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原本隐居在隆中,听闻苏羽平定乱世,善待百姓,心中十分敬佩,便主动前来投奔。苏羽得知诸葛亮前来,亲自前往府门迎接。两人一见如故,在府中彻夜长谈,从天下大势到治国方略,无所不谈。苏羽对诸葛亮的才华赞不绝口,当即任命他为军师,辅佐自己处理军政大事。
庞统则是在贾诩的招揽下前来投奔的。他虽相貌丑陋,但才华横溢,足智多谋。苏羽并不以貌取人,任命他为参军,让他参与军机要务的商议。
随着人才的不断涌入,苏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而此时,江东的孙权也开始意识到了苏羽的威胁。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占据江东六郡,实力不容小觑。此前,他一直坐山观虎斗,看着袁绍、曹操、苏羽三方势力相互厮杀,如今见苏羽已平定中原,势力远超自己,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孙权召集麾下谋士张昭、周瑜等人商议对策。张昭说道:“主公,苏羽如今势力强大,又有诸葛亮、庞统等奇才辅佐,若他挥师南下,江东恐难抵挡。依我之见,我们不如与刘表联合,共同对抗苏羽。”
周瑜则说道:“子布之言差矣。刘表胸无大志,不堪大用,与他联合,无异于与虎谋皮。况且,苏羽与刘表刚刚结盟,我们若此时与刘表联合,只会引起苏羽的警惕。依我之见,我们应先整顿内部,加强军备,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许昌,与苏羽虚与委蛇,拖延时间,待我们做好准备后,再与苏羽一决高下。”
孙权听了两人的建议,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周瑜所言有理,但江东的实力与苏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若真的与苏羽开战,胜负难料。
就在孙权犹豫不决之际,苏羽已开始着手准备夺取荆州。诸葛亮向苏羽建议道:“主公,刘表年事已高,其子刘琦、刘琮又不争气,荆州内部矛盾重重。我们可趁机挑拨刘琦与刘琮的关系,让他们自相残杀,然后再以平定内乱为名,出兵荆州,一举夺取荆州之地。”
苏羽点头道:“军师所言甚是。此事就交给你去办。”
诸葛亮领命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分别给刘琦和刘琮送去书信。在给刘琦的书信中,诸葛亮谎称刘表有意将荆州传给刘琮,让刘琦早做准备;在给刘琮的书信中,又谎称刘琦勾结苏羽,想要夺取荆州。
刘琦和刘琮本就因继承权问题而心存芥蒂,收到书信后,更是深信不疑。刘琦率先起兵,攻打刘琮的驻地襄阳;刘琮则不甘示弱,派兵反击。荆州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刘表得知消息后,气急攻心,一病不起。他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心中悔恨不已。他后悔自己当初优柔寡断,没有及时确立继承人,才导致今日的局面。
就在荆州内乱之际,苏羽率领大军,以平定内乱为名,向荆州进发。赵云、关羽、张飞等将领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荆州的大片土地。
刘琦和刘琮见苏羽大军压境,心中惊恐不已。刘琦深知自己不是苏羽的对手,便率领残部投降;刘琮则在张允、蔡瑁等人的劝说下,也选择了投降。
苏羽顺利夺取荆州后,并没有对刘琦、刘琮等人赶尽杀绝,而是将他们安置在许昌,给予他们丰厚的俸禄,让他们安度晚年。对于张允、蔡瑁等荆州旧将,苏羽也量才录用,让他们继续在军中任职。
夺取荆州后,苏羽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接下来便将目标对准了益州的刘璋。刘璋懦弱无能,益州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诸葛亮建议苏羽派遣使者前往益州,劝说刘璋归降。若刘璋不肯归降,再出兵攻打。
苏羽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益州。刘璋得知苏羽派遣使者前来,心中十分恐惧。他召集麾下谋士商议,谋士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归降,有的则主张抵抗。
就在刘璋犹豫不决之际,益州的名将张任说道:“主公,苏羽虽势力强大,但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只需坚守城池,等待援军,苏羽久攻不下,自会退兵。况且,江东的孙权与苏羽素有嫌隙,我们可派人前往江东,请求孙权出兵相助。”
刘璋听了张任的话,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当即派遣使者前往江东,请求孙权出兵相助,同时下令加强益州各城池的防御,准备抵抗苏羽的进攻。
