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抵达阿城站时,窗外正飘着鹅毛大雪,站台的积雪没过了脚踝,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比内蒙古的冬天还要凛冽。林浩裹着两件羽绒服,还是忍不住缩了缩脖子:“这地方也太冷了,呼出的气都能冻成冰碴子!”
老烟枪掏出酒壶猛灌了一口,哈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风雪里:“阿城是金朝的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的墓藏在‘皇陵山’下,那地方比这还偏,雪更深,咱们得先找家带暖气的客栈,把装备清点清楚,再找个熟悉山路的向导。”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积雪,盲杖尖碰到地面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提过,皇陵山是‘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但山底下有‘寒脉’,常年零下五十度,普通的防寒服根本顶不住,得准备些‘暖宝宝’贴在衣服里,还要带足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牛肉干、巧克力,免得冻饿交加。”
我们在阿城老城区找了家老字号客栈,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东北汉子,听说我们要去皇陵山找金太祖墓,当即摇了摇头:“那地方邪性得很!前几年有伙盗墓的进去,最后只出来一个,冻得只剩半条命,说墓里有‘冰甲尸’,刀枪不入,还会吐寒气,一碰就冻成冰雕!”
林薇掏出古籍,翻到记载金太祖墓的那一页:“古籍里说,冰甲尸是女真族用‘寒玉’和‘活人’炼制的,身上的冰甲能抵御水火,只有用‘烈火符’才能融化。咱们得赶紧准备烈火符,再买些酒精,倒在火把上能烧得更旺,或许能对付冰甲尸。”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适应寒冷的气候,一边采购装备。林浩从户外用品店买了四套专业的极地防寒服,能抵御零下六十度的低温;老烟枪找铁匠铺打了四把带火槽的长刀,刀槽里可以灌酒精,点燃后能当火把用;林薇则跟着客栈老板学做烈火符,用朱砂、黄纸和烈酒浸泡,晒干后点燃能喷出火焰。
出发前,客栈老板给我们引荐了一个叫“老北风”的向导,他是当地的猎户,常年在皇陵山打猎,对山里的地形了如指掌。老北风穿着一件羊皮袄,手里拿着一把猎枪:“皇陵山的雪没到腰,得用雪杖探路,不然容易掉进雪窟窿里。而且山里有‘雪狼’,晚上会围着帐篷叫,咱们得带些鞭炮,狼怕鞭炮声。”
我们跟着老北风,踩着厚厚的积雪向皇陵山出发。雪地里行走格外艰难,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走了大概四个小时,前面的山坡上出现了一片松林,松林深处隐约能看到一座石碑,石碑上刻着模糊的女真文。
“那是金太祖的‘护陵碑’,”老北风指着石碑,“碑后面就是墓道入口,被积雪埋住了,得用雪铲挖开。”我们赶紧拿出雪铲,开始挖掘积雪。挖了大概一个小时,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露了出来,洞口的岩石上刻着女真族的图腾——一只凶猛的雪狼。
老烟枪点燃一把烈火符,扔进洞口,火焰照亮了洞壁,里面没有异样。我们穿上防滑鞋,小心翼翼地走进洞口。洞口里面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两旁的墙壁上结满了冰,冰面上能看到模糊的人影,像是被冻住的殉葬者。
走了大概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宽,前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冰室。冰室中央有一座冰棺,冰棺里躺着一具穿着金朝皇帝服饰的尸体,尸体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甲,正是老北风说的冰甲尸。冰棺的旁边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女真文,应该就是装金代玉玺的盒子。
“小心冰甲尸!”林薇大喊,刚说完,冰棺突然发出“咔嚓”的声响,冰甲尸从冰棺里坐了起来,眼睛里冒着蓝光,向我们扑来。老烟枪赶紧点燃带火槽的长刀,向冰甲尸砍去。刀身砍在冰甲上,发出“铛”的一声响,冰甲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划痕,反而让冰甲尸变得更加愤怒。
“用烈火符!”林浩掏出烈火符,点燃后扔向冰甲尸。烈火符落在冰甲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冰甲开始融化,冰甲尸发出一声痛苦的嘶吼,向后退去。我们趁机向金色的盒子跑去,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雪狼的图案。
瞎子摸了摸铜锁,突然发现锁孔里有冰碴,他掏出暖宝宝,贴在锁上,冰碴很快融化了。林薇掏出从古籍里找到的钥匙,插进锁孔,铜锁“啪”的一声开了。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枚金色的玉玺,玉玺上刻着女真文,正是金代玉玺。旁边还有一本用金箔做的书,上面写着女真文,正是女真文金册。
“终于找到了!”林薇兴奋地把玉玺和金册抱在怀里,突然,冰室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冰锥纷纷落下。老北风大喊:“不好!冰室要塌了!咱们快出去!”
