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选择了冷眼旁观,如同一个局外人般,眼睁睁地看着方貌刚愎自用,拒绝良策,一步步地将自己和大吴推向了无可挽回的死路,直至今日城破人亡。
事到如今,方貌已死,吴国已亡,最后的羁绊也已烟消云散。
陈箍桶便再无留恋,只剩下带着女儿远离这是非之地、归隐野山林泉、平淡度此残生的念头。
在清晨温暖却并不刺眼的阳光照耀之下,陈箍桶与其女二人相互扶持着,背着简单的行囊,身影在黄土官道上渐行渐远,最终化作了天地交界处的两个小黑点,彻底消失在了远方,融入了那一片苍茫的山野之中。
而后,一连数日之内,史文恭并未急于班师,而是亲领麾下诸将,分兵数路,马不停蹄地带兵前去征讨、接收那些尚未完全掌控、或仍有小股吴军负隅顽抗的周边郡县。
大军所到之处,旌旗蔽日,兵威赫赫,多数州县闻风丧胆,望旗而归降。
对于那些少数仍欲凭借城高池深进行抵抗的城池,史文恭也并没有一味下令强攻,徒增伤亡。
他深知攻心为上的道理,每每此时,便令已然归顺、身份特殊的方天定出马,亲自前往城下劝降。
现如今,南国大王方貌已自尽于两军阵前,吴国中枢彻底崩溃,树倒猢狲散。
在这些残存的吴国军兵眼中,方天定作为前圣公方腊的嫡子,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说服力。
在方天定的现身说法和情理劝谕之下,那些原本还打算负隅顽抗的吴国残余兵马,见大势已去,最终纷纷放弃了抵抗,弃械开城投降,使得史文恭得以兵不血刃地接收了大量地盘,大大加快了平定进程。
然而,虽方貌已自刎于两军阵前,未能让方天定亲自手刃此弑亲篡位之大仇敌,不免留下一丝遗憾,但好在另一仇人——身为方貌叔父、却助纣为虐的方垕,尚且躲藏在桐庐县城之内,未能逃脱。
当日,史文恭大军破城之际,混乱之中,方垕见势不妙,便仓皇脱去官袍,混迹于城内惶恐的百姓家中,企图蒙混过关。
而后,在梁国兵马严密的地毯式搜寻和盘查之下,这才被揪出,显露出身形,终被生擒活捉。
史文恭深知方垕与方天定之间的血海深仇(方腊之死,方垕亦曾参谋其中),索性便做个顺水人情,下令将已成阶下囚的方垕交给了方天定处置。
方天定得此仇人,可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想起父亲惨死,自己被迫流亡的种种屈辱,当即便亲自动手,以极其残酷的凌迟之刑处置方垕,以泄心头之恨。
当日,方垕凄厉无比的惨叫之声在桐庐县上空久久不绝,闻者无不悚然,也宣告了旧吴国势力的彻底终结。
而当初被史文恭于阵前生擒的吴国飞刀大将杜微,在战后经过史文恭亲自前往囚营,一番推心置腹的劝说与礼贤下士的感召之下,亦被其诚意和雄才大略所感动,最终选择了投降,归顺梁国。
史文恭见其确有本事,亦欣然接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