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聪聪的爪子在月壤培养箱前悬了三秒,才轻轻按下湿度调节键。淡蓝色的舱内灯光下,他胸前的“月球生态组”徽章泛着微光,身后的猫头鹰博士正用喙尖拨弄数据板,镜片反射着密密麻麻的参数——这是他们在月球基地培育氧气树苗的第三个月。
“聪聪,第7号松树苗的叶绿素活性又降了0.3。”博士的声音带着电子屏特有的冷调,却掩不住一丝焦虑。整个基地的氧气循环系统还依赖着笨重的化学发生器,若能培育出适应月壤、可自主供氧的植物,人类在月球的长期驻留才算真正落地。聪聪蹲下身,鼻尖几乎贴到培养箱玻璃上,松树苗的针叶边缘泛着不健康的灰黄,像被冻僵的细针,他忍不住用爪子轻轻敲了敲玻璃:“明明已经模拟了地球的昼夜温差,怎么还是不行呢?”
接下来的两周,坏消息接连不断。耐旱的沙棘在月壤里扎不下根,根系像蜷成团的毛线;耐寒的云杉倒是发了芽,却在第一次月球昼夜交替后枯萎,叶片蜷缩成褐色的小拳头。聪聪把自己的小窝搬到了培养舱旁,每天抱着装有地球土壤的样本盒发呆——那是出发前妈妈塞给他的,里面还混着几颗没清理干净的树莓籽,是他最爱吃的零食。
“或许我们搞错方向了?”这天清晨,聪聪揉着熬红的眼睛,盯着数据板上的失败记录,突然瞥见样本盒角落的树莓籽。那些籽被月尘沾了些,却依然透着饱满的深褐色。他猛地站起来,爪子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响声:“博士!我们试试树莓怎么样?”
猫头鹰博士的翅膀顿了顿,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树莓?它既不是高大乔木,也没有耐旱耐寒的记录,怎么可能适应月球环境?”但看着聪聪亮晶晶的眼睛,博士还是松了口,“好吧,不过只能用备用培养箱,主舱还要留给针叶树。”
聪聪立刻忙活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把树莓籽从地球土壤里挑出来,用基地特制的营养液浸泡了整整一天,又将月壤和少量地球腐殖质按3:1的比例混合,铺在备用培养箱的底层。播种时,他特意用爪子在土壤里刨出细小的坑,每个坑里只放一颗籽,像在埋下珍贵的小宝石。
最初的几天,树莓籽毫无动静。聪聪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培养箱,连吃饭都抱着数据板,生怕错过任何变化。直到第五天清晨,他发现土壤表面冒出了一点嫩绿的芽尖,像被春风吹醒的小逗号。“博士!发芽了!它真的发芽了!”聪聪的叫声在舱内回荡,连平时严肃的博士都飞过来,用喙尖轻轻碰了碰培养箱。
可考验才刚刚开始。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树莓的茎秆长得又细又长,眼看就要弯倒。聪聪急得团团转,突然想到基地仓库里有用来固定设备的细尼龙绳,他剪了几段,小心翼翼地把茎秆绑在微型支架上,像给小树苗搭了座温柔的小房子。月壤里缺乏氮元素,他就每天调配稀释的营养液,用滴管一点一点喂给树莓,比照顾自己的玩具还要细心。
树莓却像是听懂了他的心意,不仅稳稳地长了起来,还在四周冒出了细细的侧枝,枝叶间渐渐挂满了小小的花苞。这天,基地的氧气监测仪突然发出了轻微的警报——化学发生器的压力阀出了故障,舱内的氧气浓度正在缓慢下降。
“启动备用供氧系统!”博士的声音带着急促,可备用系统的功率有限,只能维持基本需求。聪聪盯着监测仪上不断跳动的数字,突然转身冲向培养舱——那株树莓已经开花了,淡粉色的小花在灯光下轻轻晃动,叶片舒展得像一把把小扇子。他颤抖着打开培养箱的通风口,将一根导管接了上去。
奇迹发生了。半小时后,监测仪上的氧气浓度不再下降,反而缓慢回升。博士拿着数据板跑过来,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震惊:“树莓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我们之前培育的针叶树的1.8倍!它不仅适应了月壤,还在低重力环境下保持了高供氧能力!”
聪聪蹲在培养箱前,看着那些粉色的小花慢慢凋谢,一颗颗小小的绿色果实开始冒头。他想起妈妈在地球果园里摘树莓的场景,那时他总喜欢把新鲜的果实塞进嘴里,甜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现在,这株在月球上生长的树莓,不仅结出了果实,还为基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又过了一周,第一颗树莓成熟了,鲜红的果实像一颗小小的红宝石,挂在翠绿的枝叶间。聪聪小心翼翼地摘下它,递到博士面前。博士用喙尖碰了碰,又看向聪聪,眼里带着笑意:“我们成功了,聪聪。有时候,最适合的不是那些看起来强大的选择,而是愿意在绝境里努力生长的生命。”
聪聪把那颗树莓放进嘴里,甜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比在地球吃到的任何一颗都要甜。他抬头看向培养舱外的月球表面,远处的地球像一颗蓝色的宝石挂在黑色的天幕上。或许不久后,这里会种满这样的树莓,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为月球基地带来源源不断的氧气,也为人类的太空梦想,种下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