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此人正是高笙书一直要将他擒拿正法的木卓仁,此时,他胸口鲜血汩汩,已是奄奄一息。他挣扎着脸带微笑,看着高笙书,说:
“笙书兄,芳茹总算毫发无损的交到你手中,我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高笙书回头问芳茹:
“芳茹,你怎么和蛮夷在一起,他没欺负你吧?”
芳茹“啐”了一口,说:
“你这个书呆子,他可是婉婉的哥哥,没有他,也不知我此生还能不能重见你呢。”
啥啥啥,到底是怎么回事,芳茹离开咱这么久,竟然都是和他在一起,他们两人该不会那样吧。呸呸呸,咱的脑子怎么这么污浊,竟然会有如此念头,咱还是好好问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吧。
在高笙书的询问下,木卓仁和芳茹你一言,我一语,慢慢地把他们的事说了个大概。
原来,芳茹那日夜间听到了婉婉熟悉的呼唤声,就破窗而出,顺着这叫声离开了王府,来到了定州城郊外,可是,婉婉的声音却再也听不见了。
由于高笙书率大军进击柔然腹地,因此,定州的关防也比较宽松,芳茹顺手牵了道旁一匹无人看管的马匹,懵懵懂懂一直向东,想追寻婉婉的足迹,一直来到了晏城郊外的一个村庄,遇上了木卓仁。
却说当初高笙书大军围困龙城之时,木卓珲知道自己最终要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负责,但他实在不忍心让木卓仁也陪着自己殉难,于是,他就悄悄安排木卓仁离开了龙城,嘱咐他一定要远走高飞,再也不能留在柔然国。
木卓仁离开龙城之后,不久之后就发现柔然国各地的关卡,都张贴了要捉拿自己的布告,他发现自己曾经为之浴血奋斗的祖国,已无他的容身之处。
本来,他想到婉儿的墓前自尽,可是,想到自己未杀高笙书,大仇未报,便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离开了柔然国,隐姓埋名进入大梁国晏城一带乡间。由于他久在汉地居住生活,所以,也没人发觉他是柔然族人。
后来,他找到了一座山中的小道观,请求道长收留。道长见他知书达理,便收下了他,平时也替道长干些抄抄写写的活。不久,道长要出去云游,便让他留在道观维持香火。
有一天,木卓仁下山采购粮米,忽然发现了骑马漫步在晏城乡间的芳茹,他心中大喜。于是,他就暗中跟踪了芳茹好几天,见芳茹衣衫虽然华丽,却是污秽不堪,而且双眼无神,便知她可能已经疯癫。
于是,他就上前与芳茹相见,哪知,芳茹一见他,就立刻认出了他,惊喜的叫道:
“怎么是你,你不是婉婉的哥哥吗,你们把婉儿藏哪里了?”
本来按照木卓仁的打算,他准备要擒住芳茹,逼迫高笙书与自己相见,然后自己再伺机与他同归于尽。
于是,他带着芳茹来到道观,给芳茹换了干净的道袍,然后,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等待着重见高笙书复仇的机会。可是,他与芳茹相处时,见她经常浑浑噩噩处在失忆状态,口中却一直还念念不忘婉儿,木卓仁心中顿生恻隐之心。
木卓仁离开柔然国之后,他一直在想,自己父子对柔然国忠心耿耿,可自己现在却被柔然国到处抓捕,而在大梁国也只能隐姓埋名,茫茫天地,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落得个无处安身的下场,他感到自己十分的可悲和无奈。
自己曾和婉儿多次密谋要杀害高笙书,可高笙书没死,却伤及了芳茹。本来,按照木卓仁当初的夙愿,他要杀尽汉人,再多杀一个无辜的芳茹也没什么。可是,他想着自己已经被祖国所不容,今后,他杀再多的汉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渐渐的,他打消了寻找高笙书复仇的念头,只想在这小道观了此一生。由于芳茹时常在他面前念叨婉儿,于是,婉儿成了他们共同的话题?有着木卓仁陪着芳茹聊婉儿,又因为小道观地处山间,平常并无闲人打搅,在这样的环境下,芳茹的病情渐渐减轻,并开始打坐习武。
一次,芳茹偶然下山,忽然听得当今新君即位,大赦天下,她便问旁人新君是谁。旁人告诉他是高笙书,她一听,脑中猛地一震,思绪立刻回转,想起了曾经与高笙书相处的美好时光。
大喜过望的芳茹立刻回到道观,告诉木卓仁说,自己马上要回京城,木卓仁担心她身体尚未复原,如此长途奔走,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于是,他就到市集上买了两匹马,陪同芳茹一起前往京城。
一路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始终以黑布蒙面,夜间也只在野外露宿,一直走了一个月,终于来到京城附近。今日午后,由于两人实在感到疲倦,他们便在山间暂且歇息。
可是,他们还没歇息多久,魏笙武恰好追杀高笙书至此,躲在林间查看动静的芳茹见自己的如意郎君危在旦夕,立刻出手。木卓仁犹豫了一下,也杀进了战团,并舍身替高笙书挡了曹文君一剑。
高笙书听完两人的叙述,也是心潮澎湃,他蹲下身子,握着木卓仁的手,说:
“宛仁兄,你同你父亲一道,杀了朕的父亲,你的爱侣婉婉也因刺杀朕不成,自戕身亡,你我两人,可谓不共戴天。可是,你我之间,谁又是坏人呢?当初,你们柔然国入侵咱们大梁国,屠戮无数百姓。朕挥师龙城,一路上虽然严令将士们不可滥杀无辜,但也难免屠戮了一些柔然百姓,你说咱们又是为何呢?”
“笙书兄,当初柔然国入侵大梁,实在是让百姓吃上一口饱饭,虽然屠戮百姓大大不对,但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迫不得已。而你们大军斩杀了我军众多将士,也是为了保家卫国,这本来就属于正义之举。可是,双方相互杀戮,让众多无辜的生命葬身疆场,作为两国的国君,都是大大的不对。
“这些日子,我在潜心修道,也想了许多,听说你和柔然国已经化干戈为玉帛,给了柔然国许多洋芋的种子,柔然国的百姓终于能吃上饱饭,真是善莫大焉。如今,你成了天下的共主,笙书兄,你要好好施展你的才华,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啊。”
“宛仁兄,朕心中一直也是这么想的,如今柔然大梁已成一家,你才智过人,养好伤后,一同襄助朕治理这万里江山吧。”
可是,木卓仁呼吸已十分沉重,他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说:
“笙书兄,听到你的这番话,知道……知道你已原谅了我,可是……可是……”
木卓仁声音断断续续,忽然喘了一口粗气,再也没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