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您已经在这里站了三个时辰了,该回府歇息了。” 副将全琮轻声说道。
陆逊摇摇头,目光依旧盯着江面:“曹休虽败,但曹魏的实力依旧强大。曹真在长安虎视眈眈,夏侯尚又率军驻扎在樊城,随时可能进攻江陵。我们不能因为一场胜利就掉以轻心啊。”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来,单膝跪地:“大都督!蜀汉李严将军率领一万大军,在巫县遭遇魏军埋伏,现已突破重围,正向江陵赶来,预计三日后便可抵达!”
陆逊心中一喜,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太好了!有李严将军的援军,我们江陵的防御就更稳固了!全琮,你立刻带人去城外准备粮草,迎接蜀军入城。另外,再派一支队伍,前往李严将军的大军途经之地,接应他们,以防再遇魏军埋伏。”
“末将领命!” 全琮领命而去。
陆逊又转身对身旁的参军董允说道:“董参军,你立刻起草一份书信,派人快马送往建业,向吴王禀报荆州战况。就说朱桓将军在石亭大败曹休,李严将军率领蜀军前来支援,江陵防御稳固,请吴王放心。同时,再请求吴王派一支水军,驻守在长江江面,防备魏军从水路进攻。”
董允点点头,立刻下去准备书信。陆逊则继续在城楼上巡视,他仔细检查了城墙上的防御工事 —— 每一处垛口都安排了士兵驻守,城墙上摆满了滚木、擂石和弓箭,城门口还设置了三道拒马。他深知,曹休虽然战败,但曹魏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江陵保卫战,必将更加激烈。
果然,就在李严大军抵达江陵的前一天,樊城的夏侯尚突然率领三万大军,向江陵发起了进攻。魏军推着冲车,扛着云梯,密密麻麻地向城墙冲来。城墙上的吴军将士早已做好准备,陆逊一声令下,滚木、擂石如雨点般砸向魏军,弓箭也不停地射向敌阵。
夏侯尚站在阵前,看着久攻不下的江陵城,心中焦躁不已。他原本以为,曹休在石亭战败后,吴军会军心涣散,可没想到陆逊竟然早有防备,江陵的防御如此坚固。
“将军,吴军防守严密,我们已经损失了两千多士兵,再这样攻下去,恐怕不是办法啊。” 副将夏侯霸说道。
夏侯尚皱了皱眉,目光扫过江陵城:“不行!我们必须尽快拿下江陵!否则等李严的蜀军赶到,我们就更难取胜了。传令下去,让士兵们轮番进攻,日夜不停,我就不信攻不下这江陵城!”
魏军的进攻更加猛烈了,城墙上的吴军将士也渐渐体力不支。陆逊亲自登上城墙,手持宝剑,高声喊道:“将士们!江陵是我们的家园,身后就是江东的父老乡亲!我们绝不能让魏军攻破城池!坚持住!李严将军的援军很快就到了!”
吴军将士们听到陆逊的话,士气大振,又重新拿起武器,奋力抵抗魏军的进攻。双方激战了整整一天一夜,江陵城依旧牢牢地掌握在吴军手中,而魏军则损失惨重,尸横遍野。
第二天清晨,就在夏侯尚准备再次下令进攻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呐喊声。他回头一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蜀军正朝着江陵方向赶来,旗帜上赫然写着一个 “李” 字。
“不好!是蜀军援军到了!” 夏侯尚大惊失色,他知道,此时再进攻江陵已经无望,若被吴军和蜀军前后夹击,自己这三万大军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快!传令下去,撤军!立刻撤军!”
