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土法炼钢的书籍也在第一时间被控制了知情范围,本来马超说自己弟弟强调有个叫蒲元的工匠很靠谱,不过诸葛亮去查了下后发现他说的蒲元如今是个刚出师不久的小伙子,只好先让对方继续工作积累经验,倒是刘巴获知刘备在找可以主持工匠的工作的人才时推荐了一名叫做李譔的人。
后者是梓潼涪人,曾从司马徽、宋忠等学。撰具传其业,又从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于是刘备非常高兴地委任对方为州书佐,请对方主持高炉试建工作。
(李譔的生卒年月不详,不过他跟尹默同期,又跟着司马徽、宋忠学习,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成年且出仕了)
黄权也被请过来张罗相关事宜,汉中之战后由于益州损耗极大,所以这位治中从事每天都要审核各曹呈递的公文奏报、起草刺史政令文书,还要负责赋税、刑狱等领域,猛然间被告知“主公又搞出了许多新花样”的时候还是有些懵逼的。
不过看到正式的书籍后,黄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意识到这很可能真是主公不知道从哪弄来的奇书,于是立即开始从手头挤出人手,交给刘巴和李譔调配。
尤其是主公还拎出来一份益州各地可以进一步开发的经济项目的规划,比如临邛县那边有火井可以产盐,大家也都习惯了相应的方法,结果这份规划里提出可以改进技术,用竹筒导气,引井火煮盐,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产盐量。
还有一些其他提到的粮食和水利改进方案,不一而足,哪怕是黄权的性子也忍不住感叹这份规划当真了得,应该是对益州的情况极为熟悉的人才能做得出来,询问刘备究竟是何方神圣?
然后刘备就咳嗽一声,指了指诸葛亮,诸葛亮也只好装出高深莫测的样子来,毕竟十几年后的自己做的规划也是自己做的——目前刘备和五虎上将穿越到未来的消息还是控制了一下知情范围,只有诸葛亮和法正知晓,不过根据刘备的了解,估计用不了多久,孟达也会知道。
想到这里的刘备忍不住有点头疼,那就是刘封也是个让人不省心的孩子,不过当初也颇有功劳,他实在不忍心像书上那样赐死刘封。
只能想办法让人暗示一下,看看他愿不愿意将来封个王,或者恢复本姓为寇家重新挣一份侯爵的名头。
还要把对方调回来,免得跟孟达再打起来——之前在长安的时候,他曾经不小心听到郎君们讲一种叫“地狱笑话”的笑话,当时他听到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刘封向刘备请罪,说没有救援关羽是为了守卫上庸,那么上庸呢?丢了。
为什么上庸丢了,因为孟达叛变。为什么孟达叛变,因为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
刘封死前表示后悔没听孟达的话,孟达让他干什么呢?让他叛变刘备。
综上所述,刘封如果重来一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看看脑子,才不会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当时讲这个笑话的小郎君不知道自己就在帐外,所以没什么顾忌,不过还是被帐篷里的其他人制止说不要再讲了,所以自己没能听到更多,不过这也提醒自己,书中记载云长败亡的时候,周边领兵的人中居然没几个可靠的队友,可见云长平日脾气傲慢得罪了不少人,由于外星人是把大家各自送回驻地的,自己临行前还没有来得及嘱咐云长改改这个毛病,只好自己想办法再给云长一些后手了。
然后他又想起糜芳和傅士仁来,这两人一人是小舅子,另一人是元从,本来当初知道两人背叛关羽导致其身亡后自己恨不得活剐了对方,不过返回成都后他还是冷静下来,并开始思考如何让两人体面换个地方工作。
(傅士仁理论上叫士仁,不过这里用了三国演义的说法)
......
糜芳不知道自己的妹夫在想什么,作为南郡太守,他最近的日子过的还不错,但是又不是太符合他自己的预期。
当年他和兄长作为徐州的富豪,虽然兄长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不过城中其他几家世家都瞧不上他们糜家,说他们是商贾之家,后来跟上妹夫,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吕布和曹操先后坑个半死,那时候自己年轻,曹操表自己为彭城相自己都不稀罕,如今兜兜转转,当了南郡太守,兄长也当了安汉将军,不过糜芳总觉得日子反而不如从前。
一方面是因为这当官并不如他想象得那么威风,头上有个关羽不说,潘濬为荆州治中从事也压自己一头,而且关羽固然平日里动辄对自己呼来喝去,一点都不念及旧情和自己的身份,潘濬与关羽关系不太好,按说应该跟自己关系好点吧?嘿!这孙子也跟自己没好脸色,每次自己事情做的不是太好他就阴阳怪气说若非自己是汉中王的小舅子,根本没资格当南郡太守!
另一方面则是东吴最近来买废旧军械的商人越来越频繁了,早先他们说东吴那边铁不好,想买些荆州的废旧铁器回去打造农具,自己想着两家是盟友,给些方便也是好的,就卖了一些老旧军械,不想对方最近胃口越来越大,又说这农具销量非常好,光废旧铁器有些不够,能不能卖点铁锭之类的给他们。
按说铁器是管制品,不该随便贩卖,架不住对方给的钱多,恭维话也说得好,左一句“将军大气”、右一句“太守仁义”,再加上荆州是商贾交汇之地,经常有商人从北方贩卖铁器过来,所以糜芳最后还是没把持住,给对方开了个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