我们赶紧向通道跑去,冰甲尸已经从火里爬了出来,身上的冰甲虽然融化了一部分,但依旧凶猛,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用琉璃盏!”我掏出琉璃盏,对准冰甲尸。盏里的深绿色液体突然喷出来,落在冰甲尸身上,冰甲尸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身体开始结冰,最后变成了一座冰雕。
我们趁机冲出通道,向洞外跑去。刚跑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冰室塌了,洞口被积雪掩埋。我们瘫坐在雪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身上的防寒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老北风看着我们手里的玉玺和金册,笑着说:“你们可真厉害,竟然真的拿到了!这些东西交给国家,肯定能让更多人了解金朝的历史。”我们点了点头,跟着老北风向山下走去。
回到阿城后,我们把玉玺和金册交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还说会在阿城建立金朝历史博物馆,专门展示这些文物。老北风也因为帮忙找到了古墓,得到了文物局的奖励,他用这笔钱给村里修了一条路,方便了村民出行。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元太祖成吉思汗陵”。“我在古籍里看到,成吉思汗陵藏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下,里面有‘蒙古帝国玉玺’和‘成吉思汗的金鞭’,据说金鞭能号令蒙古骑兵的亡灵,”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玉玺和金鞭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鄂尔多斯草原的冬天同样寒冷,成吉思汗陵里肯定还有更多的危险,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老烟枪喝了一口酒,笑着说:“走!只要有斗,咱们就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准备准备,鄂尔多斯草原的冬天有‘白毛风’,刮起来能把人吹走,得带些防风帐篷。成吉思汗陵里可能有‘蒙古死士’,比女真冰甲尸还厉害,得多带些烈火符和琉璃盏。”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也去!这次我要提前查好蒙古帝国的历史,了解成吉思汗的事迹,帮大家更好地找到古墓。”
我们举起酒杯,碰在一起,酒杯里的酒溅了出来,在桌上结成了一层薄冰。我看着窗外的大雪,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我们从黑龙江的阿城,到即将前往的鄂尔多斯草原,每一次冒险都充满了挑战,但我们都从未退缩,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装备,向鄂尔多斯草原出发。火车上,林薇一直在研究成吉思汗陵的资料,老烟枪在擦他的带火长刀,瞎子在闭目养神,林浩则在看窗外的雪景。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冒险,即将在辽阔的鄂尔多斯草原上展开。
火车越往西走,雪越下越小,车窗外的雪原逐渐变成了草原,远处的蒙古包像白色的蘑菇一样散落在草原上。我知道,前面的路会更加艰苦,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们几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鄂尔多斯草原的轮廓逐渐出现在远处的天际线上,我知道,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这座承载着蒙古帝国辉煌历史的草原上展开。
火车抵达鄂尔多斯站时,雪已经停了,天空湛蓝得像一块透明的宝石,远处的草原被薄雪覆盖,像是铺了一层白色的地毯。林浩推开窗户,一股凛冽的风灌了进来,他赶紧缩回头:“这风也太硬了,难怪叫白毛风,刮在脸上跟针扎似的!”
