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岛上的一次传奇故事发生于斯科特率领的南极探险中。…
当斯科特队伍向南挺进时,他的副手维克多·坎贝尔率领的六人小队被派往罗斯海东岸的难言岛(后称恩克斯堡岛)进行地质考察。这个被后人称为“难言岛”的地方,见证了南极探险史上最坚韧的生存故事之一。
“我们的船'特拉诺瓦号'无法靠近,冰层太厚了。”
探险队成员坎贝尔在后来回忆道。按照原计划,这支小队应该在夏季结束后返回主基地过冬,但突如其来的冰情将他们无情地困在了这座荒凉的小岛上。六名队员——坎贝尔、利维克、普伦基特、杰拉德、赫西和科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只有夏季装备,”普伦基特计算着物资,“这些衣服撑不过南极的冬天。”更糟的是,他们的食物储备仅够维持几周。岛上的环境极为恶劣:七级以上的寒风终日呼啸,地面布满尖锐的砾石,行走时极易扭伤脚踝。
\"挖雪洞!\"坎贝尔做出决定。在零下五十度的极寒中,队员们用双手和简易工具在厚厚的积雪中挖
。经过三天不眠不休的努力,六个简陋但相对温暖的雪洞终于成型。这就是他们未来七个月的家。
冬季的难言岛是一个地狱般的世界。永夜笼罩着岛屿,气温经常骤降至零下六十度以下。食物极度匮乏,队员们不得不严格控制饮食,有时一天只能
一小块压缩饼干和几勺浓缩汤。最可怕的是孤独和寒冷带来的精神折磨。
\"我梦见了家乡的花园,\"赫西在一次夜间值班后喃喃道,\"樱花盛开,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第二
,人们发现他发起了高烧,嘴唇因冻伤而龟裂。
但即便在这样的绝境中,探险队员们也没有放弃科学工作。利维克坚持记录气象数据,普伦基特收集岩石样本,杰拉德则用有限的颜料画下周围的冰山景观。
七个月后的夏季,当第一缕阳光重新照耀难言岛时,六名队员已经瘦得不成人形,但他们的眼睛依然明亮。…
“我们走回去。”
坎贝尔坚定地说。38天的
徒步跋涉中,他们穿越冰川、绕过冰山,依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彼此间的互助,最终回到了埃文斯角的主基地。
这段经历后来被称为“南极探险史上最坚韧的生存故事之一”。难言岛上的雪洞遗址至今仍保存着,上面立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刻着:“在这里,六位勇敢的探险家经历了难以言表的苦难,却展现了人类精神的极限。”
…
1913年,当斯科特探险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英国时,整个国家陷入了悲痛。国王乔治五世亲自参加了追悼会,无数民众自发前往纪念馆献花。但正如斯科特在日记中所写,他们的牺牲并非徒然。
\"看看这些标本,“多年后,一位科学家在博物馆中向学生们展示着,”这些化石和岩石样本,很多都来自斯科特和沙克尔顿的探险队。”南极探险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地理发现,更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
在罗斯海沿岸,当年的探险遗址得到了精心保护。
特拉诺瓦小屋——斯科特队伍在埃文斯角建立的基地——如今已成为重要的历史遗迹。每年都有少数幸运的游客在严格限制下进入这座”南极最早的五星酒店”,感受百年前探险家们的生活环境。
“请脱下你们的靴子,“导游轻声提醒,“这里的一尘不染,是当年探险家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小屋内,煤油灯、科学仪器、皮制装备都保持着原样,仿佛主人只是暂时外出。阳光透过小窗,在锡罐和玻璃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空仿佛在此凝固。
难言岛上,中国、意大利、韩国等国的现代科考站拔地而起,但人们没有忘记那段悲壮的历史。一座纪念碑矗立在当年雪洞遗址旁,上面刻着六位探险队员的名字。科学家们常来这里瞻仰,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南极探险的初心。
“罗斯海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这里的海水养育了无数生命,这里的冰层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如今,国际社会正努力将罗斯海划为海洋保护区,保护这片脆弱而珍贵的生态系统。
夜幕降临,站在罗斯岛的山崖上,可以听到冰架断裂的轰鸣声,看到极光在头顶舞动。百年前,探险家们就是在这里仰望同一片星空,思考同样的问题:人类在自然面前何其渺小,却又何其伟大。
“他们来了,又走了,”海风似乎在诉说着,”但他们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里——在冰川里,在企鹅的叫声中,在每一阵掠过罗斯海的风里。”南极的冰雪终将融化,但人类的勇气与探索精神,将如极光一般,永远闪耀在文明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