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
电闪划破了虚空,让昏暗短暂消失,紧接着惊雷轰鸣,豆大般的雨珠倾泻而下,这使天地被阴沉所笼罩。
秣陵城就处于这种境遇下。
这场暴雨的到来,让太多的人感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而是风雨欲来。
这一切,跟孙策要起兵密不可分。
除了处在核心的文武,知晓孙策到底是怎样想的,其他群体根本就不知晓,这也使很多人生出担忧。
别看孙策据守的江东诸郡,被曹昂所领诸州各郡层层包围,这并不代表江东就无法知晓之外的种种。
无非是消息具有滞后罢了。
在曹操发檄文,要起兵征讨袁绍,倾覆汝南袁氏的大势之下,即便到今下,在北之战尚未结束,可对江东而言,这个时候要起兵对曹发动攻势,这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毕竟曹操是率领不少精锐参战,可在曹昂麾下的精锐,并没有因此抽调参与北征,这意味着曹昂依旧有充足的底气,去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当然对于江东来讲,似乎已无其他选择了。
这个时候不出兵的话,等到曹操真解决了汝南袁氏,届时天下大势将彻底倾斜,等待江东的,将会是把持长江以北的恐怖存在。
讨逆将军府。
正堂。
“这仗还没有打响,秣陵城内就这样了。”
孙策坐于主位,眼神带有不善,语气冷冷道:“真要是某统率精锐出战,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
聚于堂内的张昭、张纮、吕范、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孙邵、胡综等人流露出各异神色。
堂内气氛一时凝滞。
针对曹操曹昂,乃至整个曹氏,孙策命人写了篇檄文发出,以作为讨伐逆贼的宣言,可这在秣陵城,在江东诸郡已掀起了轩然大波。
为何会这样,明眼人都是知晓的。
眼下的富春孙氏,跟谯县曹氏差距太大了,不管是实力还是底蕴,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哪怕在此之前,孙策明确一应部署,大力推动兴屯,又广募流民,扩充兵源,还对山越诸部展开不间断进剿,如果没有谯县曹氏这一庞然大物做比较,富春孙氏作为江东最强的存在,的确能使孙策坐实江东之主的位置。
这或许会叫一些人改变想法。
毕竟处在这乱世纷争下,面对强有力的兵锋,如果不低头的话,那是会消散于天地间的。
可有些时候现实往往很残酷,残酷到让人觉得窒息。
“这次出战,某决意沿江逆上!”
看到众人的变化,孙策冷哼一声,语气铿锵道:“如此一来,曹贼于长江所置扬州、徐州水军,以及在江北驻守的诸军各部,即会被我军主力所吸引,从而不敢对我军轻举妄动。”
“如果在此期间,真有不开眼的家伙,胆敢渡江侵袭我军所控之地,则所属驻防诸部只需扼守待援即可,不必出城与之交锋。”
“某自会叫他们有来无回!!”
讲到这里,孙策眸中掠过一道杀意。
别看曹昂跟孙策联姻了,按理来讲,孙策该叫曹昂一声妹夫,但不管是在公开场合,亦或是在私底下,孙策都以曹贼来唤曹昂。
对曹昂,孙策恨不能将其生吞活剥。
原因很简单,曹昂坏了他太多大事。
争抢地盘,这就不说了,几次败给了曹昂,让孙策很多谋划不能施展开,这堵住了他逐鹿中原的通道。
大小桥被曹昂劫走,是打乱了孙策的谋划,早在庐江的时候,孙策就看中桥氏的底蕴,以等待合适时机,好跟桥氏保持紧密联系,与此同时,孙策还想跟周瑜有更紧密的联系,毫无疑问,连襟无疑是最合适的。
孙策不止看重周瑜,更看重其所在的周氏。
可结果呢,因为一场讨袁之战的打响,导致孙策想了很久的事情,还没有做出行动,就彻底失去实现的机会。
富春孙氏差在哪儿,孙策如何会不知道?