老烟枪把厚厚的羊皮袄裹紧,从包里掏出一个烤红薯,掰了一块递给我们:“先垫垫肚子,鄂尔多斯草原大得很,成吉思汗陵藏在‘伊金霍洛旗’的草原深处,得找个当地的牧民当向导,不然在草原上容易迷路。”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石板,耳朵微微动了动:“我听到远处有马蹄声,草原上的牧民大多骑马出行,咱们可以去附近的‘苏泊罕草原’找向导。另外,《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成吉思汗陵的‘圣陵穴’在‘三河交汇处’,那里的地气重,藏着蒙古帝国的‘龙脉’,墓里可能有‘龙脉守护兽’,是用蒙古草原的‘苍狼’炼制的,凶猛得很。”
我们在鄂尔多斯市区租了一辆越野车,向苏泊罕草原驶去。车窗外的草原一望无际,偶尔能看到几头牦牛在雪地里吃草,远处的蒙古包上飘着炊烟,像一个个白色的标点符号。走了大概两个小时,我们抵达了苏泊罕草原,一个穿着蒙古袍的年轻人正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看到我们,他勒住马,笑着走了过来。
年轻人叫巴特尔,是当地的牧民,听说我们要找成吉思汗陵,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认真地说:“成吉思汗陵是蒙古人的圣地,不能随便进去,但你们要是为了保护文物,我可以带你们去。不过,墓里的守护兽很凶,咱们得准备些‘马奶酒’,守护兽喜欢马奶酒的味道,能暂时稳住它。”
我们赶紧点头,巴特尔从蒙古包里拿出几壶马奶酒,又牵来四匹骏马:“草原上的路不好走,骑马比开车快,咱们现在就出发,天黑前能到三河交汇处。”
我们骑上马,跟着巴特尔向草原深处走去。马蹄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草原上的风很大,吹得马鬃乱飞。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三条小河,河水结着冰,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正是三河交汇处。
巴特尔勒住马,指着河中央的一个小岛:“那就是圣陵穴的入口,岛上有一座敖包,敖包下面就是石门,只有在日落时分才能打开。”我们跟着巴特尔走到岛上,敖包是用石头堆成的,上面挂着许多彩色的经幡。
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敖包上,经幡在风中飘动。巴特尔拿出一把铜钥匙,插进敖包中央的石头缝里,顺时针转了三圈,敖包突然裂开,露出一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蒙古的图腾——一只苍狼。
“快进去!石门只能打开半个时辰!”巴特尔大喊,我们赶紧跟着他走进石门。石门后面是一条通道,通道两旁的墙壁上挂着许多蒙古刀和弓箭,像是在守护着什么。走了大概十分钟,我们来到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中央有一座金色的帐篷,帐篷里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蒙古文。
“那就是装蒙古帝国玉玺的盒子!”林薇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帐篷,一只巨大的苍狼突然从帐篷里冲了出来,它的眼睛里冒着红光,身上的毛像黑色的绸缎,正是龙脉守护兽。
“快泼马奶酒!”巴特尔大喊,掏出一壶马奶酒,向苍狼泼去。马奶酒落在苍狼身上,苍狼的动作果然慢了下来,开始舔舐身上的马奶酒。我们趁机冲进帐篷,金色的盒子就在帐篷中央的桌子上,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苍狼的图案。
林浩掏出琉璃盏,放在铜锁旁,盏里的深绿色液体突然溢出来,顺着苍狼图案流动,铜锁“啪”的一声开了。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枚金色的玉玺,玉玺上刻着蒙古文,正是蒙古帝国玉玺。旁边还有一根金色的鞭子,鞭子上镶嵌着许多宝石,正是成吉思汗的金鞭。
“终于找到了!”林浩激动地把玉玺和金鞭抱在怀里,突然,大厅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石块不断落下。巴特尔脸色一变:“不好!圣陵要塌了!咱们快出去!”
