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二人在交接,李承乾账簿也看不下去,便起身来到了长孙皇后的房间。
“母后。”李承乾看着长孙皇后正在教李丽质练字。
一看就是新买的笔和纸张。
估计是下午她们出去逛的时候,新买的。
长安城和特区的东西还是有差别的,哪怕长孙皇后用的笔都是最好的,可民间也有好的笔。
对于爱好字画的长孙皇后而言,每一种笔不同,纸张的不同,勾勒出来的字和画也是不同的。
“承乾来啦。”长孙皇后面带微笑的放下了笔。
“见过阿兄。”
“见过阿兄。”
“见过阿兄。”
。。。。。。
李丽质、豫章、城阳、李治齐声行礼喊道。
“好,你们这是下午出去买的新笔吗?”李承乾笑着问道。
看着自己的妹妹们,他这时才有那种为人兄长的感觉。
不止自己是太子,更是兄长,责任重大啊。
长孙皇后道:“是啊,听闻特区这边的笔有所不同,确实如此,不少胡商所用的笔和我们的笔确实不同。”
说着,她便转移话题道。
“你父皇刚才跟母后说有话要问你,此刻正跟大臣们在旁边等你。”
嗯?
李世民为什么不自己说?
“儿臣知道了。”李承乾行了一礼,便退出了房间,往旁边而去。
打开门的时候,发现他们一群大老爷们摆出了三堂会审的架势。
吓得李承乾转身就想跑。
可被身后的程咬金给关上了门,笑靥如花的看着李承乾。
“太子殿下,陛下已经久等了。”尉迟敬德在一旁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看着一群大汉如此,李承乾非常的不适应。
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
“嗯,起来吧。”李世民应了一声。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了李靖和魏征,希望对方给点提示。
可二人却一言不发,弄的李承乾心中更没底了。
这时候李世民开口道:“太子,这特区已经建立六七年了吧?”
“差不多。”李承乾硬着头皮颔首道。
李世民点点头,又道:“那当初你建立这个特区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想好了代替如今的大唐呢?”
嚯,这问题够犀利。
在一旁喝茶的房玄龄手都是一抖。
没错,他们今日出去,发现这特区很不错,不管各方面的制度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都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
可太子却用了六七年的时间,在特区做到了。
百姓生活富裕,商贾蜂拥而至。
李承乾闻言,没有急着回答这个问题,内心在想着这话里面会不会有陷阱。
大家也不催促他。
良久后,李承乾才开口道:“父皇,儿臣确实如此想过。”
瞬间,整个房间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长孙无忌、房玄龄看向了李承乾,就连李靖都露出了诧异的眼神。
李承乾连忙再次开口道:“但也要按照实际情况而定。特区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性,但同样的一套搬给大唐,就如今的大唐难以复刻和消化。”
闻言的李世民微微颔首。
他认同这话。
因为从回来到现在,他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商议了许久,特别是对岭南最熟悉的魏征,直接反对了李世民的提议。
“那你说说为什么大唐难以复刻?”李世民对着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才断断续续道:“首先大唐的律法已经深刻人心,一旦按照特区这种每年增加新的律法,特区地域小,传达只需要两三日时间,可大唐却需要两三年时间。”
“就这一点,大唐就复刻不了特区这种模式。”
“然后就是特区收归了所有的土地,朝廷也复刻不了。特区收归土地,那是为了以后而做打算,毕竟土地是府衙最为值钱的东西,肯定需要掌握在府衙手中。”
“就比如如今的特区,土地可以租给百姓种地,但九成的土地,特区实行的则是雇佣百姓种植。”
“这风险很大,万一有天灾人祸,损失都需要府衙自行赔付,若是大唐复刻,哪怕能够将土地收归国有,但朝廷如今的赋税肯定赔付不了天灾。”
“而且大唐的世家和商贾,他们也不会轻易将土地交出来。”
。。。。。。
噼里啪啦,李承乾一口气举了十几个例子。
句句扎心,句句有理。
说的李世民心如死灰,他实在是太羡慕特区百姓了。
更加别说其它百姓了。
终于能够理解奏折上那些百姓往特区跑的心情了,若他是百姓,他也要拼了命的往特区跑。
跑过来代表的是富裕,代表的是好日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今特区和大唐对比太明显了。
“父皇?”李承乾都说完许久了,看李世民都不回话,轻轻的喊了一声。
李世民这才回过神,看着李承乾道:“嗯,朕也明白,但这养老金大唐难道也不能复刻吗?”
“按照权万纪的说法,不就是这一代人养着上一代人吗?”
主要是那个老汉给李世民的冲击太大了。
养儿不防老,这可该怎么办?
若是能够让老一辈的人,每月领到几十文,那也能够自给自足的吃饱饭啊。
李承乾依旧是毫不留情,面无表情的摇头道:“不行。”
“为何?”李世民看不懂了。
为什么特区可以,大唐就不可以?
李承乾蹙着眉,有些难以解释的说道:“首先,特区全面工业化,因为有如此之多的工厂,百姓才需要交赋税,工厂也需要缴纳赋税,而且工厂还需要给百姓缴纳养老金。”
“这个养老金解释是可以说下一代人交钱给上一代人享福,可这下一代人交钱,也不是人人能够交得起的。”
“父皇,大唐的工坊都是小作坊,根本做不到特区这种大规模的工厂。”
“首先污染角度来说,一个工厂不进行规范管理,那么会祸害周围的水源和绿植,若是在大唐遍地开花的话,谁来管理?”
“专门设立部门管理,俸禄谁出?”
“第二就是大唐购买力的不足,不能满足太多的工厂,也就是该种地的百姓还是要种地,能够去工厂的也只是少部分人,让这少部分去供养大部分老人,本质上就是错误的。”
众人听明白了。
李世民也明白了。
大唐疆域广阔,按照特区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特区是因为地方小,各种政令实施起来简单明了。
而大唐不行。
李世民不信邪的又道:“那让百姓缴纳养老金呢?不需要供养这一批赋税十五年以上的农户,能不能让他们五十岁以后领取养老金?”
“这个当然可以。”李承乾摊手表示:“宫内的侍女和内侍很多都购买了养老保险,本质上和特区的养老金差不多。”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购买的养老保险拿出去投资,赚取未来几十年他们所需要领取的钱,而特区的是一代人供养一代人。”
“若是让儿臣选,双方各面都有风险,购买养老保险,商行必须要资质过关,而且要克制牌照的发放,并不是所有商贾都能够经商万万年。”
“对于大唐这种情况,儿臣的建议是前者,提议百姓购买养老保险。”
话毕,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确实是如此。
养老保险并不是买了就能够领取,而是需要几十年后。
若是一旦处理不好,商贾做生意失败了,百姓买的养老保险又该如何?
朝廷赔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顿时有些头疼起来了。
羡慕特区,可又不能将大唐变成特区。
就连一个政令在特区是利国利民,百姓爱戴。
可放到整个大唐却是难以进行下去。
“太子,按照你所说的,那这个特区只能富裕一方百姓,并不能让大唐百姓富裕起来,是吗?”李世民眼神深邃的看向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摊了摊手:“目前大唐的能力,也只能做到如此了。不过几十年后,随着科研的发展,整个大唐或许能够发展,但现在不行。”
几十年?
李世民蹙起眉,自己还能等几十年吗?
不知道,若是活的跟李渊一样久,那么自己肯定等得起。
可......
命数这东西,李世民可真不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