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心头凝重,
她垂首立于武媚娘面前,心已悬至嗓子眼,
她此刻眼底若泄出半分怨恨或惶恐,
此前所有的隐忍与蛰伏,都将化为泡影。
深吸一口气,上官婉儿敛去所有心绪,
语调平静,藏着千钧定力:
“奴婢戴罪之身,蒙天皇天后天恩,得以存活至今,
唯知尽心竭力,读书明理,不敢有负此生,亦不敢忘却天皇天后宽容之恩。”
短短数语,堪称处世范本。
她既坦荡承认戴罪之身,
不回避过往,显其坦诚,
又将存活之功全归于天恩,
字字句句皆是感恩,
避谈敏感的上官仪旧案,显其识时务,
更提及读书明理,暗展自身才学,
证明自己并非只会隐忍的罪奴,而是可堪一用的人才。
如此分寸拿捏,
既不卑不亢,又句句戳中要害,
聪慧之姿,已然显露。
武媚娘端坐于上,凤目微眯,目光如炬扫过婉儿。
她执掌朝政多年,见惯了阿谀奉承之辈,
也厌透了愚钝无能之徒,
此刻正需一位有才华、识时务、懂进退的近侍辅佐。
婉儿这番话,恰好叩中了她的心意,
不纠结过往,只重当下与未来,
有才华却不张扬,知感恩更懂分寸。
“好!”
武媚娘忽然抚掌而笑,
语气满是赞许,
“好一个‘不敢有负此生’!
小小年纪,有此才学,有此心性,实属难得。
本宫身边,正需要你这样玲珑心思、锦心绣口之人。”
话音落,她朗声道:
“传本宫旨意,即日起,
免除上官婉儿奴婢身份,
擢升为内舍人,随侍本宫左右!”
旨意一出,殿内众人皆惊,纷纷侧目看向婉儿。
要知道,内舍人虽为正五品,品级不算顶尖,
却是天后贴身近侍,
掌草拟诏命、传递政令之职,
能日日伴于权力核心左右,其地位远非寻常官员可比。
而上官婉儿,
昨日还是掖庭中遭人轻视的罪奴,
今日便一跃成为天后近臣,
这样的际遇,堪称一步登天!
上官婉儿闻言,内心的狂喜直冲头顶,
她眼眶发热,却强压着情绪,不让泪珠滚落。
她再次深深拜伏于地,额头触地,
声音因激,字字清晰有力:
“上官婉儿,谢天后隆恩!
天后知遇之恩,天覆地载,
婉儿纵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
定当竭尽忠诚,鞠躬尽瘁,侍奉天后左右!”
此刻的她,心中翻涌着万千情绪。
她知道,自己抓住了这根命运的绳索,
用多年的苦学,过人的才华与临场发挥的智慧,
为自己挣得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从今往后,她不再是罪奴上官婉儿,而是内舍人上官婉儿,
是能亲手触碰大唐权力脉络,
在朝堂之上留下自己印记的人。
武媚娘看着婉儿伏跪的身影,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眼中闪过欣赏,
她看着婉儿清秀而充满智慧的脸庞,仿佛看到了一件精心雕琢的玉器,即将在她手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她需要才华,需要智慧,需要忠诚,
而上官婉儿,似乎具备了所有这些潜质。
至于婉儿的出身,
在武媚娘眼中,
过往的罪孽从不是枷锁,
若能将其化为忠诚的动力,
便是最好的助力。
“太好了!婉儿姐姐!”
一旁的正阳早已按捺不住喜悦,
快步走到婉儿身边,将上官婉儿扶起来,语气雀跃,
“以后你就能常伴母后身边,也能常来找我玩了!”
这个立春日,于上官婉儿而言,已截然不同。
一首诗引来了机遇,
一番话扭转了命运,
从此,大唐的朝堂之上,将添一位以智慧与才华书写传奇的女性。
她的人生,自这一日起,掀开了崭新而璀璨的篇章。
仪凤三年二月,
西突厥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反叛,兵逼安西。
李治捏着裴行俭的奏疏,
看向身侧批阅奏折的武媚娘,
“媚娘你看,裴行俭想借护送之名行平叛之实,
如此一来,既省了调兵的动静,又能稳住西域民心,
只是……
波斯王子毕竟是客,让他卷入战事多有不妥。”
武媚娘放下朱笔,接过奏疏细细看过:
“陛下顾虑的是体面,可西域诸国看的是实力,
如今西突厥余部作乱,诸国观望,
若咱们只派大军征讨,倒像恃强凌弱,
带上波斯王子,反是‘护送复国’‘平定乱局’两相宜,
既给了波斯恩惠,又向诸国显了大唐护佑属国的能力,一举两得。”
李治闻言眉头稍展:
“话虽如此,裴行俭一人挂帅,会不会太过冒险?毕竟西突厥余部战力不弱。”
“陛下忘了?
裴行俭早年随苏定方学兵法,之前平定突厥叛乱时就有奇谋。”
武媚娘垂眸添了句,语气沉稳,
“再说,
‘安抚大使’之职,
既能调遣沿途州府兵力,又能安抚各族部落,权责分明,
眼下西域之事,需的就是这种懂谋略、又知人心的人。”
武媚娘拿起笔在奏疏上圈出“沿途州府协防”几字,
“裴行俭要的不是重兵压境,是以智取胜,
有他在,既能安抚住波斯王子,
又能说动西域诸国助战,
届时西突厥便是孤立无援,哪还有胜算?”
李治眸光微亮,
“你说得对!
朕便准了他的奏请,
就依他所言,封安抚大使,
让他带着波斯王子,去西域立一功!”
第二天,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使,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归国。
裴行俭率领队伍途经西州时,
队伍遇沙暴迷路将士疲饿,
裴行俭祭天祈愿后,竟得风静泉现。
抵西州后,他招纳贤才,
又声东击西,假称待秋再行,
令都支放松戒备。
随后,裴行俭邀四镇酋长打猎,
暗率万余青壮疾驰突袭,兵临都支营帐时,
先派亲信慰问麻痹,再急召其入营,
都支猝不及防,当场被擒。
擒获都支后,裴行俭持其符契安抚部族,又选精锐轻装奔袭李遮匐。
途中俘获遮匐使者,令其回去传信劝降,遮匐见大势已去,最终束手归降。
裴行俭将二人押解长安,叛乱遂平。
——————分界线
裴行俭堪称唐代将帅中的“智多星”,他的胆识与谋略尤为耀眼。
他不仅凭智平定叛乱、安定西域,
更以最小代价减少伤亡,堪称“以智取胜”的典范,
是唐代功勋卓着的名将。
是女皇举荐并为大唐立功的名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