我们赶紧向通道跑去,苍狼已经喝完了马奶酒,再次向我们扑来。老烟枪点燃带火的长刀,向苍狼砍去,刀身砍在苍狼的身上,发出“铛”的一声响,苍狼痛得嘶吼一声,向后退去。我们趁机冲出通道,向石门跑去。
刚跑出石门,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圣陵穴塌了,敖包重新合拢。我们骑上马,向草原外跑去,苍狼在后面追了一会儿,终于停了下来,对着天空嘶吼了几声。
回到苏泊罕草原时,已经是深夜。巴特尔的家人给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手把肉和奶茶,我们围坐在蒙古包的火炉旁,吃着肉,喝着奶茶,身上的寒冷一扫而空。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蒙古帝国玉玺和金鞭交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还说会在伊金霍洛旗建立成吉思汗陵博物馆,展示这些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帝国的历史。
巴特尔送我们离开草原时,把一把蒙古刀递给我:“这把刀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能辟邪,你们以后去冒险,带着它,能保平安。”我接过蒙古刀,心里暖暖的,向巴特尔鞠了一躬。
路上,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明太祖朱元璋的祖陵”。“我在古籍里看到,朱元璋的祖陵藏在江苏的‘盱眙’,里面有‘明代玉玺’和‘朱元璋的龙袍’,据说龙袍上绣着‘五谷丰登’的图案,能保佑百姓风调雨顺,”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玉玺和龙袍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江苏的气候和草原截然不同,朱元璋的祖陵里肯定还有更多的危险,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老烟枪掏出酒壶,喝了一口,笑着说:“走!只要有斗,咱们就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江苏的冬天虽然不如草原冷,但祖陵在地下,肯定潮湿,得多带些防潮的装备。朱元璋的祖陵里可能有‘明军卫兵’的陶俑,这些陶俑被煞气附身,会变成‘陶俑尸’,得用琉璃盏和烈火符对付它们。”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也去!这次我要提前查好明代的历史,了解朱元璋的事迹,帮大家更好地找到古墓。”
我们坐在越野车的后座上,看着窗外的草原逐渐远去,心里充满了期待。从西藏的念青唐古拉山,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我们走过了雪山、沙漠、草原、深山,每一次冒险都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保护文物的决心。
越野车向江苏的方向驶去,车窗外的风景从草原变成了平原,远处的村庄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我知道,我们的下一次冒险,即将在江苏的盱眙展开,那里有明代的历史等待我们去探索,有珍贵的文物等待我们去守护。
我摸了摸怀里的蒙古刀,又看了看身边的伙伴,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几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我们的冒险,还在继续。
越野车在公路上疾驰,车窗外的景色从草原的广袤无垠逐渐过渡到平原的阡陌纵横。随着距离江苏盱眙越来越近,空气中的寒意似乎也被江南水乡的温润所取代。林浩摇下车窗,深吸一口气:“这和草原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连空气里都带着水汽,感觉肺里都被滋润了。”
老烟枪把羊皮袄脱下来,换了一件厚实的夹袄,笑着说:“江苏这边气候湿润,明祖陵又在湖边,地下肯定又潮又湿,咱们带的防潮剂估计都不够用。而且听说朱元璋的祖陵当年建造时为了防盗,机关重重,咱们得格外小心。”
瞎子轻轻敲打着盲杖,神色平静:“《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提到,明祖陵所在之地乃是‘九龙攒珠’的风水格局,地气极旺。但这也意味着墓里的机关受地气滋养,威力可能超乎想象。咱们不仅要防备普通的机关陷阱,还得留意那些被地气影响产生异变的机关。”
抵达盱眙县城后,我们找了一家临水的客栈安顿下来。林薇立刻开始查阅当地的县志和关于明祖陵的资料,希望能从中找到进入祖陵的线索;林浩则出去采购了一批新的装备,包括防水的背包、照明用的冷光棒,还有大量的防潮剂;老烟枪在客栈里擦拭着他的长刀,时不时检查刀刃的锋利程度,确保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我则和瞎子一起,向客栈老板打听明祖陵附近的情况。
