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也没想到,更奇特的事情还在后头。
这三天里,科考队员们分成昼夜三个班次,如同不知疲倦的守护者,轮流操控着“哪吒”系列中型及重型科考机器人,在罗斯冰架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深海探险。机器人那坚固的外壳在冰冷的海水中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它们承载着科考队员们的希望与好奇,缓缓没入那无尽的黑暗之中。
操作室内,气氛紧张而又兴奋。专业操作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手指在操作台上快速而精准地移动着,仿佛是在弹奏一首关于未知的乐章。
从各个方向位置不同的“哪吒”自主智慧机器人传回的画面中,那一个个冰中空穴洞如同神秘的洞穴,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机器人F深入到冰架下更深处的冰穴洞时,年轻的操作员毛茹娟突然瞪大了眼睛,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李队长,快来看!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生物!”
她这一喊,让整个操作室瞬间沸腾起来,队员们纷纷围拢到屏幕前。
屏幕上,在那一片昏暗的冰穴洞中,几个白色的身影正缓缓浮现在屏幕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白虾,它通体洁白如雪,外壳在微弱的光线折射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虾的身体大约有十几厘米长,细长的触须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感知周围的环境。它的步伐轻盈而敏捷,在冰穴洞的底部来回穿梭,时不时地停下来,用它那一对小小的钳子探索着周围的事物。
紧随其后出现的是一条白鳗鱼。鳗鱼的身体细长而柔软,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在水中飘动。它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鳗鱼在冰穴洞中缓缓游动,身体灵活地扭动着,时而穿梭于洞壁的缝隙之间,时而潜入洞底的沙石之中。它的游动姿态优雅而从容,仿佛是这片神秘水域的舞者。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只白海龟。海龟的体型较大,背甲足有一米多宽,洁白的颜色在黑暗的冰穴洞中显得格外醒目。海龟的头部微微探出水面,一双小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它的四肢短小而有力,在水中划动着,推动着它那庞大的身躯缓缓前进。海龟的背上布满了细小的纹路,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诉说着它在冰架下的漫长岁月。
“这太不可思议了!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怎么会有这么多白色的海洋生物?”
年轻的科考队员邓鹏不禁惊叹道。
李旭扬队长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他深知,这些白色生物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们一定与这片冰架下的特殊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继续深入观察,详细记录它们的行为和生存环境。”
李旭扬果断地下达了具体科考工作命令。
操作员们迅速调整着机器人的位置和参数,更加专注地对这些白色生物进行跟踪拍摄。随着观察的细微深入,队员们发现了更多关于这些白色生物的秘密。
那只白虾似乎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极高的警惕性。每当有其他生物靠近时,它就会迅速地躲进冰穴洞的缝隙中,只留下一双小眼睛在外面观察。有一次,一条小型的透明水母缓缓游向白虾,白虾瞬间警觉起来,它迅速地挥舞着钳子,做出一副攻击的姿态,直到水母离开,它才又恢复了悠闲的探索状态。
白鳗鱼则展现出了它独特的觅食技巧。它在冰穴洞的沙石中穿梭,突然,它停了下来,身体微微颤抖着。接着,它用嘴迅速地挖掘着沙石,不一会儿,一条小型的沙蚕就被它挖了出来。白鳗鱼张开嘴巴,将沙蚕一口吞下,然后又继续在沙石中寻找着下一个猎物。
白海龟的行动相对缓慢,但它却有着一种沉稳的气质。它在冰穴洞中游动时,会时不时地停…
最让人感到奇特的是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们在罗斯冰架下深处冰穴洞里发现的这些白色的生物白虾、白鳗鱼、白海龟…等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
南极极昼环境下,狂风裹挟着雪粒狠狠砸在中国科考站的舱壁上。科考队长李旭扬盯着突然剧烈跳动的深海探测器,屏幕上的罗斯冰架三维图像闪烁着不正常的红光。
“F区域冰架下方300米处,有一个直径超过1公里的空洞......”
地质学家王教授的声音在颤抖,
“但仪器显示里面......有生命反应。…”
资深海洋探险家赵海猛地站起身来,立刻说道:
“我查过所有科考文献,南极冰下300米不可能有液态水,更不可能有海洋生物。”
三天后,穿着特制抗寒服的科考队队员特别小分队的队员们深潜到冰架下方,在凿穿了下面靠近p洞穴的冰层后。当探照灯刺入黑暗的冰穴,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 这里竟然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深海世界,白虾群组成的银色风暴掠过,宛如月光下的绸缎;透明程度接近100%的白鳗鱼,像幽灵般穿梭在冰柱之间;而最骇人的是那只长达8米的甲壳类生物,它的外壳上刻着如同电路板般的金色纹路。
\"这些生物......\"
生物学家陈语的手抖得拿不稳采样器
“它们的dNA链里竟然有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碱基对。”
就在众人感到十分震惊时,冰层突然开始震动起来,那些白色生物竟然如同被无形之手所操控一般,整齐地朝着洞穴深处涌去。与此同时,李旭扬在通讯频道里也听到了一种不属于人类的信号编码,而探险家赵海的潜水服摄像头里,赫然拍到了一只长着机械触手的白海龟,正用碳纤维般的口器啃食着.…和人类潜水员完全一致的骨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