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一块厚重的天鹅绒幕布,将城市严密地包裹起来。程曦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轻触着微凉的玻璃,目光仿佛要穿透这厚重的阻隔,越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和闪烁的霓虹,落向远方那片被月光温柔笼罩的郊野。那里,有白墙黛瓦,有竹影摇曳,有青石渔池,更有父亲书案上那盏永远散发着温润光辉的元代琉璃盏。
那光芒,在她心中,从未因距离而黯淡分毫。它像一座无形的灯塔,无论她身处何地,遭遇何种波澜,总能指引她回归内心的宁静与笃定。想到明天的聚会,一抹温柔的笑意不自觉地在她的唇角漾开。那必定又是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盛宴,两位老小孩会如何“斗智斗勇”,孩子们又会如何天真地“煽风点火”,这些想象出来的画面,已经让她提前感受到了那份融融的暖意。
这份情感,如同一条看不见的、却无比坚韧的丝线,将祖孙三代,将两个家族,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它不激烈,不张扬,却细水长流,在每一次归去来兮的步履间,在每一通嘘寒问暖的电话里,在每一次看似平常的家庭聚会中,无声地流淌、渗透,滋养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灵魂。
周六的天气格外作美,秋高气爽,阳光和煦。约定的戏园子是一处颇有年头的私人会馆,朱漆大门,飞檐翘角,内部装修古色古香,红木桌椅,茶香袅袅。程曦一家和吴薇一家几乎是同时到达的。
两位老爷子一见面,那股子“较量”的意味就弥漫开来。
“老程,你看你,听戏还自带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吧?年纪大了,就是讲究。”吴老爷子中气十足,穿着一身崭新的香云纱唐装,手里盘着两颗文玩核桃,率先“发难”。
程老爷子今日则是一身素雅的杭纺长衫,更显清癯儒雅,他不慌不忙地捋了捋衣袖,笑道:“老吴啊,你这身行头倒是鲜亮,不知道的还以为今天是你要登台呢。我这是润喉,待会儿听到妙处,才好给你喝彩,免得气短。”
两个老友互相打趣着,眼神里却都是藏不住的笑意和见到彼此的开心。
睿睿和悠悠一下车就扑向外公和吴爷爷,甜甜的问候声瞬间化解了“火药味”。吴薇的儿子小辉也比睿睿大不了两岁,三个孩子很快玩到一处,对戏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演出开始,锣鼓点一响,戏台上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悲欢离合,徐徐展开。程曦,程潇和吴薇陪着两位老人坐在前排,皓辰和吴薇的丈夫则负责照看几个精力旺盛的孩子,不时低声讲解几句。
程老爷子听得入神,手指在膝盖上轻轻叩着节拍,听到熟悉的唱段,还会微合双眼,嘴唇翕动,无声地跟着哼唱。吴老爷子则显得更为外放,每到精彩处,必大声叫好,中气十足,引得周围观众侧目,他却浑然不觉,反而得意地瞥一眼身旁的老友。程老爷子则回以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继续他的沉浸式欣赏。
程曦坐在父亲身边,看着他专注而愉悦的侧脸,心中一片柔软。她注意到,当台上唱到《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一段时,父亲的眼中似乎有泪光一闪而过。那是对家国、对亲情的复杂情感共鸣,是岁月沉淀才能品出的滋味。她悄悄伸出手,覆在父亲有些干瘦的手背上。程老爷子微微一怔,随即反手握住女儿的手,轻轻拍了拍,一切尽在不言中。
中场休息时,孩子们围着两位爷爷,叽叽喳喳地问着各种问题。
“外公,那个白脸的是坏人吗?”
“吴爷爷,他的胡子怎么那么长?是真的吗?”
两位老爷子此刻化身为最耐心的讲解员,兴致勃勃地给孩子们普及着生旦净末丑,讲述着戏曲背后的故事。睿睿甚至学着刚才台上武生的样子,比划了几个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那盏虽未亲临现场,却仿佛无处不在的琉璃盏所象征的传承,在这一刻,以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悄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听完戏,两家人一起在附近一家精致的园林式餐厅用了午餐。席间,话题自然围绕着刚才的戏曲展开。两位老爷子就某一出戏的某个流派唱法争论得不亦乐乎,旁征博引,俨然两位学术泰斗。程曦、吴薇和皓辰他们则笑着打圆场,或者提出一些问题,引导着话题,让气氛更加热烈。
吴老爷子感叹道:“现在年轻人,喜欢这个的少了。还是老程你有福气,曦曦和小皓都愿意陪你来听,孩子们也感兴趣。”
程老爷子脸上难掩得意,却故作谦虚:“哎,都是瞎热闹。你们家小薇和小辉不也挺好?关键是咱们自己得喜欢,才能感染下一代嘛。”
吴薇接过话头,对程曦说:“说起来,曦曦,你们家那个老宅,还有程爷爷收藏的那些老物件,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熏陶。小辉上次从你们家回来,还念叨了好久那个会转的北斗七星模型(可能是古代天文仪器如浑仪之类的简化版)呢。”
程曦笑道:“是啊,有时候觉得,那些沉默的老物件,比我们说教一百遍都有用。它们就在那里,散发着那种沉静的气息,孩子们自然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
皓辰也点头赞同:“尤其是爷爷书案上那盏琉璃盏。每次看到它,就让人觉得心里特别静,好像再浮躁的情绪,都能被它抚平。那不仅仅是一件古董,更像是一位守护家庭的长者。”
听到女婿如此评价自己的心爱之物,程老爷子眼中闪过极大的欣慰和满足。他缓缓说道:“器物有灵,尤其是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老物件。它们见证过悲欢离合,承载过一代代人的情感和记忆。我们守护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观赏和价值,更是为了与那段历史、那种精神保持连接。这盏琉璃盏,在我看来,守的就是咱们程家‘不慕浮华,向内求索’的那点魂儿。”
这番话,说得在座的人都安静下来,连最活泼的孩子也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庄重的氛围,眨着眼睛看着外公。程曦望着爷爷,心中充满了敬意。父亲给予她的,不仅是生命和物质,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夕阳西下时,两家人依依惜别。程老爷子坐进程曦的车,孩子们玩累了,上车没多久就依偎在外公身边睡着了。
车内放着舒缓的古典音乐,程老爷子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良久,轻轻叹了口气,满足中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今天真是高兴。老吴头这家伙,还是那么能咋呼。”
程曦从后视镜里看了父亲一眼,柔声道:“吴叔叔那是真情流露。看您二位这样,我们做儿女的,心里也高兴。”
“嗯,”程老爷子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曦曦,你说,等卓然和浠月他们长大了,还会愿意陪我们这些老古董听戏,还会喜欢老宅子里的那些东西吗?”