魏军将士早已疲惫不堪,听到撤军的命令,如蒙大赦,纷纷丢下武器,狼狈逃窜。陆逊见魏军撤军,立刻下令打开城门,率军追击。李严也率领蜀军赶来,与吴军合力追击魏军,斩杀了数千魏军士兵,缴获了大量的兵器和粮草。
当天下午,李严率领蜀军进入江陵城。陆逊亲自出城迎接,两人双手紧握,相视一笑。
“李将军,辛苦你了!若不是你及时赶到,江陵恐怕就危险了。” 陆逊感激地说道。
李严摇摇头,笑道:“陆大都督客气了。我蜀汉与江东唇齿相依,支援荆州,乃是分内之事。况且,若不是陆大都督指挥有方,坚守江陵,我就算赶到了,也无济于事啊。”
两人并肩走进江陵城,城中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此起彼伏。陆逊将李严请入府中,摆下宴席,为蜀军将士接风洗尘。席间,两人商议起接下来的防御部署 —— 李严率领的蜀军驻守在江陵城外的西南方向,防备夏侯尚再次进攻;吴军则继续加强城防,同时派水军驻守长江江面,防备魏军从水路来袭。
就在荆州战火纷飞之时,汉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曹真率领五万大军驻守在长安,随时可能进攻汉中。赵云奉诸葛亮之命,加强了汉中的防御,派重兵驻守在阳平关、定军山等险要关口。
这日,赵云正在定军山上巡视,突然接到斥候报告:“赵将军!曹真率领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正向汉中赶来,预计五日后便可抵达阳平关!”
赵云心中一沉,立刻召集麾下将领商议。“诸位,曹真大军来势汹汹,阳平关乃是汉中的门户,绝不能失守!你们有何良策?”
将领们纷纷建言献策。裨将军张翼说道:“将军,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只需在关前深挖壕沟,设置拒马,再派重兵驻守,定能挡住曹真大军!”
牙门将王平却摇了摇头:“张将军所言固然有理,可曹真兵力雄厚,若他全力进攻,阳平关恐怕难以坚守。依我之见,我们不如分兵两路,一路驻守阳平关,正面抵挡魏军;另一路则绕到魏军后方,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魏军失去粮草,自然不战自退。”
赵云点点头,对王平的计策十分赞同:“王将军所言极是!曹真大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乃是重中之重。只要我们截断了他们的粮草,这场仗就赢了一半。张翼,你率领一万大军,驻守阳平关,务必坚守五日,等待我军截断魏军粮草。王平,你率领五千精兵,从小路绕到魏军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大营。我则率领剩余大军,在阳平关附近驻扎,随时准备支援张翼将军。”
“末将领命!” 张翼和王平齐声领命,立刻下去准备。
五日后,曹真率领五万大军抵达阳平关下。他看着关上的蜀军,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赵云不过是个匹夫,竟敢阻拦我曹魏大军!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力进攻阳平关!”
第二天清晨,魏军开始进攻阳平关。曹真亲自指挥,命士兵们推着冲车,扛着云梯,向关隘发起猛攻。张翼率领蜀军将士奋力抵抗,滚木、擂石、弓箭轮番上阵,魏军一次次冲上来,又一次次被打退,关下的尸体堆积如山。
曹真见阳平关久攻不下,心中大怒,下令道:“给我放箭!用火箭烧了他们的城楼!”
魏军弓箭手立刻换上火箭,点燃后射向阳平关的城楼。城楼瞬间燃起大火,蜀军将士们一边灭火,一边抵抗魏军的进攻,形势十分危急。张翼亲自登上城楼,手持长枪,斩杀了数名爬上城楼的魏军士兵,高声喊道:“将士们!坚持住!赵将军和王将军很快就会来支援我们的!”
就在阳平关即将被攻破之时,突然传来消息 —— 王平率领的五千精兵,成功绕到了魏军后方,袭击了魏军的粮草大营,烧毁了所有的粮草和营帐。
曹真得知消息后,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没有了粮草,五万大军根本无法继续进攻汉中,甚至连撤退都成了问题。“快!传令下去,撤军!立刻撤军!”
