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国府的消极防御之下,倭寇开始了全面入侵,一路平推,打得国府节节败退。
千年前,南宋的汉奸赵构、杜充为了阻挡金军!决了黄河,虽然没有成功淹死几个金军,但是淹死了20万百姓和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千年后,又有大统领、汤司令,炸了花园口。
虽然他们也没有淹死几个倭寇,但是却淹死了89万百姓,造成数千万人受灾,流离失所。
几年之后,河南又遭到旱灾的暴击,300万百姓活活饿死,也可以说与这次人为造成的黄河灾难密切相关。
而兰考县的盐碱地就是因为这次的洪水泛滥,而导致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
...
“啊!”赵匡胤怒吼了一声!
...
慈禧时空,一群人再次怒吼起来。
...
天幕下,无数人纷纷的咒骂着。
...
【而此后,又因为战乱,这里的情况一直没有怎么改善。
直到新华夏成立之后,这里的情况才逐渐改善,但因为底子太差,人力有限,科技实力又约等于没有,所以像这种大面积的恶劣情况,改善也有限。
后来,我们更是遭遇了罕见的,持续三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导致情况越发的恶劣。
而兰考就是全国所有地区里面,情况最差的那一个。
那时候,没有一个官员想要到这里来,因为这里到处都是灾民,到处都是饿殍遍地。
虽然官府一直在调动其他地方的粮食、资源在支持这里,但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情况也就那样。
最终,有这样一个人,毅然来到了这里,当了县令,他节衣缩食,带头号召所有官员一起缩减供应,节约一点是一点,都用来帮助百姓。
同时,他四处走访考察,用双腿走了2500公里,问农民,问学者,成立了除三害队伍(沙,水,盐碱),并制定了分级治理方案,分期治理的计划。
在他带动下,三十多万百姓万众一心,种植喜沙土、耐盐碱的泡桐树、花生等植物,既可以改善环境,还是农作物,经济作物。
同时,又带着百姓挖水渠,疏通河道,让兰考的河流恢复自然流动状态。
经过半年的努力,兰考百姓堵住了黄河风沙口处,改造了9万亩盐碱地,疏通河道160多条,使得兰考县的情况大为改善。
然而就在一切欣欣向荣,百姓们充满希望,干劲十足之时,这位县令却因为长期忍饥挨饿,营养不良,加上本来就有严重的肝病,还长期带病坚持高强度工作,导致他最终因重病倒下,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42岁。
三十万百姓涕泪相送,却留不住他逝去的生命!
虽然他从上任县令到任上离世,总共才475天!
但却是给兰考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制定了未来的规划,带着百姓们走出了战胜天灾人祸的最重要的一步。
即使过了20年,当我们想要以这位县令为主角,拍摄一部他的电影的时候,无数的兰考百姓听说之后,都纷纷前来参加,要无偿出演群众演员。
在拍摄过程中,无数的百姓虽然都知道,在他们面前的只是一个演员,不是那个县令,可是无数人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
“好官呐!这是一个好官呐!”朱元璋双眼通红的说道。
“给咱记录下来,虽然他是未来的人,但咱大明也要将他的事迹记录下去!”
...
“新华夏有这样的官员,无怪乎他们会如此的强大!来人,我大汉也要给这位县令树碑立传!”
汉宣帝也是红着眼说道。
...
“这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官员啊,有这样的官员带领,什么样的天灾人祸过不去啊!”
宋仁宗赵祯说着就忍不住抹了抹眼睛。
...
天幕下,无数的普通百姓都哭了,虽然这并不属于他们的官员。
...
“看到没,看到没!这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官员,哪像你们这一个个的,就知道贪!朕也不奢求你们像焦县令一样,朕不需要你们挨饿,朕不需要你们带病工作,朕只希望你们能随时把百姓放在心里,为他们办点实事,这样,我大明何愁不能兴盛呢?”
嘉靖帝指着那些个官员说道。
官员们一个个的都低下了头!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浓浓的羞愧之色。
...
【说的有点远了,现在回到森林的作用上,除了前面这些,森林还能提供很多资源。
如木材资源,食材药材,工业原材料等等,
另外,还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等的重要作用。
总之就是森林的作用十分的巨大。
...
而我们华夏的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西域,这些很大部分地区都处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下,也就是降雨稀少地区。
而这些地区,在华夏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之前说的那些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等问题,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沙漠荒漠面积不断东扩,南扩。
这不仅仅让生活在这些的地区的百姓生计艰难,同时西北风不断的掀起无数的风沙,吹向了南方,东方,也对这些降雨相对丰富的地区造成了风沙漫天,农作物减产,河床抬高等等许多严重问题。
为了改善我华夏的自然环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元1978年,我华夏启动了“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该计划是一个长达七十年的持续规划!
涉及北方十三省,从黑龙江一直到西域乌孜别里山口的广大区域,其面积足足有440万平方公里左右,几乎占据了华夏45%的面积。
其中核心区域则是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足足有133万平方公里。
自此,在朝廷的带领组织下,无数百姓百姓,承前启后,不断向自然发起了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很多的困难,很多的失败,很多的迷茫!
然而他们充分发挥智慧,发挥科学精神,坚持不懈,不断的学习,改进治沙技术等等。
如挑选合适且多种多样的防风固沙耐旱兼顾经济价值的植物,创造性的发明了草方格固沙技术,各种节水保水措施等等。
经过将近五十年,无数人一代代的努力,到如今我华夏北方的自然环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些沙漠被牢牢的锁住,再也无法扩大!
有些沙漠被绿地反过来不断的吞噬,逐年缩小!
有的沙漠,甚至直接消失了,重新完全变成了绿地!
曾经千沟万壑,一眼过去全是黄的黄土高原,披上了绿衣。
曾经黄河年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而现在已经锐减到了3亿吨。
曾经黄河中下游的地上悬河的河床年年增高,是无数中原百姓的噩梦,如今我们不仅终止了抬高的趋势,还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逐年自然降低。
几十年了,我们似乎都在没有听到黄河泛滥的消息了,这一方面除了我们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之外,其泥沙量减少,河床降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说不定某一天,这地上悬河,终将消失!
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李康写《运命论》说:黄河清而圣人生!
明朝末年,作家程登吉编纂幼学启蒙读物《幼学琼林》说:圣人出,黄河清!
而今,我们确实看到了,黄河水变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