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周边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以至于于禁忍不住瞪了一眼身旁的军司马东里衮、护军浩周。
主要是这两个人在听到于禁表示要投降的时候松了口气,以至于笑出声来。
相比之下庞德就比较犟,非但不投降,反而进行还击,不过最后还是被周仓抓住,还在洪水里喝了一肚子水。
......
然后几个人就被押送到关羽的大帐中。
仓促升帐之下周遭的环境比较简陋,不过不妨碍关羽丹凤眼微眯,阶下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的于禁等人老老实实拜倒在地,于禁喉头滚动,最终还是给自己做好心理准备:“七军尽没,某无力回天。恳请君侯放这些将士一条生路,誓以死报。”
他身后的东里衮、浩周等人也纷纷垂首,不敢直视关羽。关羽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居然没说什么讽刺的话,而是摆摆手:“既已归降,便暂押下去,好生看管,不得苛待,等水退去,一并送往江陵。”
说罢,他扬声道,“来人,传令下去,即刻组织船只,营救被困水中的魏军,凡放下兵器者,皆不得加害!”帐外亲卫领命而去,于禁等人闻言,纷纷松了口气。
果然昔日文远说得对,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只要摆出低姿态来,对方总不会太过刁难。
就在此时,被两名亲卫架着的庞德突然挣开束缚,须发倒竖,厉声骂道:“于禁匹夫!愧对魏王!安敢——“
周仓铁钳般的大手按住庞德肩膀,这西凉悍将却仍梗着脖子骂道:“竖子!尔等不过仗着水势,敢不敢放开我再大战三百回合...”
这句话让关羽眯起了眼,而后站起身来:
“庞德,汝兄长现在汉中王帐下为官;汝故主马超亦在蜀中为大将。汝如何不早降?”
结果庞德两眼一瞪:“某乃大魏臣子,岂会降汝!魏王待我不薄,我庞德唯有一死以报!你若识相,便速速杀了我,休要多言!”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得帐内瞬间死寂。于禁暗自摇头,心想庞德这是自寻死路。关羽何等骄傲,受此辱骂,定然会勃然大怒,说不得要把他推出去斩了。
他甚至已经闭上了眼,不忍看接下来的场面。
事实上关羽确实突然张目,关平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父亲要杀人的前奏,周仓更是双手用力压住对方,只要二爷一声令下,他就把这贼将拖出去砍了。
然后帐中的众人就看到关羽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面色的不快,而是开口说道:“休要逞口舌之快!当真以为我不敢斩你么?”
他手提青龙偃月刀,一步步走向庞德,刀身映着烛光,寒气逼人。庞德却毫无惧色,反而挺直了胸膛,怒视着关羽:“来啊!某若眨一下眼,便不是好汉!”
帐内亲卫们手按刀柄,只待君侯一声令下,便要上前将庞德拿下,或者等君侯斩了这贼人后收拾地面,却不想关羽走到庞德面前,手起刀落,把束在对方胸前的绳子斩断了,不曾伤到对方分毫,这才沉声道:“某敬你是条汉子。既然不愿归降,那你便走吧。”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无不震惊,一个个目瞪口呆,仿佛听错了一般。于禁更是猛地睁开眼,满脸的难以置信。他实在想不通,以关羽的性子,怎会放过如此辱骂自己的人?
庞德更是不敢相信,他原地站着愣了两秒,才问:“此莫非戏弄乎?”
关羽摇摇头:“以后孟起和你兄长问起,我也有个交代,他日在战场上见面,某便不会留情了。”
“君侯!”主簿廖化急步出列,“庞德悍勇,不可纵虎归山——”
关羽抚髯大笑:“吾擒拿其如探囊取物,何须在意,取来干粮伤药,再给他一匹瘦马,莫让曹孟德说吾小气。”
庞德见真有人取来干粮,又引他出去,犹豫了一下,拜谢了关羽,便头也不回地离开。
只剩下于禁一脸纠结,心中满是嘀咕——我刚才要是再咬咬牙,是不是就挺过来了?
......
由于水还没有退去,所以庞德暂时还走不了。
关羽指出放庞德回去是让他回长安给曹操带话,不是让他往曹仁那边跑——当然往曹仁那边跑也行,到时候再抓到可就没这么好的优待了:
“你去跟孟德说,不日我就把曹子孝抓到了,到时候我也不会害他的性命,你让他把于文则他们的家眷还了,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