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tijin送出的大神认证,特此加更!>
雨脚渐收,云絮如撕碎的素缟散在天际,一缕微光刺破阴霾,斜斜落在宫苑的积水里,映得满地血污愈发刺目。
李漟僵在原地,龙纹红袍的下摆还浸在积水里,沾着的泥点被晨风一吹,簌簌落在脚边。
她望着杨炯怀中气息全无的李淑,凤眸里先是一片茫然,随即涌上几分错愕。她与李淑斗了半生,从深宫的垂髫稚女到朝堂的龙虎相争,恨她杀尽宗室、恨她搅乱朝局,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可从未想过,这个宿敌会以这般猝不及防的方式谢幕。
那支裹着黑布的短箭,她认得不是自己的人所用,宫中近卫的箭镞皆刻“卫”字,而这支箭杆光滑,箭镞泛着诡异的青芒,分明是江湖杀手的路数。
是谁?竟在此刻横插一手?
这般思忖间,杨炯周身的杀气已凝得如实质般冰冷,赤红麒麟服被李淑的血染了大半,衬得他墨眸里的死寂愈发骇人。
李漟下意识往前挪了两步,想上前看清李淑的脉搏,想确认这是否又是李淑的诡计,可刚迈出半脚,两道黑影便如疾风般掠至,正是李泠与李澈。
二人皆是顶尖高手,此刻面色凝重,一人攥住李淑的左手腕,一人搭住她的右手脉,指腹按压的力道都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澈的指尖先传来凉意,那脉搏早已停了跳动,肌肤的温度正一点点散去,她抬眼望向杨炯,见他下颌绷得死紧,喉结滚动却发不出半声,眼底的悲怆几乎要溢出来,心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
她张了张嘴,想说些“或许还有救”的宽慰话,可指尖触到李淑胸口那支毒箭时,只觉一股寒气顺着指缝往上爬,显然是鸩毒的气息特征,如此一看,便是大罗神仙也难救。
无奈,她终是把话咽了回去,轻轻将李淑的手放回她身侧,转过身去,不忍再看杨炯的模样。
李泠的动作比李澈更沉敛,她探完脉,又仔细看了看李淑嘴角溢出的黑血,才缓缓直起身,声音平淡得无一丝波澜,却字字如冰锥:“鸩毒,见血封喉,回天乏术。”
话音刚落,文竹便引着杨鲖上前。
杨鲖穿着一身月白锦袍,袍角沾了些泥污,显是心急如焚。她缓缓蹲下,伸手轻轻覆在杨炯的手背上,那手冰凉得吓人,还在微微颤抖。
“夫君,”她叹气道,“事已至此,莫做女儿之态。兄弟们都在看着,十二钟鸣已过,大庆殿那边还等着消息,天下还在,百姓还在,莫要这般作贱自己。”
杨炯闻言,只觉得胸口闷得发慌,像被巨石压着,连呼吸都疼。脑海里忽的翻涌起与李淑的过往,他初来这大华朝时,还是个懵懂的穿越客,第一个遇见的便是李淑。
那一夜,她穿着素白襦裙,站在白马寺的桃树下,桃花落在她发间,一双桃花眸子里满是温婉。
再后来,阴差阳错,二人露水情缘,李淑利用王府的势力、利用杨炯的愧疚回京,协助李乾元发动宫变,让大华元气大伤,那时杨炯以为,两人之间早已恩断义绝,再无交集。
可自他征战归来,李淑却像变了个人。她变得比从前更疯狂,处处与李漟针锋相对,一心要与李漟火拼。
那时杨炯只当李淑是执念太深,直到此刻,他才猛然想起廊桥那一日,李淑问他“若你掌了天下,会如何治理”,那时杨炯只当是寻常闲谈,如今想来,恍然大悟。
或许从那一刻起,李淑便不再执着于辅佐第三代皇嗣、不再执着于报仇,她要做的,竟是帮杨炯除掉宗室与将门两大顽疾,给他留一个太平天下。
一念至此,愧疚感如潮水般将杨炯吞没,堵得他喉咙发紧。杨炯默然抱起李淑,只觉得心口空荡荡的,像是碎成了千万块。
“侯爷!”一声沉喝将杨炯从混沌中拉回现实。
毛罡领着手下的士兵去而复返,他甲胄上的护心镜裂了道缝,左臂缠着染血的布条。他单膝跪在积水里,水溅湿了他的裤腿,却依旧身姿挺拔:“末将搜遍后宫,从宫墙到偏殿,连假山石缝都未曾放过,可大雨洗地,连半点儿踪迹也没寻着,刺客……刺客怕是早已逃了!”