魏军将士得知粮草被烧,顿时军心大乱,纷纷丢下武器,四散逃窜。张翼见魏军撤军,立刻下令打开城门,率军追击。赵云也率领大军赶来,与张翼合力追击魏军。曹真率领残军狼狈逃窜,一路上又遭到蜀军的多次袭击,损失惨重,最终只带着不到两万残军逃回了长安。
汉中之战的胜利,不仅守住了蜀汉的门户,也减轻了荆州的压力。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十分欣慰,立刻上书后主刘禅,为赵云、张翼、王平等人请功。刘禅大喜,下旨赏赐了众将,并下令在汉中修建纪念碑,纪念此次胜利。
第四章 联盟新局
荆州和汉中的战事相继平息后,蜀汉与江东的联盟更加稳固。陆逊特意派全琮前往成都,面见诸葛亮,商议两国未来的合作事宜。
全琮抵达成都后,诸葛亮亲自出城迎接,并在丞相府中摆下宴席款待。席间,全琮说道:“诸葛丞相,此次荆州之战,多亏了贵国派李严将军前来支援,才化解了江陵的危机。我家大都督特意让我前来,向丞相表示感谢。同时,他还希望能与贵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对抗曹魏。”
诸葛亮点点头,笑道:“全将军客气了。蜀汉与江东乃是盟友,互相支援乃是理所当然。如今曹魏虽在荆州和汉中战败,但实力依旧强大,我们两国只有紧密合作,才能抵御曹魏的进攻,实现匡扶汉室的大业。”
两人随后就两国的合作事宜展开了深入的商议。最终达成协议:蜀汉与江东将在边境地区互派使者,加强情报交流;在军事上,两国将定期举行联合军演,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在经济上,两国将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促进双方经济发展。
全琮离开成都前,诸葛亮特意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带给陆逊。信中写道:“陆大都督阁下,此次荆州之战,阁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实为当世良将。如今两国联盟日益稳固,若他日曹魏再次来犯,我蜀汉定当与江东携手并肩,共破强敌。愿我们两国永结同好,共图大业。”
全琮回到江陵后,将诸葛亮的书信交给了陆逊。陆逊看完书信后,心中十分感慨,对全琮说道:“诸葛亮果然是当世奇才,有他在,蜀汉定能日益强盛。有蜀汉这样的盟友,何愁不能打败曹魏,恢复汉室啊!”
随后,陆逊也写了一封回信,让全琮再次送往成都。信中表达了对蜀汉的感谢,并表示江东将永远与蜀汉站在一起,共同对抗曹魏。
与此同时,曹魏的朝堂上却一片死气沉沉。曹休在石亭战败后,羞愧交加,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曹真在汉中战败后,也受到了魏明帝曹叡的责罚,被削去了大司马的官职,降为大将军。
魏明帝看着满朝文武,心中十分焦虑:“如今蜀汉与江东联盟日益稳固,我们在荆州和汉中接连战败,士气低落。诸位爱卿,你们有何良策,能破解当前的困境啊?”
太尉司马懿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蜀汉与江东虽然联盟,但两国之间并非毫无矛盾。蜀汉想要恢复汉室,江东则想要割据一方,他们的最终目标并不相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派人前往江东,挑拨他们与蜀汉的关系,破坏两国的联盟。同时,我们要加强军队建设,整顿军备,待时机成熟,再分兵进攻蜀汉和江东,定能一举平定天下。”
魏明帝点点头,对司马懿的计策十分赞同:“司马太尉所言极是!就依你的计策,立刻派人前往江东,挑拨他们与蜀汉的关系。同时,命各州郡加强军备,整顿军队,随时准备出征。”
一场新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蜀汉与江东的联盟面临着新的考验。而赵云、陆逊、诸葛亮等人,也早已察觉到了曹魏的阴谋,他们开始加强两国的合作,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在汉中,赵云依旧坚守在各个险要关口,他时常对麾下将士说道:“曹魏贼子贼心不死,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只要我们坚守汉中,就能为丞相争取时间,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定能北伐中原,恢复汉室!”
在江陵,陆逊也加强了荆州的防御,他派探子密切关注曹魏的动向,同时与李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准备应对魏军的进攻。
司马懿退出大殿时,夕阳的余晖正透过洛阳宫的朱红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微微垂着眼帘,宽大的朝服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扫过地面,看似沉稳的神情下,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方才魏明帝的全然信任,让他心中的谋划又推进了一步。走出宫门,早已等候在外的主簿陈泰快步迎了上来,低声问道:“太尉,陛下是否应允了您的计策?”
