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越说越激动,仿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王上!我们不需要他们真能打!我们只需要让楚军相信——相信南境军的主力援兵,至少是第三军团这样级别的精锐,已经星夜兼程赶到了阳平关!让他们以为,我们不再是强弩之末的残兵,而是得到了强大增援的生力军!”
“投鼠忌器啊,王上!”萧何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力量,“一旦楚军主帅认定我军主力已至,他们必然顾虑重重!攻城?代价将远超预期!继续强攻这座得到增援、是否值得?他们很可能就此犹豫不前,甚至……直接放弃进攻,选择退兵!”
“嘶……”高要听完,倒吸了一口冷气。他眼中的怒火彻底被一种凝重和深沉的思索所取代。萧何的计策,核心在于心理战,利用楚军今日遭受的巨大心理创伤和未知带来的恐惧,进行一场豪赌!这确实是他之前未曾想到的角度。
但高要的思维极其冷静和现实。他眉头紧锁,沉声提出了致命的质疑:“此计……听着巧妙。但,楚军并非蠢货,项羽更非优柔寡断之人!他们怎会如此轻易上当?”
高要踱了两步,分析道:“其一,若我军主力真的大举来援,以我高要的性格和南境军的战力,岂会甘于龟缩防守,而不趁楚军新败、士气低落之时,主动出关反击?只守不攻,岂非自露破绽?”
“其二,”高要的眼神锐利如刀,“项羽此战,投入巨大!为取阳平关,他至少在此地折损了两万精锐!这还不算他在咸阳附近设伏所动用的兵力!总计不下七八万大军!如此庞大的兵力调动,人吃马嚼,耗费钱粮无数,堪称倾力一击!如今阳平关近在咫尺,虽遇挫折,但关隘已摇摇欲坠。你让项羽因为看到一个‘可能’的援军信号,就甘心放弃,承认损兵折将、寸功未立,灰溜溜地退兵?换做是你我,会甘心吗?”
高要的语气斩钉截铁:“除非楚军能百分之百确认,我南境军主力数万大军已至城下,否则,以项羽之刚愎、范增之老谋、易小川之……算计,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必会试探!一旦试探出虚实,你这疑兵之计,非但不能退敌,反而可能刺激他们孤注一掷,加速攻城!届时,我们不仅浪费了最后一点时间,更让这两‘精锐成为溃败的起点!”
城头的风似乎更冷了。萧何跪在地上,脸色也有些发白。高要的分析如同冰冷的现实,将他计策中那点虚幻的希望戳得千疮百孔。疑兵之计,听来绝妙,但对手是项羽、范增、易小川这样的组合,成功的几率,又有几何?这几乎是一场用阳平关最后气数做赌注的豪赌!
萧何跪在冰冷的城砖上,感受着高要那几乎要将他洞穿的凌厉目光。他深知自己擅自调兵已触怒龙颜,此刻更是在挑战这位王者的耐心。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忐忑,迎着高要的怒火,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却依旧清晰:
“王上,事在人为!疑兵之计,贵在惑敌心,乱敌志!我们无需奢望项羽会因此直接退兵,那不切实际。但,只要我们营造出足够的声势,让项羽心生疑虑,举棋不定,便已达成目的!”
他语速加快,试图抓住高要的注意力:“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吓退他,而是让他不敢全力进攻!让他心存忌惮,攻势迟疑,为我们赢得更多喘息的时间!或许,只需多拖一日,转机便至!”
“萧何!”高要猛地打断他,声音里压抑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连日血战的疲惫和巨大的压力让他的神经紧绷到了极限,“都什么时候了!火烧眉毛,命悬一线!你还在跟本王卖关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他指着城下正在艰难收拢、依旧混乱的楚军残兵,“你看不见吗?明日!明日项羽就可能踏平此关!你的计策若再这般云山雾罩,休怪本王不讲情面!”
高要的胸膛剧烈起伏,眼神像刀子一样剜着萧何。此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萧何的“欲言又止”简直是在挑战他的底线。
萧何被高要的怒火震慑得身体一颤,不敢再有丝毫耽搁,连忙将计划的核心和盘托出:“喏!王上息怒!臣的计划是:明日一早,让这郡兵尽数换上第三军团的精良战甲,在城头列队,务必军容整肃,旗帜鲜明!让楚军的探子远远就能看到,阳平关守军焕然一新,仿佛得到了强力增援!”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关键、也最令人费解的一步:“但,这仅仅是惑敌的第一步!更关键的一步,必须在今晚完成!”
“今晚?”高要眉头紧锁,心中不好的预感愈发强烈。
“没错,就在今夜!”萧何目光灼灼,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请王上立刻下令,挑选三百名最精锐、最可靠的亲兵,再搭配……一千名郡兵!让他们带上我们关内所有的战马,立刻集结!今夜,趁楚军惊魂未定、营地混乱之际,打开城门,向楚军包围圈的薄弱处——阳平关外、咸阳的方向——佯装突围!”
“什么?!”高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猛地踏前一步,居高临下地盯着跪地的萧何,眼神里充满了极度的困惑、荒谬和一丝被愚弄的暴怒!
“萧何!你……你疯了不成?!”高要的声音因为震惊和愤怒而有些变调,“本王亲兵营,如今可战之兵不足一千五百,且大半带伤!你竟要本王分出三百最精锐的亲兵?!还要搭上一千郡兵?!还要……带上所有战马?!”
他指着城下那些如同惊弓之鸟、却依旧庞大的楚军残部,又指向身后疲惫不堪、眼神麻木的守军,声音近乎咆哮:“你知不知道我们现在是什么处境?!人!是我们现在最缺的东西!每一个能拿得起刀的士卒都弥足珍贵!你调来的这两千郡兵,本王虽看不上,但好歹是两千个能站在城头、能扔块石头、能挡一刀的活人!是能多拖延一刻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