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主要部分,还是次要部分,都是要练兵,那自然就要军饷。】
【于是,朱由检和杨嗣昌等人发挥了常规技能:加征赋税!这一次的加征,称作“练饷”。】
【当然,明朝官员也不是个个都是傻蛋,或者个个都毫不顾惜民生——这种理想主义者,终究还是有的,虽然很少很少——所以,有官员便担忧增加赋税之后,必然会导致更多百姓逃亡,甚至转身投入起义军之中。】
【但是杨嗣昌非常淡定:“没问题的!”】
【他表示,增加的赋税是增加在田地上的,而田地嘛,大部分都是那些富贵人家所有,这样一来,增加赋税,每百亩地增加三四钱左右,还能够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呢!】
【如果说杨嗣昌的话可能是他真的这么认为,也可能是他误导皇帝,那么朱由检作为最后的决策者,作为一个壮志勃勃、有远大目标、想要振兴明朝的皇帝,他就……大约还是能力不足吧,总之,这个计划也被通过了。】
【俗话说,一个皇帝能力不足就是……】
“就是最大的罪过。”刘邦非常淡然道。
相比于其他许多皇帝,他反而对此没有多少被冒犯到的感觉,也并不觉得这话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这不就是事实吗?
总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话能够用在大臣身上,能够用在皇后皇子身上,能够用在后妃身上,能够用在百姓身上,怎么就不能用在皇帝身上了呢?
德行不够,却占据高位;头脑不足,却图谋大事;力量弱小,却担负重任——这样下去,都必然会招致灾祸。
百姓的高位,或许就是当地的乡老、家族族长一类;大臣们的高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大约就是宰辅一类;后妃的高位,大约就是皇后乃至太后;皇后的高位,差不多就是太后。
这些,如果德不配位,那都能造成灾祸,也都会带来动荡。但是谁又有一个德不配位的家伙登上皇位、坐在皇位上,所能够带来的灾祸——能够给天下、给自己带来的灾祸更大?
这话用在皇帝身上,虽然尖锐,但是有什么问题吗?
刘邦自己对此就看得很开。
大汉能够出现贤明有能力的君主,他当然高兴;大汉能够堂堂正正地走下去,堂堂正正地落幕,他同样高兴。
但如果说,有人表示,大汉后来完蛋,是因为皇帝不行,因为皇帝能力不足,因为皇帝德不配位,他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其实也就是事实啊。
一个皇帝,如果能力不足,那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错误。
当然,能力还是要和心性匹配起来才行,如果自私自利毫无百姓,那么同样会很可怕——只不过这种皇帝如果有能力的话,有时候天下看起来反而也不会太差……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好,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摆在那里,他们知道怎么做才对自己最好,才能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局面,才能让自己舒舒服服活下去,让江山传下去,让天下稳定下去……
能力,也是包括眼界,包括长远眼光的。
能力出众,基本上也多少有点眼光,那虽然心里面根本不在乎,但如果不是彻底放弃,那天下的局面还真的能够做到看起来不错。
当然,这“看起来”背后能蕴藏多少问题,那就不知道了。还有一些通过自己的能力而疯狂欺压百姓的,那同样不行。
但总体来说,能力不足,就是最大的问题。
比如刘盈……心倒是挺好,不坏,心里面也有点百姓,不是什么不把人命当命的,毫不在乎百姓的,但是呢?但是呢?
虽然现在还没有面临需要传位的问题,但是刘邦清楚,那个大汉故事中的自己,与其说是把皇位传给了刘盈,不如说是传给了吕雉——如果没有吕雉,他还真的要考虑考虑传给谁了。
反正不指望刘盈。
心挺好,但是能力真的不行。
说起来,每次想起来刘盈,刘邦也觉得百思不得其解——他是这么个人,吕雉又是那么个人,怎么就会有这样的儿子?
这里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应该啊……
【那么,这两项计划的推行效果如何呢?】
【首先是练兵方面,这七十三万精兵也好,各地的乡兵也罢,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地方上虚报数字,然后贪图粮饷,甚至直接假借练兵的“练饷”之名自行搜刮。至于说精兵练到了哪里?大约就是各地官员的嘴上吧。】
【而杨嗣昌信誓旦旦“没问题”,还“抑制兼并”的加征练饷,实际上也根本没有抑制兼并,加速兼并还差不多。】
“就没听说过给加征赋税找理由是抑制兼并的!”百姓对这个结果那是一点都不意外。
其实给那些权贵人家额外加征赋税,这件事情在众人看来当然是好事儿,如果本意就是为了抑制兼并,那么最终或许真的可以抑制兼并。但是放在这里,这完全就是杨嗣昌自己找个借口啊!
哪儿有打算加税了,然后说加税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的?
这明明就是非常想要加税,然后为了让加税看起来没有那么不能理解,为了让提出加税这个决定的自己看起来有点人样,让那些同意加税的人看起来像个人,所以专门找的一个借口而已——这个借口还非常敷衍,非常不走心。
当然,官老爷们也不在乎这个借口走不走心,敷衍不敷衍,反正有个能说得出去的名头就行了呗。
到时候一说,就是我们可是费尽心思才让百姓和朝廷得到了两全,既能够让朝廷获得更充裕的军费,又能够抑制兼并,让百姓们获得土地……
至于说外面的人信不信,那不重要,反正他们不觉得那些不相信的人能够对他们怎么样。
“所以说,他们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在乎百姓而已,”有人评价道,“我都能想象得出来他们会怎么说,‘尔等能奈我何’?‘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呐’?”
周围人听着,也都露出了冷笑。
可不就是如此!
不过是不在乎,同时,还有恃无恐罢了。
“而且说起来,他们还有个倚仗,如果改朝换代,只要他们没有前朝末年彻底完蛋,或者全都死了,或者被认为是绝对的奸臣,那总还可以继续在朝廷里面混下去……”
所以,可不就是更加有恃无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