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会所。
李承乾并不知道自己只是照搬了后世最简单不过的一个政策来大唐,会引起特区百姓如此的拥戴。
此时的他则是在跟阎立本和阎立德兄弟二人讨论着关于枪支的建造。
一同来的还有黑宗哲。
“太子殿下,这枪支精妙无比,只是这流水线的生产,恐怕一时半会儿是解决不了的。”阎立德立即蹙眉道。
李承乾明白阎立德的意思,古代的限制实在是太多了。
但枪支他必须要弄出来。
大唐军队确实牛,可再牛也没有热武器牛。
想要短时间解决战争,只能靠热武器。
他的设想是一辈人打三辈人的仗,好好的让大唐休养三辈人,这才是终极目的。
“不急于一时,如今各方的人手都非常的紧缺,你们如今要做的是分工。”李承乾对黑宗哲道:“黑族长,孤现在任命你为科研署署长。”
“科研署分军、民器械,孤可以给你任命权,整个科研署,将所有的分工细致化。”
“当然,需要分一部分出来教学生,大唐发展迫在眉睫,光靠你们肯定是不行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可。”
“所以在大唐孤会建造更多的学校,专门为科研署做准备,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喏。”黑宗哲直接领命。
或许之前他们黑氏一族并不想入朝为官,可这么多年他们看见了李承乾的决心,而且研发的东西对大唐,对百姓都是有益处的。
黑宗哲早就想尽自己一份力,不光光是黑氏一族,而是将自己所学的都教给更多的人,将队伍扩大。
没错,他就是看李承乾还年轻。
相信李承乾能够完成他们之前的承诺,几十年绝对能够让整个大唐改变一新。
李承乾点点头,继续对阎立德和阎立本道:“阎立德,孤命你为科研署副署长,替黑署长分担该分担的义务,他年纪毕竟大了,管人这一块你一定要亲自抓。”
“阎立本,孤命你为科研学院的院长,将你们所学的本事整理成教案,然后教授后辈,绝对不能够让技术在你们这里断了传承。”
“喏。”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对视一眼,拱手领命。
忽然觉得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可他们愿意承担这一份重任。
一个工匠能够被太子如此重视,甚至可以影响前线战事,这是多大的荣光。
李承乾忽然看向了阎立德,抿着唇道:“阎立德,孤若是没记错的话,你有一个女儿叫阎婉吧?”
“额......是。”阎立德不知道李承乾忽然提自己女儿做什么。
难道是联姻?
想到自己女儿阎立德有些惭愧,心中愧疚之情甚是。
就连旁边的阎立本也是有些尴尬。
想到阎婉原本贞观六年就该嫁给李泰,做王妃的,而被自己的一个举动,硬生生的推迟了。
而且阎立德和阎立本几乎都在潮州,很少回长安。
没有父亲的陪伴,阎婉的童年,还真是......
李承乾道:“孤今日可以给你们做一个主,若是阎婉不想嫁给李泰,孤可以帮助你们。”
“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婚事还是要以姑娘家自己愿意为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都是以往了,如今的大唐不该继续沿用这些旧俗。”
“当然,若是阎婉同意,那么孤也会尽量促成婚事,最起码能够先订婚。”
当初长孙皇后有意让李泰娶阎婉,可被自己的一个决定打断了。
连订婚都没有订婚。
阎立德一听,看向李承乾,不明白其中含义。
这话是太子跟他说的,还是陛下或者是皇后殿下的意思?
又或者是李泰自己的意思?
李承乾看阎立德探究的眼神,摆手道:“这并不是父皇和母后的意思,只是孤觉得,男欢女爱,该要互相喜欢,孤只是在寻求阎婉自己的意思,并没有其它意思。”
闻言,阎立德松了口气。
“多谢太子殿下关心,太子殿下所言臣记下来,有空会询问婉儿,若是她真的对魏王无意,臣也会向陛下推脱这门婚事。”
“那便好。”李承乾颔首。
他倒不是想多管闲事,而是觉得阎立德和阎立本日后为自己做事,能帮忙的也需要帮忙。
而且阎婉嫁给李泰,并非明智之举。
几乎要守寡半生,想必没有任何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守寡半生吧?