孙权收到刘璋的求援信后,心中十分纠结。他知道,若刘璋被苏羽消灭,江东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届时苏羽必然会挥师江东。但他也担心,若出兵相助刘璋,会与苏羽彻底撕破脸皮,一旦战败,江东将面临灭顶之灾。
周瑜看出了孙权的心思,说道:“主公,我们不能坐视刘璋被灭。若刘璋灭亡,江东将唇亡齿寒。我们可派遣一支军队,前往益州边境,虚张声势,牵制苏羽的兵力,让苏羽不敢全力攻打益州。同时,我们也可借此机会,观察苏羽的动向,为日后与苏羽交战做准备。”
孙权觉得周瑜的建议可行,便派遣周瑜率领一支军队,前往益州边境。
苏羽得知孙权派遣周瑜率军前往益州边境,心中并不意外。他对诸葛亮说道:“军师,孙权果然出兵了。不过,他只是派遣周瑜率领一支军队前往益州边境,显然是想牵制我们的兵力,并非真心相助刘璋。我们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主公不必担忧。孙权此举,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我们可派遣关羽率领一支军队,前往益州边境,抵御周瑜的军队。同时,主公亲自率领大军,继续攻打益州。刘璋懦弱无能,益州守军士气低落,我们只需发起几次猛攻,益州必然会土崩瓦解。”
苏羽点头道:“好,就按军师的计策行事。”
关羽接到命令后,立刻点齐三万精兵,星夜兼程赶往益州边境。这支军队大多是跟随关羽征战多年的老兵,个个身经百战,士气高昂。关羽坐在赤兔马上,手持青龙偃月刀,面色严肃,目光如炬,心中早已做好了与周瑜军队对峙的准备。
此时,周瑜率领的吴军也已抵达益州边境的巴丘之地。周瑜一身银甲,面容俊朗,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站在军营的了望塔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出兵的目的是牵制蜀军,并非与蜀军正面交锋,所以到达巴丘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下令军队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静观其变。
几日后,关羽率领的蜀军抵达巴丘附近,与吴军营地遥遥相对。关羽得知周瑜按兵不动,心中有些疑惑,便召集副将关平、周仓商议。
“周瑜这小子,领兵到了这里却不主动出击,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关平皱着眉头说道,他年轻气盛,恨不得立刻率军冲上去与吴军厮杀。
周仓握着手中的大刀,瓮声瓮气地说:“将军,依我看,周瑜这是怕了我们!不如我们主动发起进攻,一举攻破他的军营,让他知道我们蜀军的厉害!”
关羽摇了摇头,沉声道:“周瑜乃东吴名将,足智多谋,他按兵不动,必定有其深意。我们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中了他的圈套。传令下去,全军就地安营,加强戒备,密切关注吴军的动向。”
关平与周仓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还是恭敬地领命而去。
蜀军安营完毕后,关羽又派了几名斥候前往吴军营地附近探查情况。斥候们小心翼翼地潜行,避开吴军的巡逻兵,将吴军营地的防御布局、兵力部署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随后迅速返回蜀军营地,向关羽汇报。
关羽听完斥候的汇报,心中有了数。他知道吴军的防御十分严密,兵力也与蜀军不相上下,如果强行进攻,必定会损失惨重,这不符合诸葛亮牵制吴军的战略意图。所以,他决定也按兵不动,与周瑜展开对峙,等待合适的时机。
与此同时,苏羽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向益州腹地进发。益州守军得知蜀军大举来犯,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刘璋虽然派遣了将领率军抵抗,但这些将领大多贪生怕死,士兵们也毫无斗志。
蜀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克了益州的几座城池。苏羽率领大军来到绵竹关下,绵竹关是益州的重要关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璋派遣了大将张任率领两万大军驻守在这里。
张任是益州难得的猛将,颇有谋略。他深知绵竹关的重要性,如果绵竹关失守,成都就会门户大开,蜀军便可长驱直入。所以,他在绵竹关布置了严密的防御,还在关前的山道上设置了许多陷阱和障碍物。
苏羽来到关前,看到绵竹关的防御如此坚固,心中也有些犯难。他召集手下的将领商议攻城之策。
“主公,绵竹关地势险要,防御严密,硬攻恐怕难以奏效。” 将领赵云说道,赵云一身白袍,手持长枪,英姿飒爽,他跟随苏羽多年,屡立战功,深得苏羽的信任。
苏羽点了点头,说道:“子龙所言极是。张任乃益州名将,颇有谋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大家有什么好的攻城之策,尽管说来。”