客栈老板是个土生土长的盱眙人,一提到明祖陵,他的脸上就露出敬畏的神情:“那地方可邪乎着呢!以前有不少盗墓贼想去碰碰运气,可没一个能活着出来的。听老一辈人说,墓里有守陵的阴兵,一到晚上就出来巡逻,谁要是惊扰了他们,那可就倒大霉了!而且祖陵在洪泽湖边,湖水涨落不定,有些地方还形成了沼泽,进去了就别想轻易出来。”
我和瞎子对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次的任务难度不小。回到客栈后,我们把从老板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大家,林薇皱着眉头,指着资料上的一幅地图说:“根据县志记载,明祖陵的入口在神道的尽头,可神道两侧有21对石刻,据说每一对石刻都暗藏玄机,可能是触发机关的关键。”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先去明祖陵的遗址实地勘察一番。第二天清晨,我们雇了一辆车,向明祖陵驶去。远远地,就能看到神道两侧高大的石刻在晨光中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前的辉煌。
我们沿着神道缓缓前行,仔细观察着每一对石刻。麒麟、狮子、望柱、马官……这些石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但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当走到一对马官石刻前时,老烟枪突然停下脚步:“你们看,这马官的手势好像有点不对劲。”
我们凑近一看,发现马官的一只手微微抬起,手指弯曲,似乎在握着什么东西。林浩试着把手伸过去,想要触碰马官的手,就在他的手指即将碰到马官的瞬间,突然,马官脚下的地面开始震动,一道暗箭从旁边的石柱中射出,擦着林浩的手臂飞了过去。
“小心!”我大喊一声,拉着林浩往后退。众人迅速散开,警惕地看着四周。只见周围的石刻开始缓缓移动,原本平整的神道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裂缝中冒出阵阵烟雾。
“这是机关被触发了!”林薇喊道,“大家小心,这些烟雾可能有毒!”我们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防毒面具戴上,老烟枪挥舞着长刀,砍向靠近的石刻,试图阻止它们的行动。然而,石刻的力量很大,老烟枪的攻击似乎对它们效果不大。
瞎子则闭上眼睛,侧耳倾听:“我听到地下有水流的声音,可能这些机关和地下水有关。”林薇迅速翻开资料,查找相关线索:“对了,县志里提到,明祖陵的地下有一条暗河,机关可能是利用暗河的水来驱动的。”
我们一边躲避着机关的攻击,一边寻找破解的方法。突然,我发现神道旁的一块石碑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之前在古籍中看到的八卦符号有些相似。我连忙叫林薇过来辨认,林薇仔细看了看,兴奋地说:“这是破解机关的线索!按照八卦的方位,我们应该这样……”
根据林薇的指示,我们几人分别站到相应的位置,按照八卦的顺序推动石刻。奇迹发生了,原本疯狂移动的石刻逐渐停了下来,地面的震动也慢慢平息,烟雾也渐渐散去。
我们长舒一口气,继续沿着神道前行。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来到了神道的尽头,一座巨大的石门出现在眼前。石门上刻着朱元璋的画像,以及一些龙凤图案,气势恢宏。
老烟枪走上前去,用力推了推石门,石门却纹丝不动。林浩绕着石门转了一圈,发现石门的两侧有两个凹槽,凹槽里似乎应该放置什么东西。林薇从背包里拿出从古籍中找到的线索——一对用青铜铸造的龙凤令牌,小心翼翼地将令牌放入凹槽中。
就在令牌放入凹槽的瞬间,石门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缓缓打开。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石门后面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刻满了壁画,描绘着朱元璋的生平事迹。
我们走进通道,脚步声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走了没多久,通道突然变宽,一个宽敞的墓室出现在眼前。墓室的中央摆放着三座巨大的棺椁,棺椁上镶嵌着各种宝石,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在棺椁的周围,还摆放着一些陪葬品,有金银器具、陶瓷器皿,还有一些书画作品。
“这三座棺椁应该分别是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林薇说道,“明代玉玺和朱元璋的龙袍说不定就在这些棺椁里。”我们正要靠近棺椁,突然,墓室的四周传来一阵低沉的吼声,一群身着明代盔甲的士兵从黑暗中冲了出来,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幽绿色的光芒,正是客栈老板所说的守陵阴兵。
