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六月二十一。
烈日高悬,酷热让人心烦意躁。
诸葛亮立于一处,略有失神的看着前方,脑海里不断浮现种种,他不知自己做的到底是对是错。
进出的人,有些在见到诸葛亮时,想上前去跟诸葛亮打招呼,却被同行的人阻止,因为在今日,襄阳城会发生一件大事。
直到……
“孔明。”
贾诩的声音打断此间平静。
诸葛亮回过神来。
在看清来人是谁时,诸葛亮抬手行礼,“见过军师。”
“哎,无需多礼。”
贾诩笑笑,伸手示意道,说着,贾诩打量着诸葛亮,“孔明是在想今日处决之事?”
“是。”
诸葛亮短暂沉默,随即点点头道。
在过去,影响到襄阳秩序的,不止前线战事这一项,还有别的,看似平静的时局下,却藏着暗潮汹涌。
作为明面上审理要案的诸葛亮,在过去经历了世人难以理解的经历,恰是这份经历使诸葛亮的心境有不小改变。
三公,九卿,列卿等,这些在诸葛亮眼里,应当尽心辅佐天子的,但在过去,却有不少派人来襄,甚至还写来一封封信。
目的是为影响要审的要案。
甚至在此之前,还有人强硬的表态,涉及到汉室宗亲的要案,理应由在许的廷尉府来主审。
总而言之就是征东将军府开审的这桩要案,由于牵扯到了众多群体,导致很多人都明里暗里的插手此案。
可他们的插手,并非是为了将此案查清查明,而是为了各自的目的及利益,这使诸葛亮背负极大的压力。
直到在北的仗停了,曹操对外宣称要领兵归许,这才使种种风波及试探,才开始逐步减少了。
因为许都发生更大的事了。
曹操不止要领冀州牧,还使麾下一批追随者,凭借此前所取战绩功绩,被推到一个个关键位置,爵位赏赐这些就更不用提了。
当了解到这些的诸葛亮,罕见的在府上饮酒了,还饮了个酩酊大醉,知晓此事的很少很少。
‘果然还是公子啊。’
见诸葛亮如此,贾诩没有说什么,心底却生出了感慨及唏嘘。
诸葛亮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在过去这段时日,别看其负责主审要案,但其分管的军屯、军工、船舶等有司,是井然有序的在运转的。
也就是说,诸葛亮要负责要案下,还要对所领诸职进行安排,毕竟前线征战不断,可不会管后方发生什么。
涉及到前线供应粮草、军需、军械等,有很大一部分是要通过诸葛亮运转的,这也使得阎象等人,一直在盯着诸葛亮,一旦其出现任何差池,他们就会插手解决此事。
倒不是阎象他们不信任诸葛亮,实则是涉及前线诸事,断然不能有任何纰漏或闪失,不然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诸葛亮就是在这种境遇下走过来的。
回到正题,这次主审要案的经历,让诸葛亮看清一个现实,即在汉室中枢的很多人,并不是一心为公的,他们会为了各种算计及私利,去明里暗里的做各种事情,以达到他们所谋之事。
曹昂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诸葛亮真实接触到这一层,不可否认,谯县曹氏在过去时做了很多事,有好的,有坏的,否认这些,其实是在否认曹操的来时路,这种蠢事曹昂可不会去做。
曹昂用另一种方式,让诸葛亮知道一点,除了曹氏,除了曹操,其他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是真的大公无私。
还是说道貌岸然!!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在汉室中枢,真的有一批大公无私之辈,那就不会发生黄巾之乱,董卓乱雒,诸侯讨董,长安乱,诸侯并起这些事情了,由此汉室也不会降下乱世了,这样很多悲剧就不会上演了。
既然发生了这些,那就别说别的。
诸葛亮了解到这些,一定会有很多想法的,如果诸葛亮想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就必然要跟他捆绑在一起。
只要促成了这点,那慢慢就与曹氏捆绑在一起。
对于不同的人,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如果诸葛亮依旧坚持所想,那可以,只是他这辈子都别想接触到权力核心,诸葛一族在荆北是有底蕴,有影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出了荆北,诸葛一族并不能产生太大影响,这就是现实。
哪怕诸葛亮很有才华。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初曹昂以强硬态度,将诸葛瑾、诸葛亮征辟,要求诸葛均、诸葛诞待在自己身边,诸葛一族就跟曹昂捆绑在一起了,至少在很多人眼里是这样的。
但因为诸葛亮不一样,曹昂没有采取逼迫的方式,强扭的瓜不甜,更何况真要采取逼迫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
“孔明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贾诩撩了撩袍袖,打量着诸葛亮,“维护律法森严,确保地方安稳,不是在位置上发号施令,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普罗大众想要的很简单,就是一个有奔头的日子,使得他们辛苦劳作下,能养活好一家老小,能将日子给过好。”
“可恰是这种简单的愿望,却是眼下最为奢侈的,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其实是值得我等深思的。”
“军事说的没错。”
诸葛亮点点头道。
其实在过去这段时日,他一直都想的很多,也是这样,使诸葛亮直面了过去他不愿直面的事。
曹操固然可恨,毕竟在过去,他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这世上可恨的,真就只有曹孟德一人吗?