将领黄忠说道:“主公,我认为可以派一支军队从小路绕到绵竹关后方,发动突袭,前后夹击,或许能攻破绵竹关。” 黄忠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手持大刀,威风凛凛,他也是苏羽手下的一员猛将。
苏羽思索了片刻,说道:“汉升的计策倒是可行,只是绵竹关周围山势陡峭,小路难寻,而且容易被张任的守军发现。”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谋士法正站了出来,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张任虽然勇猛,但他生性多疑。我们可以派人在关前示弱,假装粮草不足,军心涣散,引诱张任率军出关追击,然后设下埋伏,将其一举擒获。张任一败,绵竹关自然不攻自破。”
苏羽眼前一亮,说道:“孝直此计甚妙!就按你说的办。”
随后,苏羽按照法正的计策,下令士兵们在关前减少炊烟,故意让张任看到蜀军粮草匮乏的假象,同时让一些士兵在营中抱怨军饷不足、思念家乡,营造出军心涣散的氛围。
张任在关上看到蜀军的这些情况,心中果然起了疑心。他召集手下的将领商议,说道:“蜀军连日来按兵不动,如今又炊烟减少,士兵们抱怨不断,想必是粮草不足,军心涣散。我们不如趁机率军出关,一举击溃蜀军,挫挫他们的锐气。”
将领吴兰说道:“将军,蜀军诡计多端,我们还是小心为妙,以免中了他们的圈套。”
张任摇了摇头,说道:“我看蜀军是真的不行了。如果我们错失良机,等他们粮草补充完毕,再想攻破他们就难了。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军出关,追击蜀军。”
吴兰等人虽然心中有些担忧,但还是服从了张任的命令。
第二天一早,张任率领两万大军打开城门,浩浩荡荡地向蜀军营地杀去。当吴军来到蜀军营地前时,却发现营中空无一人,只有一些散落的兵器和粮草。
“不好,我们中计了!” 张任心中一惊,大声喊道,想要下令撤军。
可就在这时,四周响起了震天的鼓声,赵云、黄忠率领大军从两侧的山林中杀出,苏羽也率领中军从后方包抄过来,将吴军团团围住。
吴军士兵见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盔弃甲,想要突围逃跑。但蜀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吴军根本无法突围。
张任手持长枪,奋力厮杀,想要杀出一条血路,但蜀军将士个个奋勇杀敌,张任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最终,张任体力不支,被赵云一枪挑落马下,生擒活捉。
吴军见主将被擒,更是军心大乱,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苏羽率领大军趁机攻克了绵竹关。
攻克绵竹关后,苏羽率领大军继续向成都进发。一路上,益州的守军纷纷望风而降,蜀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很快,蜀军就来到了成都城下,将成都团团围住。刘璋得知绵竹关失守,张任被擒,早已吓得不知所措。他召集手下的大臣商议对策,大臣们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坚守,但更多的人还是劝刘璋投降,因为他们知道,成都的守军根本无法抵挡蜀军的进攻。
刘璋看着手下的大臣们,心中十分绝望。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继续抵抗也只是徒劳,只会让成都的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于是,他决定开城投降。
几天后,刘璋亲自打开城门,率领文武百官向苏羽投降。苏羽率领大军进入成都,正式占领了益州。
消息传到巴丘,关羽和周瑜都十分震惊。关羽得知苏羽成功占领益州,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自己牵制吴军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便下令军队撤军,返回蜀地。
周瑜得知益州被蜀军占领,心中十分失落。他知道自己此次出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蜀军趁机占领了益州,壮大了实力。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下令军队撤军,返回东吴。
苏羽占领益州后,并没有对刘璋及其手下的大臣进行迫害,而是采取了安抚政策,减免赋税,鼓励农耕,让益州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同时,他还重用益州的贤才,为自己的政权招揽了许多人才。
诸葛亮也来到了成都,他看到益州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心中十分欣慰。他对苏羽说道:“主公,如今我们已经占领了益州,拥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接下来,我们可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图北伐,恢复汉室。”
