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孙策于秣陵发檄文。”
史阿不敢有丝毫迟疑,从怀中掏出江东方面,加急送抵的密报,会同一份誊抄的檄文,快步走至曹昂跟前,一并递至曹昂眼前。
该来的终是会来啊。
曹昂眉头紧皱起来。
早在曹操要领军北讨袁绍时,曹昂对江东的警惕就增加很多,对于其他诸侯而言,这是一场旷世瞩目的大战。
到底是曹氏赢,再或是袁氏赢,这将决定今后的天下大势。
基于这样的前提,他们可提前去做准备。
到底是向曹氏示好,还是一成不变。
毕竟这次曹操要击败了袁绍,曹氏一统北方的格局,基本上就不会改变了,这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
别看在过去这些年,曹昂坐镇于襄阳,对荆豫徐扬四州治下,进行了对应的调改与完善,这的确使四州皆有不小改变。
但有些观念是固化的。
冀州是这天下最富庶的存在。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哪怕在过去,袁绍两度败给曹操,使得麾下精锐损失惨重,连带着为了恢复元气,对冀州治下展开搜刮。
但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曹氏一旦夺取了冀州,哪怕在这一战中,没有将并州跟幽州两地夺取,这都无法改变曹氏一统北方的趋势。
而在这大背景下,江东就不一样了。
站在孙策的角度,一旦曹氏赢了袁氏,那依着曹昂的脾性,势必会集结节制的诸州兵马及钱粮,对江东展开声势浩大的征伐。
他的妹妹以妾室身份嫁给曹昂不假,可对于两方势力而言,这绝对不是能左右平衡的存在。
所以孙策定会有所动的。
如果能够牵制住曹操大军这是最好的了。
要是牵制不住,但能影响到在北战局,这也是很好的。
如何能做到这一步呢?
那必是对江东毗邻之地,展开对应的破袭或攻势,以此增加对曹昂的压力,使其不能全身心的支援在北战局。
这就是曹昂增加警惕的关键因素。
因为孙策真要在这个时候,对他所辖诸州治下展开攻势,那势必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征东将军府会陷入到被动下。
一边要供应在北前线军需粮草,一边要供应对江东所展攻势的战事所需,即便曹昂积攒了一些家底,可要是陷入僵持下,无论是在北,亦或是在南,那都会挤压此前所积攒的元气和潜力。
可令曹昂奇怪的,是孙策没有任何动静。
直到渗透到江东的暗桩,探查到江东对山越的进剿力度,甚至在这期间,孙策还对江东诸族进行制裁,通过种种的迹象,曹昂就知一点,孙策要策划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破局之战。
对此,曹昂果断采取了措施。
过去这半年多的时间,曹昂忙的脚不沾地,一部分是为在北前线的战事,一部分是为所辖诸州内部,一部分就是为了孙策的整军备武!!
现在终究是来了啊。
“这孙伯符骂的是真脏啊。”
揣着复杂思绪的曹昂,在看完所呈密报,还有那篇檄文,脸上并没有露出愤怒之色,反倒是露出无奈之笑。
见自家公子如此,史阿心底暗松口气。
那檄文的内容他是看过的。
也是这样,愤怒在他心头生出。
毕竟这篇檄文,把曹操曹昂全给骂了,甚至连窃国之贼都骂出了,将曹操比做是王莽之流。
这檄文一旦传开,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联想到种种的史阿,很快就从愤怒下冷静下来,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襄阳城,此等紧急态势,自家公子早一日知晓,这对己部就是最为有利的。
与此同时,史阿还以指挥使的名义,向在荆豫徐扬四州的一众暗桩传达命令,务必确保该檄文不会传开,无论用任何手段!!