在过去,诸葛亮没有去直面此事。
因为年少时的经历,让他心中有了答案。
但现在却不得不想这些了。
“这其实不是诩讲的,而是公子说的。”
贾诩接下来的话,让诸葛亮表情有变。
迎着诸葛亮的注视,贾诩神情自若道:“公子还说过,乱世之下人命如草芥,想要解决这些,一个是要解决动乱,一个是要维系律法森严。”
“因为有乱世的降临,使得人的野心会不断膨胀,一旦出现这种态势,除非人死了,否则是无法有效扼制的。”
这里暗指的是什么,诸葛亮听出来了。
“在这样无序混乱的世道下,终究是要有一些人去做标新立异之事的,哪怕不被人所接受,甚至要背负骂名。”
贾诩继续道:“如果就因为这些,而不去做的话,那最后受到波及最大的,必然是不被人看重的普罗大众。”
“可天下的根基,从不是土地,城池这些,而是普罗大众构成了,没有他们,又何来的国朝?”
诸葛亮眉头微蹙起来,一时间他的思绪有些驳杂。
“孔明在征东将军府任职的时日不算短了,也知这世上并非以对错,黑白来衡量一切的。”
贾诩走上前,轻拍诸葛亮手臂,表情正色道:“很多事因为牵扯到了利益,就必然会变得无比复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很多时候啊,我等要做的,其实就是在遵循本心,认为对的事,只有做出来,才能辨别到底是好是坏,而不是靠悠悠之口去论。”
“处决这些人,是会引起很大争议,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闹不好,许都方面还会有责罚下来,但是诩可以说一点,被处决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哪怕这其中有汉室宗亲,总不能因为这层身份在,就使他们犯下的过错,甚至逼死的人命,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吧?”
“天底下没有这等道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诩不知要律法是为了什么,这些道理,还需孔明自己来想明白,靠别人说是没用的。”
讲到这里,贾诩没有理会诸葛亮怎样想,转身就朝征东将军府核心走去,有一些要务需要去解决了。
看着贾诩离去的背影,诸葛亮露出复杂之色。
……
活在这纷杂世道下,随着年纪的增长,会发现很多事是不一样的,这从不是世道有了变化,世道还是那个世道,真正变得其实是人。
年少时,有父辈的庇护,可以无忧无虑的成长,即便有过烦恼,困难,但那也是短暂的。
可长大了,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曹昂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他都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被动的选择承受。
做南阳太守,曹昂就是这样想的。
在那个时候,曹氏就处在特殊境遇下,这明里暗里的算计,掣肘不计其数,曹操承受了多少,曹昂不知道。
但曹昂却知一点,如果他没有主动做些什么,而是选择随军后便返回许都,等待他的会是各种算计与掣肘。
原因很简单,他要是出了任何状况,势必会影响到曹操的。
谁叫他是嫡长子呢?
与之相对的,他没有回那龙潭虎穴的许都,而是在外做出一番成绩,同样是能影响到曹操的。
但这种影响就跟先前的不同了。
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熟悉历史轨迹的曹昂,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后续会发生什么,既然是这样,那他为何不能做些不同的,以此改变这个轨迹呢?
骂名?
曹昂向来不在意这些,因为曹昂知道,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如果他真能将这条路走通了,那来时路中发生的好的,坏的,自然会有人去帮着解决的。
这就是现实!!
“是时候了。”
豫章郡,柴桑大营。
中军帅帐内。
曹昂身倚凭几,看着所持军报,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一个个觉得某与孙伯符这一战,势必会陷入到被动之下,所以趁势鼓捣出这么多事来,可惜,他们算错了一点,我曹子修没有脆弱到这种地步!!”
帐内站着的众人,听到曹昂所讲,一个个露出各异神色。
尤其是孙权,那表情是有些木讷的。
波及豫徐扬三州治下叛乱,已被各地州郡国县有司,还有各地驻防将军府,给彻底镇压下来了。
这还不是关键。
在此事传来之前,襄阳还传回一则消息,即豫州治下被抓奸佞败类,其中甚至还牵扯到汉室宗亲,已悉数审理出来,并将在襄阳进行处决。
可别觉得这是什么小事。
因为牵扯到了汉室宗亲,这就不是小事!!
也是在知晓此事后,很多人的思绪受到影响和冲击,当他们觉得为何会这样时,其实曹昂考虑的要更深远。
跟孙伯符的这一战,自开打之初,就不是两方势力的对决那样简单,其背后是掺杂很多别的的。
这一战的打响,从不是击败孙策,倾覆富春孙氏在江东割据那样简单,这更是在立下威仪。
这个威仪,不止要在江东立下,在荆豫徐扬交五州立下,与此同时,也要在天下层次立下。
这延续了曹操领军北征,解决国贼袁绍,重创群贼汝南袁氏的攻略,以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
‘隶属曹氏的核心圈层,次一级群体,要在这次洗牌下强势崛起了。’感受到帐内众人的情绪变化,曹昂心中暗暗感慨。
‘还好,这个态势压的很好,等到这一战打完了,会有一批文武趁着此势有所进,初步的整体融合算是达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昂对一件事格外上心,即他在外征伐坐镇下,曹氏整体势力是扩张的极快,但与之而来的,是内部存有一定割裂,这种割裂是大环境造成的,如果不设法解决的话,早晚会成为一项重大隐患。
内斗内耗,这可不是曹昂想要看到的。
所以曹昂一直在找寻机会解决此事,曹昂也坚信一点,自家父亲也在设法解决此事,毕竟他能想到的,曹操肯定也能想到。
袁氏明明是四世三公,底蕴无比浑厚,且在前期不管是袁绍,亦或是袁术,都表现得极为强势,可为何到现在他们却败了?
原因不就是分裂所致!
但凡他们哥俩,能够妥善将此事解决好,那就不会有其他诸侯的事,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这一项。
前车之鉴,是要吸取经验教训的,这点曹昂他就做的很好,属于曹氏的时代,真正降临整个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