苏羽点了点头,说道:“军师所言极是。如今我们虽然占领了益州,但天下仍处于分裂之中,百姓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早日实现天下统一,让百姓们过上太平日子。”
周瑜立于楼船甲板之上,江风卷起他的披风,如同一面褪色的战旗。目光所及,长江水面烟波浩渺,却掩不住他眼底的沉郁。船队缓缓东行,每一次船桨划水的声响,都像是在敲击他沉重的心事。此次出兵,他本想趁刘璋暗弱之际夺取益州,为东吴开辟新的疆土,可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让蜀军捷足先登,这让他如何甘心?
“大都督,江上风大,您还是回舱内歇息吧。” 副将黄盖捧着一件锦袍上前,语气中满是关切。周瑜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的天际线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不必了,本督想再看看这江面。” 黄盖知晓周瑜心中的烦闷,也不再多言,只是默默站在一旁陪伴。
船队行至柴桑水域时,周瑜收到了孙权派快马送来的书信。信中,孙权虽未过多指责他此次出兵失利,却也流露出对益州落入蜀军之手的担忧。孙权在信中写道:“益州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如今被蜀军占领,其势力必然大增,日后对我东吴恐将构成不小的威胁。公瑾当速速归来,与我等共商应对之策。”
读完书信,周瑜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深知孙权所言非虚,益州的丢失,无疑让东吴在与蜀、魏两国的较量中陷入了更为不利的境地。他攥紧了拳头,心中暗下决心,此次回去之后,定要好好谋划,绝不能让蜀军再进一步壮大。
与此同时,益州成都城内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苏羽自占领益州后,一系列安抚政策的实施,让百姓们迅速从战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街道上,商贩们高声叫卖着商品,孩童们在巷口追逐嬉戏,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这日,苏羽在诸葛亮的陪同下,来到成都郊外的农田视察。放眼望去,大片的稻田里,农夫们正辛勤地劳作着,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一位老农看到苏羽一行人,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走上前来躬身行礼:“草民见过主公!”
苏羽快步上前,扶起老农,笑容温和地说道:“老人家不必多礼。如今田里的收成如何?赋税减免之后,家中的生活可有改善?” 老农闻言,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情,激动地说道:“托主公的福,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太多了!赋税减免了,我们这些庄稼人终于能攒下些余粮,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主公真是我们益州百姓的救星啊!”
听着老农的话,苏羽心中倍感欣慰。他转头对诸葛亮说道:“军师,你看,只要我们真心为百姓着想,百姓们自然会拥护我们。如今益州的局势渐趋稳定,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仍需继续努力,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诸葛亮点头应道:“主公所言极是。如今我们虽已在益州站稳脚跟,但周边仍有不少势力对我们虎视眈眈,北方的曹魏更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必须抓紧时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才能在未来的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招揽人才方面,苏羽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他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派人四处寻访益州的贤才,只要有真才实学,不论出身贵贱,都予以重用。不久前,他就任命了益州名士张松为别驾从事,协助自己处理政务。张松为人精明能干,对益州的情况了如指掌,上任后不久便提出了许多有利于益州发展的建议,深得苏羽的赏识。
除此之外,苏羽还在成都设立了学堂,招收当地的学子,聘请有学识的儒士担任老师,传授知识。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更多的人才,为自己的政权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