“大家小心!”老烟枪率先冲了上去,与阴兵展开搏斗。阴兵的力量很大,而且行动敏捷,老烟枪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招架。林浩和我也加入战斗,用手中的武器抵挡阴兵的攻击。林薇则在一旁寻找破解阴兵的方法,她从背包里拿出琉璃盏,试图用琉璃盏的力量克制阴兵,但效果并不明显。
瞎子则静静地站在一旁,倾听着阴兵的行动规律。突然,他大喊一声:“他们的弱点在颈部!攻击他们的颈部!”我们闻言,立刻改变攻击方式,集中力量攻击阴兵的颈部。果然,阴兵的动作明显迟缓下来,不一会儿,就有几个阴兵倒在地上,化作一团烟雾消失不见。
解决了阴兵,我们终于来到了棺椁前。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第一座棺椁,里面除了一些陪葬品外,并没有我们要找的明代玉玺和龙袍。接着,我们又打开了第二座棺椁,同样没有收获。当我们打开第三座棺椁时,里面的景象让我们眼前一亮。
只见棺椁的中央放置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龙凤图案,正是我们要找的装明代玉玺的盒子。盒子的旁边,还摆放着一件华丽的龙袍,龙袍上绣着精致的图案,栩栩如生,正是朱元璋的龙袍。
林浩激动地伸手去拿盒子和龙袍,就在他的手触碰到盒子的瞬间,墓室的顶部突然开始坍塌,巨大的石块纷纷落下。“不好,墓室要塌了!”老烟枪大喊一声,我们迅速拿起盒子和龙袍,向通道外跑去。
在石块的不断坠落中,我们拼命奔跑,终于在墓室完全坍塌之前冲出了通道。我们刚跑出石门,身后就传来一阵巨响,石门被坍塌的墓室掩埋。
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心中既兴奋又后怕。这次的冒险虽然惊险万分,但我们终于找到了明代玉玺和朱元璋的龙袍,完成了任务。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带着明代玉玺和龙袍回到了盱眙县城,将它们交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并高度赞扬了我们保护文物的行为。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这次冒险的成功。林薇又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唐乾陵”。“我在古籍里看到,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还有失传已久的《兰亭集序》真迹,”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兰亭集序》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我们知道唐乾陵的寻找之旅将会更加艰难,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危险,但我们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点了点头。因为我们明白,保护文物的道路没有尽头,每一次的冒险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无论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将勇往直前。
老烟枪举起酒杯,笑着说:“走!只要有值得守护的文物,咱们就接着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唐代的风水和墓葬文化,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规格极高,机关肯定也更复杂,咱们得做好万全的准备。听说乾陵周围还有不少陪葬墓,说不定能从那里找到进入主墓的线索。”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次我要深入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说不定能在古籍里找到破解乾陵机关的关键。”
我们碰杯,酒水在杯中荡漾,就像我们即将展开的新冒险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期待。离开盱眙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一边整理着这次冒险的收获,一边为前往唐乾陵做着准备。每一次冒险都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我们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而这一次,我们将把目光投向唐朝,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期待在乾陵的深处,揭开更多历史的真相。