这个问题,带着一位老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传承能否延续的隐隐担忧。
程曦心中微酸,随即用无比肯定的语气回答:“爷爷,您放心。他们或许不会像我们这样痴迷,但那些美好的、温暖的东西,已经种在他们心里了。就像您说的,器物有灵,环境育人。他们在老宅里度过的快乐时光,听您讲的故事,看您珍视那些老物件时的神情,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生命底色的一部分。等他们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想起外公,想起老宅,心里都会是暖的,是安的。这份情感的连接,比任何形式的继承都更重要。”
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传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也许将来,卓然会用他的方式,比如画画、或者音乐,来表达他从您这里感受到的古典之美;悠悠或许会设计出融合传统元素的现代服饰。形式会变,但内核——那份对美的感知,对文化的敬意,对家庭的珍视——会一直在的。”
女儿的话,像一阵温煦的春风,吹散了程老爷子心头的些许迷雾。他转过头,看着女儿专注开车的侧影,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是啊,他的曦曦,早已不是需要他庇护的小女孩,她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强大内心,并能给予他精神慰藉的、成熟的个体了。这,或许就是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你说得对,”程老爷子的声音恢复了平和的力度,“是爷爷想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童年记忆,一个可以随时回来的精神家园。就像那盏琉璃盏,它不需要说什么,只要在那里,光就在那里。”
回到城里的别墅里,安顿好疲惫不堪的孩子们睡下,夜已深沉。程曦却毫无睡意,她为自己泡了杯安神的花茶,在书桌前坐下。书桌上,放着她白天在戏园子门口买的一本关于传统戏曲服饰纹样解析的书。
翻开书页,精美的图案和详尽的解说映入眼帘。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云纹、水纹、龙凤纹,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老宅书房里,爷爷和父亲 摩挲琉璃盏的画面,是戏台上水袖翩跹的飘逸,是孩子们听到精彩处瞪大的双眼……
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在她心中涌动。她的工作室,一直致力于融合传统与现代。此刻,她仿佛找到了一条更清晰、也更富有情感温度的路径。为何不尝试将一个系列的设计,以戏曲元素为灵感呢?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提取那种神韵,那种色彩搭配的美学,那种一针一线背后的匠心,将其融入当代的服饰或软装设计之中。
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一个新方向,更是将今日之所见、所感、所悟,用一种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和传承出去。爷爷与父亲守护的是有形的器物和历史,而她,或许可以用她的方式,守护那种无形的美感和精神,让其以新的形态,活在当下,甚至走向更远的地方。
她拿起画笔,在速写本上飞快地勾勒起来。线条流畅,带着情感的余温。她画下一角想象中的衣袂,融入了水袖的飘逸;她勾勒一组家居布艺的纹样,灵感来源于戏服上的缠枝莲;她甚至设想如何将琉璃盏那种温润内敛的光泽感,通过特殊的面料和工艺体现在设计上……
这个过程,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这不再是单纯的工作,而是情感的流淌,是精神的延续,是与父辈、与传统文化的一场深度对话。她仿佛看到,那盏琉璃盏的光芒,透过时空,映照在她的画稿上,为她的创作注入了灵魂。
皓辰不知何时来到书房门口,看着她专注发光的侧脸,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为她续了一杯热茶,轻轻放在桌角。
程曦抬起头,对上丈夫温柔的目光,相视一笑。
“有灵感了?”皓辰轻声问。
“嗯,”程曦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想做一个新的系列,名字或许可以叫……‘梨园灯影’或者‘传承之光’。”
“很好的名字,”皓辰由衷地赞赏,“需要我做什么?”
“不需要,”程曦握住他的手,“有你们的支持,就足够了。”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但程曦的心中,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坚定。她知道,那份细水长流的情感,那份沉淀的家族智慧,并没有停留在老宅之中,而是随着她,随着孩子们,流动到了这里,流动到了现在,并且必将流向更远的未来。
那盏默然不语的元代琉璃盏,守护的是一份契约;而她,以及无数像她一样的人,正在用各自的方式,成为这契约的践行者和传递者,让这份名为“家”的温暖与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温润绵长。这光芒,穿越古今,连接彼此,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