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子婴坐到秦王宫大殿上的王座时,眼前一片模糊,子婴使劲揉着眼睛,心中暗自告诫自己,自己现在已是秦国名正言顺的大王,不用紧张,可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荡。子婴慢慢平复忐忑之心,不由感慨秦国自开国以来,行登基之礼当日,就诛杀把持朝政的权臣,也只自己一人。
张良将赵高手书书简代送到项羽后,项羽只是一听书简为大秦丞相赵高递送,脸上立时显出奇怪之容,看完书简后,更是略带调侃的问道,先生千里送递书简,也是辛苦,只是本将军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讲解一二。赵高只大秦丞相,书简中怎地言说要与本将军商议献国之事,大秦莫非已是要更换国祚。
张良故作轻松的敷衍一笑,将秦国丞相赵高把持朝政一事,大致言说了一遍。项羽皱起眉头,低头沉思良久,才是说道,依先生之言,丞相赵高真有篡夺大秦基业之力,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本将军尚需斟酌,先生在大营多留几日,待本将军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定夺。项羽这般言词,张良心中一喜,自己在项羽大营多留几日,岂不是正好可以打探项羽叛军之实力,张良于是爽快答应。
才过两日,张良就被项羽叫去中军大帐,张良正在想着项羽这是要带书简回传赵高,这项羽处事还挺果断。谁知一见面,项羽就面带邪笑地问道,先生该是有所不知,公子子婴已是继位大秦王位。张良缓缓说道,公子子婴继位大秦王位,贱商并不意外。项羽继续说道,那丞相赵高在公子子婴行登基之礼当日,被公子子婴诛杀于秦王宫内,先生怕是未必知晓。
项羽说起赵高已被诛杀公子子婴诛杀,这事让张良瞬时一惊,丞相赵高怎会被公子子婴诛杀在秦王宫,这事对张良而言,还真有些意外。张良心想,丞相赵高牢牢把持朝政,王宫近卫由其小弟赵然执掌,王宫卫士皆由其调派。国都咸阳城防之军,又由其女婿闫乐执掌,满城士卒都由闫乐调派。如此情势之下,公子子婴是与何人联手,能将丞相赵高诛杀于秦王宫内。
张良有些不敢相信,张良并不为丞相赵高被诛杀而遗憾,只是不太相信项羽之说,于是客气地提问道,非是贱商疑虑,不知将军适才所言,可是确有其事,以贱商在咸阳经商多年所知,在秦王宫内诛杀丞相赵高,绝非易事。项羽听张良久居咸阳,熟知咸阳实情,这会说是对丞相赵高之死有怀疑,这让项羽也不敢确定此事是否属实。
项羽说道,先生熟知咸阳实情,才有如此一问,本将军也将是听细作传报,真假尚难料定,既然如此,先生先回营帐歇息,待本将军打探确定之后,再叫先生过来。张良回到营帐,翻来覆去,想了一夜都未想通,咸阳城内还有敢与公子子婴合谋,诛杀丞相赵高之人。
仅隔一日,张良又被项羽叫到中军大帐,张良只一看项羽一派神清气爽之容,心中便已猜到,公子子婴诛杀丞相赵高之事,未必是空穴来风。项羽慢声说道,本部细作又是传回讯息,公子子婴确是在登基之礼当日,在秦王宫内当场诛杀丞相赵高。先生先前质疑也是有些缘由,那公子子婴诛杀丞相赵高,并非与朝中重臣合谋,仅是与一旧友韩谈相商,就果决为之。那韩谈真是胆大包天,公子子婴行登基之礼当日,只一人一剑就将丞相赵高诛杀于秦王宫内。
张良听项羽已是确定公子子婴诛杀了丞相赵高,心中疑惑也就消去,说道,将军,既然丞相赵高已死,贱商也就不必再等回书,就此别过。项羽说道,本将军看先生也是谋事之人,如今天下大乱,本部大营愿招纳四方志士,先生不如留在大营之中,可否。张良委婉说道,将军好意,贱商心领了,只是贱内尚在咸阳,贱商需先行回转咸阳,待安顿好家眷,再来将军大营效力。项羽见张良还有心事未了,也就不再挽留,张良心中担忧玉手安危,一路跃马扬鞭,直奔咸阳而去。
玉手见到张良后,两人相拥而泣,二人只是分别一月,咸阳已物是人非,二人皆是感慨,草民生逢乱世,真就如草芥一般。张良玉手稍一合计,咸阳已非久留之地,还是回转楚地,耕种度日为上,今后不再过问乱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