从盱眙离开时,江苏的春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车窗上蒙着一层薄雾,将远处的稻田晕成一片朦胧的绿。林浩趴在窗边,看着窗外掠过的水牛和石桥,突然感叹:“从草原到江南,再到接下来的陕西,咱们这一路跨越的风景也太多了。”
老烟枪把明代玉玺的照片夹进随身的笔记本里,笑着说:“乾陵在陕西乾县的梁山上,那地方是黄土高原,和江南的湿润完全不一样,风沙大,昼夜温差也大,得提前准备些防风沙的头巾和薄外套。而且武则天的墓可不是那么好进的,历史上多少盗墓贼都栽在那儿了,里面的机关肯定比明祖陵还复杂。”
瞎子指尖摩挲着盲杖上的纹路,轻声道:“《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梁山是‘北高南低,三峰耸立’的格局,乾陵就藏在北峰的半山腰,正好卡在‘龙脉’的节点上。这种格局下的古墓,不仅机关多,还容易有‘地脉煞气’,普通人进去容易心神不宁,得带些‘定神符’,再把之前的和田玉贴身戴着。”
我们先乘火车到西安,再转汽车前往乾县。刚到乾县,就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风里裹着沙粒,吹在脸上有些发疼,远处的梁山光秃秃的,只有零星的酸枣树扎根在黄土里。我们在县城找了家客栈,客栈老板听说我们要去乾陵,压低声音说:“梁山上有巡逻的,而且山脚下的村子里有不少老人都知道些‘规矩’,比如不能在傍晚靠近北峰,说那时候会听到古墓里传来的钟声。”
林薇当天就带着古籍去了乾县文物局,想找更多关于乾陵的资料。回来时,她手里多了一张复印件,上面是清代的《乾陵图》:“文物局的专家说,乾陵的墓道在‘无字碑’以北的地方,当年考古队探测过,墓道用‘石条封门’,石条之间还灌了铁水,根本打不开。但古籍里说,有一条‘秘道’能通到墓室,入口在梁山南峰的‘雀台’下面。”
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准备:老烟枪买了两把带锯齿的钢铲,说用来挖石条缝隙;林浩网购了几瓶“解胶剂”,说万一遇到铁水凝固的石条,或许能软化;我和瞎子则去山脚下的村子找向导,最后找到了一个叫“老陕”的老人,他年轻时在梁山上放过羊,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小路。
老陕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衫,手里拿着一根放羊鞭:“雀台那地方早被风沙埋得差不多了,而且下面有‘流沙陷阱’,一脚踩错就会掉下去,被沙子活活埋了。我只能带你们到雀台附近,剩下的路得你们自己走。”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背着装备跟着老陕往梁山走。山路崎岖,全是黄土,走一步滑半步,老烟枪用钢铲在前面挖台阶,我们才勉强跟上。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片坍塌的土台——正是雀台的遗址。
老陕指着土台中央的一个土堆:“秘道的入口就在那下面,你们挖的时候小心点,别碰旁边的石头,那是流沙陷阱的机关。”我们谢过老陕,看着他拄着放羊鞭慢慢下山,才开始用钢铲挖掘土堆。
挖了大概一个小时,一块青石板露了出来,石板上刻着唐代的卷草纹。林浩用解胶剂涂在石板缝隙里,我们几人一起用力,青石板“吱呀”一声被掀开,下面是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带着霉味的风从里面吹出来。
我掏出冷光棒扔进去,冷光棒照亮了洞口里的台阶,台阶上积满了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走过了。我们戴上防风沙头巾,小心翼翼地走进洞口。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墙壁上刻着唐代的壁画,画的是宫女捧着贡品的场景,但大部分壁画都已经脱落,只剩下残缺的色块。
走了大概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宽,前面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一对朱雀,朱雀的眼睛里镶嵌着两颗红宝石。林薇掏出古籍,对照着上面的记载:“要打开这扇门,得转动朱雀的眼睛,让红宝石对准太阳的方向。”
我们轮流用力转动红宝石,当两颗红宝石都对准洞口的方向时,石门发出“轰隆”的声响,缓缓打开。石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中央有一座石棺,石棺上刻着武则天的画像,画像周围镶嵌着珍珠和玛瑙。石棺的旁边,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兰亭集序”四个字——正是我们要找的《兰亭集序》真迹!