“孙伯符挑选的这个时机太特殊了。”
从曹昂手里,接过密报及檄文的贾诩,在逐字逐句的看过后,眉头紧锁的低声道:“这分明是想挑起荆豫徐扬诸州的骚乱,这篇檄文要敢传播开的话,势必会有一批心中带怨的群体躁动的。”
讲到这里时,贾诩看向了史阿。
曹昂先是看了看贾诩,随即看向了史阿。
“公子,在赶来襄阳前,阿已向在诸州所驻群体传达严令。”
史阿见状,心跳不由加快起来,随即抬手行礼道:“无论以何种方式,什么手段,全力阻止这檄文传播。”
听到这话,曹昂露出欣慰的神色。
他不怕底下的人,在没有请示他之下,就做出任何决断。
毕竟有些时候,靠请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比如眼下。
这就是曹昂的用人之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选择了信任,那就要给予对应的支持及态度,倘若对谁都抱有怀疑态度,那这事儿干脆就不要做了。
“这应能延缓些时日。”
贾诩沉默刹那,声音低沉道:“但却不可能一直压着,长江是隔在双方势力下不假,但对双方而言都无法做到全面封锁。”
“如果诩猜的没错,孙策在秣陵发这篇檄文前,定然已派遣心腹渡江北上,西进了,这消息……”
讲到这里,贾诩停了下来。
其紧蹙的眉头,体现出他此刻的内心。
这个时候出现这档子事,真的是不上不下的,是最让人难受的时候。
北方的仗尚未结束,荆豫徐扬四州内部还有事处置,在最不该出现变故的时候,偏偏就出现变故了,这是很容易激起动荡的。
“眼下让学生担心的并非这个。”
曹昂朝舆图快步走去,贾诩一行紧随其后。
“现在的情况,是我军无法预判孙策,到底是要陈兵北上,以攻打江北沿线。”
曹昂指着舆图,眉头紧锁道:“还是逆江而上,趁势威胁到庐江郡、豫章郡北部,继而形成对江夏郡的攻势。”
“毕竟在此之前,孙策严令麾下加紧对山越征伐,依着学生对孙策的了解,其定会集结被俘的山越青壮参与此战。”
“这使得孙策对我军发动攻势,是有较为充沛的兵力,弹压与震慑江东腹地,同时确保好与我军接壤之地相对安稳的。”
“的确是这样的。”
贾诩点点头表示认可,“这一战,孙策定然会突显一个快,唯有快,才能使我军不能从容应对这一变局。”
“在此背景下,他发的那篇檄文,同样会影响到诸州治下秩序,特别是跟江东接壤的,有很大可能,这些地方会爆发哗变,甚至是叛乱的。”
曹昂双拳紧攥起来。
这就是一片欣欣向荣下藏着的隐患,曹昂从没有对这一表象所迷惑住,对于那些不在一个利益线的群体,短暂的低头不代表着臣服,他们会以伪装的方式,来换取能够反击的契机。
孙策就像是一头狼,一直在忍耐着,直到曹氏出现一个很特殊的境遇,曹操在北消化冀州所获之地,跟袁谭袁尚哥俩对峙下,坐看这哥俩相争,这使得兵马也好,钱粮也罢,都是不能有任何变动的。
而偏偏呢,在这一时期下,曹昂对豫州等地展开清算了。
这个消息,曹昂知道孙策不会知晓。
可涉及代汉的消息,是瞒不了孙策的。
有这个就够了。
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就是为了给曹昂施加压力,叫他做出选择,关键是这个选择可不好去做啊。
这真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
“去,叫几位军师过来。”
想到这里,曹昂沉声道。
这是一场牵扯很广的大战,如此重要的时刻,不能只靠他跟贾诩来分析,要叫阎象、娄圭、袁涣他们都参与进来。
“还有,去请陈宫、田丰、沮授、荀谌他们来。”
不等许仪作揖行礼下,曹昂又伸手说道。
“喏!”
许仪压着惊疑,立时作揖应道。
而听到这话的贾诩,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在过去,一直没表明态度的陈宫一行,态度上皆有不同程度的松动,这也使曹昂做了对应的事。
“老师,这次对战孙策,学生准备亲征了。”
对贾诩所想,曹昂没有在意,而是直接讲出自己所想。
贾诩听后没有说话。
“襄阳,需要老师在暗中坐镇了。”曹昂继续道:“特别是此前定下的那些事,交给别人,学生是不放心的。”
“公子,您要考虑清楚。”
贾诩表情正色道:“眼下对江东的动向,我军尚未探查清楚,公子如此早的就下决断,是会影响到对时局判断的。”
“学生明白。”
曹昂正色道:“这的确是不该说的,但学生知道,这一战必须要去,即便学生想留在襄阳坐镇,孙策也定会想尽办法叫学生亲征的。”
贾诩沉默了。
对此,他是有了解的。
自被曹昂一次次挫败后,孙策对其之恨,这人尽皆知的事情。
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这摆明就是孤注一掷的选择。
要么赢,顺势破局。
要么败,等待倾覆。
这对于孙策而言,没有第三种选择了,如此境遇下,孙策又如何能留手呢?
而站在孙策的角度,无疑对他最有利的,就是把曹昂给逼出来,这样有些时局才能脱离曹昂的掌控,继而出现可能有的更多变数。
这还不算完呢。
如果说能够在战场上,设法将曹昂给除掉,那他势必会赢的此战。
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的。
基于这一前提,足以可预判到孙策的攻势一旦发动,势必是惊天动地的。
也是这样,曹昂才会在什么都没定下,就下定了决心。
“要做的那些事,是不容有任何闪失的。”
迎着贾诩的注视,曹昂语气铿锵道:“曹氏走到今日,是极为不容易的事,学生不能因为自己,导致有意外发生,真要是那样,学生会后悔一辈子的。”
“诩,明白了。”
贾诩点头应道。
而在此等态势下,堂外响起了脚步声,曹昂轻呼一声,目光再度聚焦在舆图上,这一刻,他的心是前所未有的安定。
“公子!!”
“公子!!”
一道接一道声音,在曹昂的耳畔响起,听到这些的曹昂,嘴角扬起一抹笑意,眸中却闪烁着精芒。
在他的心底燃起了斗志。
既然孙策想玩破釜沉舟这一套,那他就奉陪到底!!
说实话,对于曹昂而言,针对如何攻伐江东,他心中是有很多想法的,而让曹昂能高看孙策一眼的,无疑是选择今下的方式,因为这才符合孙策的脾性,江东小霸王!!
曹昂倒是想要看看,与记忆中不一样境遇的江东小霸王,到底能迸发出怎样的能量出来,这一仗如果能载入史册的话,那势必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