他要真不知道,就不会表现得如此急迫了。
因为时不我待。
可偏偏在这种形势下,在此前的交锋中,曹昂先是俘虏了孙翊,后又破了他的谋划,使其妹偏就嫁过去了,更让孙策无法理解的,其母非要叫其弟去荆州。
这等于他的弟弟妹妹,一个个不在自己身边待着,反倒是聚到曹昂身边了。
更让孙策气恼的,是孙香!!
这个他极为看重的族兄弟,不知被曹昂灌了什么迷魂药,居然死心塌地的追随在曹昂麾下,全然不顾富春孙氏兴衰。
本该都是属于他的一切,全都被曹昂给占了,这种滋味时刻侵袭着孙策。
“明公真打算,一路沿江逆上至彭泽,以逼迫曹昂主动出兵?”在此等态势下,张昭犹豫了许久,还是讲出心中所想。
“此事昭想了许久,如果曹昂没有按此来动,而是严令各处死守不出,这对我军就很被动了。”
张昭此言一出,让堂内出现议论声。
聚在此的,无不是孙策最信赖的。
且随着孙策的崛起,以及在江东所做种种,使得他们与孙策早已捆绑在一起,命运与共。
在攻打曹氏这件事上,他们是有各自看法的。
当然,他们的态度也很明确,仗肯定是要打的,不打的话,那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这跟原有时间线上,孙权面对曹军南下,一片反对声,甚至是投降声不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孙策是开创者,孙权是继承者。
再加上孙策的悍勇深入人心。
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境遇。
孙策目光灼灼地扫过众人,语气铿锵道:“真要是这样,那就在彭泽营造重兵云聚的假象,以迷惑曹军上下,趁势与公瑾、堂兄汇合,先将南昌攻克,一旦此城拿下,若曹军没有动作,则顺势北上夺取柴桑!!”
“如果有所动,则某与公瑾北上,堂兄留守南昌。”
“曹贼他最好是不出,如此某便能与公瑾一道夺占柴桑,届时公瑾扼守柴桑,以据曹军兵锋,某则率部回撤,于丹阳一带择地渡江北上……”
对于这一战,孙策是有万全之策的。
这一路沿江逆上也好,攻打南昌、柴桑也罢,其实都藏着一个目的,即在此期间吸引曹昂主力出击的同时,顺带将丹阳、豫章两郡活跃的山越各部彻底肃清。
不把这件事做好,那后方始终是不安稳的。
要知道他这次是要弹压山越青壮一起出战的。
孙策最想看到的,其实是曹昂得知他出兵的消息,从襄阳赶赴到前线,与他在彭泽一带展开大战。
这样,他便能与曹昂展开正面决战,从而使在别处所驻曹军,不敢轻易的出动,渡江南下威胁到后方。
当然,孙策不会将所有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上面。
为了这次出战,孙策是做了很多部署的。
其叔父孙静坐镇吴郡,舅父吴景坐镇秣陵,黄盖、程普、孙河、徐琨等将,是分派到沿江各处驻防,朱治,贺齐,芮良,芮玄等将则率部屯于吴郡、会稽郡要冲,这既是进一步进剿山越残部,更是随时监视着诸族动向,一旦后方有任何风吹草动,那他们将按孙策所定出动。
甚至在这次出战下,孙策还下达了严令,诸族必须要派遣族中子弟,率领部曲参战,多少无论,谁要是敢拒绝的话,那就毁堡破族!!
孙策从没指望他们在战场上有表现,但这是叫他们有所顾忌的点,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促成此事。
而慑于孙策此前的表现,已经有部分宗族派遣族中子弟,统率着部曲朝秣陵进发了。
上述种种还仅是从军事层面上展开的谋划,在内政层面,孙策叫张昭、张纮负责稳定后方,调配粮草,与此同时要监察好治下诸郡县,为了这一战,孙策可谓是拼上了全部,为的就是能战胜曹昂,只有这样,围堵江东的困局才有可能破开。
甚至有可能的话,孙策想于战场上击杀曹昂,只要曹昂一死,届时荆豫徐扬必然生乱,这样江东便可顺势而起,在打破困局的同时,还能趁势抢占更多地盘。
当然孙策也知这是很难的,但即便是再难,不到最后一刻,他是绝不会放弃的,叫他低头臣服,尤其还是对曹昂,这是断然都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