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初夏,长安城内暑气初萌,
朱雀大街两侧的槐树早已枝繁叶茂,
夏风习习,如同满城涌动的欢腾。
自西域而来的驿马将“生擒都支、招降遮匐”的捷报送入皇宫。
殿内文武百官闻声侧目,
李治扶着龙椅扶手,
原本苍白的面容因这喜讯泛起难得的红润,
语气满是开怀与欣慰:
“裴卿真乃国之柱石!
西突厥之乱迁延日久,
今日终得平定,河西边境可安数年了!”
话音落时,殿内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群臣皆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振奋。
戴至德当即躬身奏道:
“陛下圣明!
裴大使此役不仅荡平叛乱,
更震慑西域诸国,
据河西戍卒传回的消息,
吐蕃赞普已传令边境守军暂缓袭扰,
且遣使者携重礼前来,似有谈和之意。”
李治闻言大悦,
目光转向身侧的武媚娘,
二人四目相对,
互相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边境暂安的欣慰与对吐蕃意图的审慎。
欣慰的是,
裴行俭凭一己智谋平定西突厥,军威远播西域,
终于让常年受吐蕃铁骑袭扰的河西之地有了喘息之机,
百姓不必再受战火流离之苦,
审慎的是,
吐蕃素来以武力恃强,
前番连年犯境,烧杀劫掠,
何曾有过这般主动示好的姿态?
如今突然收敛锋芒,
恐怕是见大唐军力强盛而暂避锋芒,
背后定藏着其他算计,
需多留几分心眼应对,
断不可因一时之喜而放松警惕。
四月初八,
吐蕃使者如期抵达长安。
其人身着吐蕃贵族服饰,
头戴金冠,手持镶嵌宝石的国书匣,
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步入大殿。
行至殿中,使者恭敬行礼,双手高举国书,朗声道:
“天皇陛下,吐蕃赞普慕大唐天威,
敬陛下圣德,近闻河西边境烽烟暂歇,
四海升平,特遣小臣前来,
愿与大唐永结盟好,共护西域安宁,
使两国百姓共享太平。”
他顿了顿,又道:
“今小臣携黄金百斤、珊瑚玉树各十株、良马千匹为礼,
敬献陛下与天后,
另有一事,
乃赞普肺腑之言,
赞普听闻大唐正阳公主聪慧贤淑,
容德兼备,性情温婉,
更兼精通诗书礼乐,实乃天潢贵胄中的明珠,
赞普愿以赞普之尊,聘公主为妃,
自此唐蕃血脉相融,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世代无战事,百姓享太平,
此乃两国之幸,天下之幸!”
说道此处,使者语气愈发恳切,
目光扫过殿内群臣,继续说道:
“小臣临行前,赞普再三嘱托,
若陛下应允此亲,
吐蕃愿每年向大唐进贡青稞万石、牦牛两千头,
且严约束边境部族,绝不再犯河西之地,
日后若大唐有需,吐蕃亦愿出兵相助,
共御外敌,绝不推诿,
恳请陛下怜念两国百姓,
准此和亲之请,使唐蕃永为一家,
传为千古佳话!”
吐蕃使者之言虽满是溢美之词,却让殿内气氛瞬间凝重。
李治接过内侍呈递的国书,
目光匆匆扫过,
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武媚娘端坐于侧,
面上依旧维持着天后的端庄雍容,
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
眼底却盛满冷冽与警惕,如寒潭深不可测。
吐蕃素来以武力恃强,
前番连年袭扰河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如今突然以“进贡”“出兵相助”为诱饵求亲,
绝非真心臣服,更非看重正阳公主的贤德。
恐怕是见裴行俭平定西突厥后大唐军威正盛,
深知硬拼难敌,便想借和亲之名,
将正阳公主钳制为质,
实则是换种方式牵制大唐,
若公主远嫁吐蕃,大唐日后对吐蕃用兵时,便会投鼠忌器,
而吐蕃则可借“联姻”之名,
向西域诸国彰显与大唐的关系,进一步扩张势力。
这等以联姻包装的算计,阴险狡诈,
她决不可能会应允!
武媚娘缓缓起身,
望向台阶下的群臣以及站在中间的吐蕃使者,
语气冷然,不怒自威:
“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跋涉,辛苦了。
大唐乃礼仪之邦,自当以礼相待,
鸿胪寺已备好馆驿与膳食,
更有专人照料起居,
你等且先下去歇息,倒换水土,缓解旅途劳顿。”
她话音稍顿,目光如炬,
扫过使者紧绷的神色,
吐蕃使者本以为大唐会欣然应允,
此刻见天后只字不提和亲,脸上难掩诧异。
武媚娘语气依旧沉稳强硬,不容拒绝:
“至于和亲之事,
关乎两国邦交与皇室体面,
更牵涉公主一生幸福,非一朝一夕可定,
陛下需与群臣仔细商议,权衡利弊,
既要顾全两国情谊,
也需对得起天下百姓的期盼,
待有定论,自会遣人前往馆驿告知使者。”
她刻意在“情谊”二字上加重语气,
既未直接拒绝驳了吐蕃颜面,
避免给对方留下开战的借口,
也明确摆出需从长计议的姿态,
既守住了大唐的气度,也为后续谋划留出了余地。
吐蕃使者本对此次和亲信心满满,
他临行前,赞普曾断言:
大唐虽平西突厥,却也损耗不小,
定不愿再与吐蕃开战,和亲之事十拿九稳。
此刻见武媚娘言辞得体却态度谨慎,
他心中虽有疑虑,却也不敢表露,
只得躬身行礼:
“多谢天后体恤,小臣愿在此等候天皇天后的佳音,静候陛下圣裁。”
说罢,便在内侍的引领下退出殿外。
吐蕃使者离开后,武媚娘缓缓落座,
对于吐蕃赞普觊觎她的正阳之心厌恶不已,
她的正阳乃大堂金尊玉贵的公主,
她和李治的掌上明珠,岂是一个边陲小国君主能染指的?
简直是痴心妄想!
小小吐蕃,她迟早要灭了它!
但眼下显然还不能。
她目光扫过殿中垂首侍立的朝臣,声音冰冷,
“吐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前番屡屡犯我河西,屠戮边民,
如今见我朝平定西突厥,兵力强盛,
便想以和亲之名掣肘我朝,
实在打得一手好算盘!”
——————分界线
吐蕃屡次侵犯大唐边境,
历来是大唐边境的劲敌,
昔日有文成公主远嫁和亲,
679年他们竟要迎娶太平公主,
当时的政治环境本就微妙,
女皇既不愿牺牲公主换取和平,
又无法直言拒绝,只能在两难中另寻破局之法。
后台看到宝子们的催更和打赏,
阁主感动又感激,
感谢宝子们一路的支持和鼓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