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李旭扬带领下的中国南极科考船队,已经在罗斯冰架与罗斯海相邻的c海区持续驻船停航科考已经是第三天了。
中国科考队在这一大片区域范围内有了一些惊奇的新发现,罗斯冰架下竟然还隐藏着一些冰中空穴洞,并且还在空穴洞里竟然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独特生命物种群落。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穿越亿万年时空痕迹,罗斯冰架下这隐秘了不知多少年代的独特生态系统,寂寞如雪在南极这片被白色冰川统治的寂静世界里默默繁衍生息着。
凛冽呼呼而过的寒风依旧如同前两天一样,裹挟着细微的小冰晶,不断地拍打着巨大巍峨的中国科考船的船身,发出一阵阵清脆而又单调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神秘乐章。
在这充满探险氛围的三天时间里,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们在南极极昼环境下二十四小时三班制日夜奋战,操作着“哪吒”系列中型及重型科考机器人,在罗斯冰架下不断持续地进行着细致入微的探索科学考察。
每一次机器人的下潜,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而这一次,他们就有了惊奇的新发现。
在大型设备中央控制操作室内,气氛紧张而又充满了兴奋。专业操作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在操作台上快速而又精准地移动着。
从“哪吒”系列自主智慧深潜机器人传送回来的画面中,原本以为只是一片单调冰冷积雪厚积上亿万年间的冰架底部,竟然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奇特景象——一个个冰中空穴洞焕发着神奇的幽蓝色彩,隐秘在罗斯海洋中的冰架深处。
这些空穴冰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洞穴中分布有形状奇特万千的蓝冰柱、蓝冰竹、蓝冰菇状物、蓝冰笋、蓝冰瘤体等各类晶莹剔透的冰状物,还分布有一些小面积的洞穴小水池,而这些小水池中也生活着一些多彩的生命个体。
那如同巨大蘑菇的蓝冰菇,顶部圆润如菇盖,底部宽阔;有的则像狭长的隧道,蜿蜒曲折,仿佛通向无尽无边的海底深渊。
在洞口周围,冰壁在小型机器人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有的地方透明如玻璃,能隐隐约约看到洞内的景象;有的地方则布满了白色的冰晶,像是镶嵌了无数颗细碎的钻石。
“快看,洞里有些东西。”
一名年轻的智能设备操作员突然激动地喊道。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屏幕上。只见在其中一个较大的空穴洞里海水流动着,一群奇异的独特生命物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种形状类似水母的奇特生物,而它又与常见的水母有着天壤之别。只见它们的身体呈现出半透明形状,散发着柔和的蓝光,如同一个个漂浮在黑暗中的蓝色幽灵。身体边缘生长着许多细长的触手,触手不停地舞动着,仿佛在感知周围的环境。这些触手并非柔软无力,而是有着一定的韧性,在水中划动时,带起一道道淡淡的蓝色光晕。
在“蓝光水母”的旁边,是一种形似贝类的生物,从外面看它的壳应该是坚硬如铁,表面布满了复杂的纹路,像是古老的符文。它的身体藏在壳内,只露出一小部分,颜色鲜艳夺目,红、黄、绿相间,如同一个精美的珠宝。当小型自主智慧机器人靠近时,它突然伸出一条细长的“舌头”,迅速地捕捉着周围水流中的微小生物,动作敏捷而又准确。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空穴洞的深处,有一种类似植物的生物,它能够自主移动。它身体的主体部分像是一团绿色的绒球,上面布满了无数的细小触角。这些触角不断地摆动着,推动着它在冰洞底部缓慢移动着。在移动的过程中,它会时不时地伸出一些细长的根须,插入冰壁的缝隙中,吸收着其中的养分。…
李旭扬站在操作室中央,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好奇。他深知,这些在冰中空穴洞里发现的独特生命物种,对于研究南极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生物能够在如此极端寒冷、高压并且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必然有着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存方式。
“立刻对这些生物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李旭扬下达了科考工作命令。操作员们迅速行动起来,调整着机器人的摄像头,从各个角度拍摄这些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同时,他们还启动了相关的检测设备,对空穴洞内的水质、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监测。
科考队员们围在操作台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心中都充满了对这些神秘生物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他们知道,这仅仅是罗斯冰架下隐秘生态系统的一个小小缩影,在这片广袤的冰架之下,或许还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生命奇迹和科学奥秘,等待着他们去进一步发现和探索。而他们,也将继续在这片寒冷而又神秘的土地上,用智慧和勇气去不断地一步步揭开大自然更多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