司马懿停下脚步,抬手理了理腰间的玉带,目光望向远处连绵的宫墙,缓缓说道:“陛下深明大义,已准了我的提议。如今首要之事,便是挑选合适的人选前往江东。此人需口齿伶俐,善于洞察人心,更要懂得在江东朝堂之上,如何巧妙地挑起他们与蜀汉的嫌隙,且不能暴露我们的真实意图。”
陈泰思索片刻,拱手道:“太尉,属下倒有一人举荐。参军王朗之子王肃,不仅学识渊博,且曾多次出使东吴,对江东的局势与人物颇为熟悉。更重要的是,王肃能言善辩,擅长以言辞打动人心,想必能胜任此任。”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道:“王肃…… 不错,此人确有过人之处。你即刻去传我命令,让王肃明日辰时来太尉府见我,我要亲自交代他此行的任务与注意事项。”
“是,属下这就去办。” 陈泰领命后,转身匆匆离去。司马懿则负手而立,望着渐渐沉下的暮色,心中暗忖:蜀汉与江东的联盟本就脆弱不堪,只要王肃能抓住他们之间的矛盾,稍加挑拨,这联盟便会出现裂痕。届时,我大魏再趁机整顿军备,待时机成熟,定能一举平定天下,成就不世之功。
次日辰时,王肃准时来到太尉府。他身着一身青色儒衫,面容儒雅,举止得体,见到司马懿后,恭敬地躬身行礼:“末将王肃,见过太尉。不知太尉召末将前来,有何吩咐?”
司马懿示意他起身,指了指身旁的座椅,说道:“王参军不必多礼,坐吧。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如今蜀汉与江东结盟,对我大魏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我已向陛下进言,派使者前往江东,挑拨他们与蜀汉的关系,而这使者之位,我认为你最为合适。”
王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拱手道:“太尉信任,末将感激不尽。只是不知,此行具体该如何行事?”
司马懿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你此去江东,首要之事便是见到吴主孙权。见到孙权后,你不可直接提及挑拨之事,需先以两国邦交为由,与他闲谈。待时机成熟,再旁敲侧击地提及蜀汉的野心。你可告知孙权,蜀汉一直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如今虽与江东结盟,但一旦他们北伐成功,恢复了汉室,又岂会容忍江东割据一方?到那时,江东恐将面临灭顶之灾。”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你还可提及荆州之事。当年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派吕蒙夺取荆州,斩杀关羽,此事一直是蜀汉心中的一根刺。诸葛亮虽为了联盟大局,暂时搁置了此事,但蜀汉上下对江东的怨恨并未消除。你可向孙权暗示,蜀汉之所以与江东结盟,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他们有了足够的实力,定会向江东复仇,夺回荆州。”
王肃仔细聆听,将司马懿的话一一记在心中,又问道:“太尉,若是孙权对末将的话有所怀疑,或是江东的大臣们提出反驳,末将该如何应对?”
司马懿放下茶杯,目光锐利地看着王肃,说道:“这便需要你随机应变了。若是孙权心存疑虑,你可拿出一些‘证据’。比如,你可提及近日蜀汉在汉中一带大规模征兵,囤积粮草,声称是为了北伐曹魏,但实则可能是在暗中准备,待时机成熟便对江东动手。至于江东大臣的反驳,你只需以情理服人,指出蜀汉与江东的最终目标不同,联盟不过是暂时的利益结合,终究难以长久。切记,无论何时,都不可暴露我们的真实目的,只需在他们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便可。”
“末将明白了。” 王肃重重地点了点头,“请太尉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定会破坏蜀汉与江东的联盟,为我大魏效力。”
司马懿满意地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王肃:“这是我写给吴主孙权的亲笔信,你一并带去。信中言辞恳切,主要是表达我大魏愿与江东交好之意,为你此行铺路。你今日便收拾行装,明日一早便出发前往江东。”
“是,末将遵命。” 王肃接过书信,小心翼翼地收好,再次向司马懿躬身行礼后,转身离去。
王肃离开后,司马懿立刻召集了麾下的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商议整顿军备之事。会议上,司马懿面色严肃地说道:“如今我们虽已派出使者前往江东挑拨,但蜀汉与江东的联盟短期内或许还不会彻底破裂。我们必须趁此机会,抓紧时间整顿军备,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一旦使者那边传来好消息,我们便要立刻出兵,分兵进攻蜀汉和江东。”
众将领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随后,司马懿对各州郡的军备整顿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命雍州刺史郭淮加强雍州的防御,同时在雍州境内大规模征兵,扩充军队;命凉州刺史徐邈筹集粮草,为军队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命荆州刺史王昶密切关注蜀汉和江东在荆州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命扬州刺史满宠加强扬州的军备,防范江东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