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天的雨……”众人咋舌。
“这要是下这么多天雨,那庄稼肯定就毁了!”百姓们对于耕种的事情还是要更加敏感一些,当即便有人悲叹起来。
不管是什么季节,什么月份,能连下七十多天的雨,那就绝对没有一个庄稼还能好好的!
“那这日子就根本不能过了,我觉得这应该差不多是春天……不,差不多五六月份……”还有人在这种担忧和恐惧之下,直接开始推算起了李自成张献忠他们现在所处的大概时间段。
既然那个陈奇瑜已经获胜了好几场,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又已经到了四川地区,又从四川地区回到了陕西境内,那肯定时间不会太早。
那很可能就是五六月份的时候。
五六月份,正是耕种的关键时刻——其实话又说回来,耕种哪有不关键的时刻呢?一个时候出了岔子发生失误,就算不至于最后颗粒无收,那也很可能让产量大幅减少……
总之,这个时候,连着下了七十多天的雨,那就是不给人活路了!
-
对农事稍微有点了解、对民情民生稍微有点了解的皇帝们,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还在耕种过程中的时候,连着下了七十多天的雨,而且这连绵不绝的雨的程度,还到了损毁铠甲武器衣服、让马蹄马匹受影响的地步……这样的杀伤力,放在庄稼上一样不会小!
“本来这陕西境内就已经有估计至少半数的百姓都跑去作乱,变成贼寇了,现在又能连着下雨,庄稼绝对会大量损毁,遭灾的百姓们怕不是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朱元璋喃喃道。
作为穷苦出身的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时候,这样连绵不断七十天的雨,究竟能够对一个普通的百姓、一户普通的人家产生多么可怕的影响。
他也知道,在这样的可怕情况下,在已经有大量百姓选择起义的情况下,这些原本还在耕种、但遭遇如此惨剧的百姓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起义军的规模一定会进一步膨胀!
而朝廷,朝廷连赋税都不愿意如何减免,更别提给受灾百姓们发放什么钱粮了——不说有没有这个心,就算是有,怕也是有心无力。
本来大明的国库情况就不如何——朱元璋早就看出来了这一点,虽然还不能把所有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都找出来,现在又有内忧外患,外敌不能放松,大量的粮草物资都要往过运送;内部呢,又是无数贼寇作乱,大军四处灭火,同样消耗大量的物资钱粮……
本来国库情况就不如何,现在有这样剧烈消耗,那又哪儿来的余钱余粮给百姓们发放?
根本没有!
所以,当地百姓没有粮食,连年遭灾,又没有赈济……必然会化身贼寇。
至于说什么逃荒,如今这局面了,天底下动乱不堪,虽然不是没有逃荒的人,但选择逃荒的一定会变得少一些。,
【其实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也并没有想出来什么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招新招,他们还是用了一个已经被起义军使用多次的老计策——一定要记住,招不在新,好用就行——诈降!】
【啊没错,他们选择的还是这个老掉牙的方法,诈降。】
【而陈奇瑜呢?陈奇瑜呢?二十几岁就中了进士入朝为官的人才陈奇瑜呢?他啊,他当然是选择相信了!】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决定诈降之后,收集了军中所缴获的所有金银财物,然后派人悄悄进入陈奇瑜的大营之中,把这些金银财物全都花了出去,把陈奇瑜左右的人贿赂了个干净。】
【明朝军队虽然在这个时候确实占据了上风,但是他们想要获胜,却不想要作战,大家对朝廷的忠心也就那样,对自己的性命当然更加看重,更不要说现在起义军还这么大手笔地贿赂他们……】
【因此,军中的许多人都坚定表示这个时候可以招抚,应当招抚,招抚乃是最正确最划算的选择。】
【当然,这还是军中之人的吹风,如果陈奇瑜坚决不赞同,那还有别的走向;但是陈奇瑜——虽然他没有被贿赂,但是他也觉得,现在起义军已经走投无路了,这种情况下,他们表示要投降,那肯定是真的要投降啊!不可能有假!】
【若说那种起义军并没有到了绝地的时候,陈奇瑜还会觉得其中或许有诈;但是已经确定起义军走入绝境的陈奇瑜,在他的逻辑中,现在的起义军是绝不可能耍诈的。】
【因此,他同样觉得招抚这个选择不错——且,只要走招抚这条路,那自己还可以轻轻松松立下大功,减少军队的粮草损耗。军械武器损耗、人员损耗……多好!】
【于是,陈奇瑜决定招降这一部分起义军。】
【当然,虽然他决定招抚了,但是这也只是他本人的意见,最终拍板还需要获得朝廷和皇帝的批准——随后,陈奇瑜向明朝朝廷上报,兵部尚书在看到情况后当即赞同了他的决定,随后,朱由检在经过思考后,也批准了这个决定。】
“……”刘彻沉默了,他开始好奇这个陈奇瑜到底是怎么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了。
虽然他还不完全了解明朝这个科举考试的内容、难度,但是作为整个明朝的朝廷赖以维系正常运转的人才选拔制度,刘彻认为,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内容应该还是不会是什么水货的。
必定有难度,难度也不会太小。
而理论上讲,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的陈奇瑜,那就不应该是一个蠢货。
可是既然如此,这个陈奇瑜到底是怎么就会认为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这一次投降就是真心实意真情实感毫无伪装呢?
他到底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会觉得是真的投降,而不会是诈降?
就因为现在李自成等人确实走到了绝路,走进了绝境之中?
这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判断的依据——但是问题在于,有的时候,有些人,走到绝境,那确实就会束手投降,乖乖认输,服从安排;但是有些人有些时候呢,越到了这种情况,他就越会想要拼死一搏,想要寻找并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想要做出一番别的人从未想过的事情!
如果是前者,那么走投无路陷入绝境,那就可以作为这些人真心投降的证据之一;但是如果是后者……这反而会变成这些人谋划更多的证据。
而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些人,他们会是哪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