“终于找到了!”林浩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石棺,脚下突然传来“咔嚓”一声,他的身体开始向下陷——是流沙陷阱!
“快抓住我的手!”我大喊着伸手抓住林浩的胳膊,老烟枪和林薇也赶紧过来帮忙,我们三人一起用力,才把林浩从流沙里拉出来。林浩的裤腿里全是沙子,脸色苍白:“好险,差点就成了乾陵的陪葬品。”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过流沙陷阱,来到金色的盒子旁。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唐代的篆书。瞎子摸了摸锁,突然说:“这锁是‘子母锁’,得先打开母锁,再打开子锁,顺序不能错。”
林薇按照古籍里的方法,先用一根细铁丝打开母锁,再用铜钥匙打开子锁。铜锁“啪”的一声开了,我们屏住呼吸,慢慢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卷泛黄的绢布,绢布上是王羲之的字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每一个字都飘逸洒脱,正是《兰亭集序》的真迹!
“太好了!”林薇激动地把绢布卷起来,放进防水袋里,突然,大厅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黄土纷纷落下。老烟枪大喊:“不好!墓室要塌了!咱们快出去!”
我们赶紧向通道跑去,刚跑到石门处,石棺突然“吱呀”一声打开,一具穿着唐代皇后服饰的尸体从石棺里坐了起来,她的皮肤是黑色的,眼睛里冒着绿光——是“地脉煞气”形成的“皇后尸”!
皇后尸向我们扑来,她的指甲又长又尖,能轻易划破衣服。老烟枪掏出长刀,向皇后尸砍去,刀身砍在她的身上,发出“铛”的一声响,皇后尸却纹丝不动。“用琉璃盏!”我掏出琉璃盏,对准皇后尸,盏里的深绿色液体喷出来,落在皇后尸身上,她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身体开始冒烟,慢慢倒在地上。
我们趁机冲出通道,向洞口跑去。刚跑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秘道塌了,青石板被黄土掩埋。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身上全是黄土和汗水。
回到乾县后,我们把《兰亭集序》真迹交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专家看到真迹时,激动得手都在抖,说这是“国宝中的国宝”,会立刻送到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让更多人看到王羲之的真迹。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清东陵慈禧墓”。“我在古籍里看到,慈禧墓里有‘翡翠西瓜’和‘夜明珠’,还有无数的金银珠宝,这些都是国家的文物,不能落在盗墓贼手里,”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保护这些文物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清东陵在河北遵化,距离这里很远,而且慈禧墓里的机关肯定比乾陵还复杂,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老烟枪喝了一口酒,笑着说:“走!只要有文物,咱们就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清东陵里有‘防盗墙’和‘积水坑’,得带些抽水机和破墙的工具。而且慈禧墓里的陪葬品多,说不定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痕迹,咱们得小心点。”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也去!这次我要提前查好清代的墓葬制度,了解慈禧墓的结构,帮大家更好地找到文物。”
我们举起酒杯,碰在一起,酒杯里的酒溅了出来,落在满是黄土的桌子上。我看着窗外的梁山,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我们从江苏的盱眙,到陕西的乾县,每一次冒险都充满了危险,但我们都齐心协力,保护了珍贵的文物。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装备,向河北遵化出发。火车上,林薇一直在研究慈禧墓的资料,老烟枪在擦他的长刀,瞎子在闭目养神,林浩则在看窗外的黄土高原。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冒险,即将在河北的清东陵展开。
火车越往东走,黄土高原逐渐变成了华北平原,远处的农田里,农民正在播种。我知道,前面的路会更加艰苦,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们几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清东陵的轮廓逐渐出现在远处的天际线上,我知道,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这座清代的皇家陵园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