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让丞相又欣喜,又嫌恶,又惶恐,又激动。
他觉得现在的自己让人恶心。
作为一国丞相,自己应该及时向武帝举报“国师”的用心险恶。
但他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且还是今日江东盛世的缔造者之一。
最终,丞相选择了沉默。
他这个缔造者,也将亲手终结这个盛世。
……
江东方面立刻集结大军,远渡重洋。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
他们进攻的方向是海外三岛。
这消息立刻传回三岛。
海外的三尊果位罕见的集合到了一起。
这场面看起来也有些奇妙。
毕竟,他们三人在这件事情的立场都比较特殊。
方丈和瀛洲前阵子刚打了一架。
他们两个,也是促成江东崛起的一大因素。
而蓬莱。
她统领的道士一脉,与江东国师关系亲厚,按理说不应该跟他们站在一起。
可就是这样的三人,在面对江东的问题上竟然达成了一致。
抵抗到底!
这不止是基于保全自身地盘的考虑。
更因为他们三人是同一批的果位。
对于前面的果位而言,三人就是用来凑数的。
他们的处境天然处于劣势。
这要是再减员了,每个人的生存条件与在果位中的生态环境都会恶化。
因为他们将失去共担这种压力的盟友。
三人迅速达成一致,指挥底下的修士进行驻防。
他们本人则准备迎接江东的三尊果位。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江东这次作为进攻方,而且远渡重洋,即便是武帝也没法在海外借用江东的国运之力。
这是他们最有希望击溃敌军的一次。
反观另一方。
武帝对于没法借用国运这点,仍然有些介怀。
可站在他如今的高度。
武帝实在拉不下脸临场提出要“缓慢侵吞”的计划。
放在往日,丞相和国师立刻就能为君分忧。
但今天这两人好像都傻了一样。
武帝虽然心有不满,却也没有多少怀疑。
毕竟,自己如果不是在各方面都碾压他们两人,也坐不上这帝王之位。
好在江东海军的浩荡场面,给了武帝莫大的安慰。
他们先一步进入到了海外的三座岛屿。
只见三人已经等候于此。
武帝说了几句招降的场面话,没有得到回应,立刻出手镇压。
就在这时,他忽然有种心神不宁的感觉。
武帝的瞳孔之内,出现了一幅画面。
“广闻”僧人组织了江西佛众,开始反扑大武占领的江西之土。
同时,南疆的苗王也直接越过了江东的边境。
武帝大为恼火。
他先前决定了放这两家一马,没想到反而遭遇了他们的背刺。
连带着,武帝也迁怒到了丞相的头上。
如果不是他,自己怎么会选择进攻海外?
丞相没有犹豫,直接跪倒认错。
“老臣有罪,愿意自请辞去丞相之位。”
闻言,武帝当真生出了要剥夺他位置的想法,但这肯定不能是现在。
毕竟江东的精锐已经到海上了。
若是不能将这三岛打下,他们大武今日不仅丢了面子,还失了里子。
想到这,武帝忍下怒火,开口道:“你即刻回到京师,控制局面。”
“老臣遵命!”
丞相一脸惶恐,然后飞奔离去。
就在离开了武帝的感知范围后,丞相面上的惶恐不见,反倒多了几分如释重负的喜悦。
他快速抵达了江东的港口。
在这里,已经驻扎了不少来自旧派的精锐。
他们全部等候着丞相的差遣。
丞相大手一挥:“本相亲自前往南宫,确保太子的周全,你等尽快将京师占下,不容有误。”
“是!”
丞相与底下的兵马分别,来到了大武太子的宫室。
如今的大武太子住在“南宫”。
他们大武算是武天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将“南宫”作为太子居所的朝廷。
这与武帝的个性有关。
他登基之前,还能做到礼贤下士,可在登基之后就表露出了病态的一面。
其他的帝王,顶多就是“避讳”。
可是武帝却要旁人“避字”。
他的本名萧剑。
所以,皇族“萧家”要把用了几千年的姓氏改掉,只能姓“肖”。
至于“剑”,大武范围内的“剑”字被禁用,换成了“刃”。
不止如此。
武帝为了防止太子谋逆,直接让他把“江东”的“东”字也给避掉了。
此外,“江北”和“江西”也不可。
因为那里都有江东的基业。
所以,他只留下了“江南”的“南”字给太子。
丞相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武帝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但是他一旦衰落了,这些破讲究,都将成为他身上的污点,将来要被后人嘲笑。
太子本名“萧庄”,到后面因为“大一统”的概念,就被武帝改成了萧统,写作肖统。
他也已经年过百岁,而且膝下有了儿孙。
这个年纪突然被剥夺了名号,这让太子心里不太熟练,连带着对提出“大一统”概念的新派也不喜。
但他极其擅长隐忍。
丞相昔日还兼顾了教习太子的任务,清楚这个学生的本性。
因此,当他主动找上太子的时候,太子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兴奋。
“老师,孤真的可以登位吗?”
“殿下当然可以。”
丞相面带笑容:“老臣也不瞒太子。对我而言,假如融合了‘帝王’之位,不仅不会让我的实力增加,反而会让我的实力暴跌。”
“只是,今后老臣希望能够主理国政,殿下可能接受?”
太子没有任何意见。
他现在只想获得果位,然后尽可能多活一些年头。
不然,就以他父皇这些年愈发暴躁的脾气,太子都担心自己活不到登基的那天了。
师徒俩达成一致,谈笑之间已经决定了江东的未来。
就在这时,有旧派的统领急切赶回。
他禀告道:“丞相大人,外面有一位自称山君的人,希望能与您见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