接下来,他们四人便顺着火车、枪械、铁甲舰展开了讨论。
一直到了夕阳西下,阎立德兄弟和黑宗哲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要用晚膳了。
提出了告辞。
李承乾是想留三人一起用晚膳的。
可三人知晓李世民也在,便推拒了。
毕竟谁没事喜欢和皇帝一起吃饭,一点也不自在。
李承乾无奈,也懂他们的意思,便让后厨那边弄了些饭菜让三个人带着回去吃。
刚送走三人,李世民他们便回来了。
风尘仆仆的样子。
长孙皇后起身来到了李世民的身旁行礼道:“陛下。”
“嗯。”李世民搀扶起长孙皇后,走到了椅子旁落座,疲惫的很。
但同时收获不小。
刚坐下,他的眼神就看向了李承乾。
看的李承乾有些莫名其妙。
最后跟进来的权万纪给李承乾打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眼色,便拱手道:“陛下,太上皇,皇后殿下,臣就先告退了,衙署还有公事要忙。”
李世民原本打算点头应下,可李承乾却抬手道。
“等等,权特首,孤已经让人将赋税的账簿拿过来了,有几个问题待会儿孤还要问你,正好杜构也来了,待会儿孤和你们交代一下交接的事宜。”
说着,李承乾对李世民拱手道:“父皇,杜构已经走马上任,权特首的职务也该动一动了,儿臣之前提议将权特首安排进三省的提议,不知父皇考虑的如何了?”
三省?
权万纪听后一个激灵。
那可是大唐的权力中心啊。
还以为太子殿下让杜构来接自己的班,顶多安排自己去一个地方做刺史呢。
毕竟自己这个特首,说是三品,不过只是有个代字。
品级完全够不到三品。
李世民听后,看了眼权万纪,弄的后者心惊胆战。
“嗯。”明白李承乾是要将人安插在三省进行训练,李世民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不可能给太高的官职,想了想便道:“那就中书舍人吧。”
“多谢陛下。”权万纪万万没想到自己能够去三省, 而且还是中书舍人这么重要的位置。
对于房玄龄和魏征而言,或许不觉得有什么。
可地方官,一跃几年时间能够进入三省的屈指可数。
已经不知道跳了几个级别了。
魏征和房玄龄经过这几日的观察,也没有反驳李世民的决定。
毕竟能把特区管辖的如此之好,权万纪功不可没。
说明能力还是不错的。
李承乾对权万纪道:“权特首,待会儿就跟孤和杜构去做交接,等陛下微服私访回长安,你在一同去任职。”
“毕竟杜构不了解特区,还需要你留下几个月辅佐他完成政务才行。”
“喏。”权万纪哪敢说一个不字,他知道自己又今日都是李承乾一手提把,若是当初他没有听从李承乾的,如今恐怕早就解甲归田了。
过上男耕女织的苦日子了。
解决了权万纪官职的问题,李承乾便让人开始上菜了。
不管如何,人是铁饭是钢,特别李世民他们奔波了一日回来,最需要的就是补充能量。
一顿晚膳并未喝酒,几个大男人看着都饿极了。
而长孙皇后和李丽质等人都是在另外一张桌上。
就在李承乾吃完的时候,长孙皇后忽然道:“承乾,待会儿忙完了,来母后这儿一趟。”
嗯?
李承乾不明白,可看长孙皇后并没有多说的意思,便拱手道:“喏。”
紧接着便带着权万纪去跟杜构交接了。
看着繁杂的公事,李承乾是一个头两个大,也不知道自己当初是如何制定了这么多的规矩。
但权万纪却教授的非常耐心,一步一步给杜构讲解整个特区的事项。
特别是特首需要做的事情。
杜构算是大唐最年轻的三品官,虽然从小在官场长大,可特区和长安的官场不同。
所有的府衙也有所变动。
警署、医署等等。
还有各种赋税,都需要他这个特首了解。
包括整个特区的运行,区域代表之类的,包括新法的废立,这些都是重中之重。
杜构刚开始还能够听懂,可越听脑子就越糊,按照以往的朝廷制度,这特区的做法完全属于大逆不道。
可就是这个大逆不道的做法,让杜构看见了新的大唐。
甚至默默觉得,大唐的天马上要变了,特区的改革已经证明了,太子殿下新的一套做法同样适用于大唐。
李承乾其实刚开始也没有把握,因为汉的王莽人称就是穿越者,他把后世的一些东西搬到了汉朝,最终没有进行下去。
自己这么做,成功与否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唐比汉更好改变,因为汉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才去改变新政,百姓会不适应,官员世家都会受到冲击。
可大唐不同。
才建立十多年,这一辈人已经接受了这种政令的改变,也不在乎多变一变。
而且不是一下子改变。
一步一步的改变,先立一个特区,让大唐的百姓能够看到政令的好处。
自然百姓接纳的也容易。
而大唐的世家和汉朝的世家相比,明显汉朝世家更加的强横。
这一点李承乾也是清楚的,试探世家,多次在生意时让世家受挫,已经看出来世家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唯一担忧的就是勋贵的利益。
勋贵的强大不是李承乾如今能够撼动的,想要撼动勋贵,只能循序渐进,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