杨炯缓缓抬眼,目光扫过毛罡身后的士兵。
这些将士个个面带疲惫,有的拄着断枪,枪尖还沾着血痂;有的甲片崩落了好几块,露出里面渗血的伤口;还有的额角缠着布条,血水顺着布条往下滴,落在积水里,晕开细小的红圈。
可他们此刻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全都静静肃立在一旁,有的警惕地望着四周,有的握着刀柄,眼神里满是未能寻到凶手的愧疚,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这些人,都是跟杨炯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跟着杨炯千里奔袭,干的是形同谋反的勾当,如今杨炯这般女儿做派,他们非但没有怨言,反而护在他周围,一脸的愤懑和担忧。
杨炯看着他们的脸,恍惚间,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每一次大战的细节经过,在他眼前闪现,瞬间压住了他内心的所有情绪。
杨炯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周身的悲怆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威严。
他回头看向杨鲖,声音沙哑却坚定:“带兰陵回家,我稍后便归!”
杨鲖闻言,心底的大石终于落了地,忙要挥手示意文竹和青黛上前。
可刚抬起手,便听得李漟一声冷喝出口:“慢着!”
李漟快步上前,凤眸紧紧盯着文竹怀中的李淑,她还是不信李淑就这么死了,她要亲自确认。
可还没走到近前,杨炯便侧身挡在了她面前。
杨炯墨眸里没有半分情绪,只有一片死寂,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厌恶与疏远。
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一个仇敌。
李漟心头猛地一震,如遭雷击。她与杨炯相识多年,从冰雪城的共饮到朝堂的并肩,虽有争执,却从未见过他这般眼神。
李漟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之间,便彻底决裂了。她早料到会有这一天,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当他用这般冰冷的眼神看着自己时,她还是觉得胸口憋闷得厉害,像有什么东西在搅着,疼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李漟张了张嘴,想解释,那刺客不是她的人。可话到嘴边,看到杨炯那副疏离的模样,她那傲气又涌了上来。
她李漟何时需要向人解释?何时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杨炯见她欲言又止,只以为她是要狡辩,冷声讥讽:“既然做了,便没必要再说其他,徒令人嗤笑。”
“你!”李漟被他这句话激得火冒三丈,本就心高气傲的她,此刻更是忍不住瞪眼怒吼,“对!就是我让人动的手!怎么了?她杀我宗室子弟,害我母亲惨死军前,我不能报仇吗?我就不能杀她吗?”
杨炯面无表情,连眼神都未曾动一下,只是对杨鲖沉声道:“带我妻子回家。”
杨鲖生怕再节外生枝,忙给文竹和青黛使了个眼色。
文竹立刻抱紧李淑,青黛跟在一旁,护着李淑的身体,快步朝宫外奔去。
“朕允许她走了吗?!”李漟见她们真要带走李淑,顿时歇斯底里地怒吼起来,龙袍的下摆被她甩得扬起,溅起一地水花。
杨炯回头看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你莫不是要食言?方才不是还说,只要我杀了李淑,便双手奉上天下。如今李淑已死,你还要如何?”
李漟被他这句话堵得哑口无言,气得浑身发抖。
李漟何曾受过这般对待?何曾被人这般质疑?她死死盯着杨炯,从积水里抄起一把断刀,刀身还沾着血污。
只见她将刀抵在杨炯身前,针锋相对地怒吼:“朕说话从来算数!你要做皇帝,好呀!我这头颅在此,梁王已在大庆殿等候多时,你若敢,便取了我之头颅,为你开这万世太平!”
杨炯低头看了看那把断刀,又抬眼看向李漟,眼神里满是讥讽:“以前倒没看出来,你竟是这般厚脸皮。手握天下财政,七座国库尽在你掌控之中,我若杀了你,你便毁了国库,届时天下大乱,万民倒悬,如今倒装起正气凛然了?可笑至极!
不过你怕是忘了,你之所以能拿捏我,不过是我杨家以万民为先,不愿让百姓再遭离乱之苦。
若非如此,你今日早已是个死人!”
“哈哈哈!”李漟突然凄厉地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宫苑里回荡,带着几分疯狂,“好!好一个以万民为先!你们都是忠义之士,就我是祸国殃民的妖妇!那请问镇南侯,你打算如何处置我这妖妇?是杀了我,还是将我囚起来,做你这新朝的阶下囚?”
杨炯闻言,缓缓抬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甲胄。
那赤红麒麟服虽染了血污,却依旧挺拔,他挺直身躯,退后三步,对着李漟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如钟,传遍整个宫苑:
“陛下,臣杨炯听闻李泽叛乱祸国,屠戮宗室,残害忠良,特领忠义之军,跋山涉水,入京勤王。
如今贼子伏诛,天下已定,臣麾下将士皆有功劳,臣已允诺他们荣华富贵,今在军前,请君宣赏!”
李漟浑身一僵,那声“陛下”入耳,后面的话她竟没听清。
良久,李漟怔怔地盯着杨炯的脸,看着他眼底的悲怆早已散去,只剩下沉稳与威严,像极了当年她母亲口中的“治世能臣”。
这一刻,李漟忽然明白了母亲当年的意难平为何,那种被命运愚弄,推着向前走的无力感,此刻她才感同身受。
李漟定了定神,伸手理了理散乱的发丝,强压下心头的酸涩,冷笑着质问:“镇南侯这是在请赏,还是在逼宫?”
杨炯眼眸一凝,猛地抽出腰间长刀,刀身映着晨光,泛着森寒杀气。
只见他高举长刀,长声呼喊:“今天下已定,陛下龙心大悦,特此论功行赏!
沈高陵听令!
尔仗剑相从,自西徂京,转战千里,每役必与,忠勇贯于始终,斩将搴旗,功冠诸军。
特晋安西侯,授兴庆府节度使,赐金万两、锦千段、田宅百亩,用彰殊勋。
毛罡听令!
尔摧锋陷阵,屡卫社稷,忠赤可昭日月。
特擢乐安县侯,迁龙骧卫大将军,总禁卫重建之务,典司京畿戍防,寄以社稷之重。
贾纯刚、姬德龙、卢启听令!
尔等或冒矢石而摧敌锋,或参帷幄而效良谋,各着劳绩。
今俱进男爵,贾纯刚充青州团练使,姬德龙充登州防御使,卢启充济州通判,各赐金五百两、锦百段,依例颁赉。
其余将士,凡有军功者,皆按功进爵;功半者,赐黄金、锦缎;无军功者,亦赏银五十两,以慰辛劳!
七日之内,造册完毕,一一封赏,不得有误!
诸将,还不谢陛下隆恩?!”
“谢陛下隆恩!!!”数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得宫苑的檐角都在微微颤抖。
万千将士齐齐抽刀,刀光映着日光,如一片银色的海洋,气势冲天。
李漟看着这一幕,先是愣了一瞬,随即仰天大笑,笑声里带着几分自嘲,几分嘲弄:“好!好!好!既然镇南侯都这般请赏,朕若吝啬,倒显得朕不识好歹!那就全凭镇南侯所请,赏!”
话虽如此,可将士们并未收刀,依旧保持着高举长刀的姿势,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杨炯,显然是在等他的命令。
李漟见此,凤眸一凝,一步上前,凑近杨炯,冷道:“要跟我做敌人?好呀!
我李漟从小到大,就没输过一次。你既然已经出手,我若不做个合格的敌人,倒显得我怕了你,徒让你耻笑。
只是……杨炯,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有朝一日,你若落在我手中,休怪我不讲往日情分,今日之辱,我定要你跪下给我认错!”
杨炯挥了挥手,身后的将士们才齐齐收刀,动作整齐划一,没有半分拖沓。
他看着李漟,拱手大喊:“陛下,今日更元开禧,群臣皆在大庆殿等候,请君移步,以安天下之心”
李漟收起笑容,凤眸里满是凌厉。她抬手震了震龙袍,将身上的泥污抖落些许,转身便走,朗声大笑:“好!诸军且在宫苑等候,朕更衣便至!”
杨炯看着她的背影,对身后的毛罡使了个眼色。
毛罡立刻领了一百名士兵上前,单膝跪地:“陛下,刺客尚未擒获,京城内外仍有隐患,末将愿亲护陛下周全,直至大庆典结束。”
李漟的脚步顿住,没有回头,只是声音悠悠地传来,带着几分怅然,几分坚定:“君子豹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大人虎变挟宇宙,掩日月驾双飞龙。杨炯,你我……朝堂见!”
言罢,李漟不再停留,龙袍的下摆扫过积水,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一步步走向后宫的方向。
那背影孤寂挺拔,凤唳之音已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独属于帝王冰冷威势。
自此,李漟涅盘化龙。
杨炯站在原地,望着李漟的背影消失在宫墙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
旭日东升,光照九州。
宫门阖,帝影西趋,甲胄东立。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万军俯首,兵甲随其影;百僚将朝,权柄归其握。
天下之势,自此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