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君可有要说的?”
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曹操一甩袍袖,身倚凭几,目光如炬的看向荀彧。
这一问,令堂内气氛有变。
负责记录的任峻、谢奂闻言,手中的笔停顿下来,彼此对视一眼,遂看向了端坐着的荀彧。
郭嘉、程昱、荀攸、毛玠、董昭、王必一行,或轻抚胡须,或低眉沉思,不过也有人看向荀彧。
荀彧感受到这些目光及变化,脸上却无太大变化,对堂内众人有此反应,荀彧是不觉得奇怪的。
此前一段时间,许都是出一些事的,一批人或被抓,或被杀,这带来的风波及影响直到眼下尚未完全消散。
而在那等境遇下,其实有股风潮是在持续的,即曹操与荀彧间生有间隙,不如先前那样亲近了。
这也使不少人在暗中揣摩此事。
事实上,在过去这段时日,曹操与荀彧的联系是少了,不似早先那样,没事会邀荀彧到府,或者去些别的地方。
有这样的变化,到底是何缘由,曹操没有对外讲过,荀彧自然也未曾多言,所以就引起不少人猜想。
正是在此等大背景下,曹操突然问及荀彧,还是涉及争议颇大的事宜,也难怪堂内众人有此反应。
荀彧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曹操,略一拱手,道:“丞相所询之事,彧以为,仲德他们过滤了。”
话音刚落,程昱眉头微皱起来。
“说说看。”
曹操起了兴趣,笑着看向荀彧。
曹操这一笑,就好似二人没什么一样。
“仲德他们所虑,确是要顾及的。”
荀彧也跟先前那样,讲出自己心中的判断,“但论及此战,与以往是有很大不同的,此为丞相主动出战,如此规模小了,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
还是文若懂某啊。
曹操心中生出感慨。
荀彧讲的这个预期,其实是一语双关的。
一方面是涉及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的,一方面是涉及对袁之战的声威,这都是要有所考虑的。
这也是曹操感到压力的地方。
跟先前任何一仗都不同,这一战在没有开打前,就已经背负了很多,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文若可知此战,对明公意味着什么吗?”
程昱表情正色,那双眼眸盯向荀彧,“此战是只能胜不能败的,且必须以大胜而落下帷幕的!!”
程昱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骤然凝重。
其实对接下来这一战怎样,在场之人心中都是有数的,程昱说的没错,这也是为何仅在攻略并州上,他们会有分歧的原因。
目的都是一致的,希望己部能取得终胜。
但终胜与终胜是不一样的。
自然,这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此战若取大胜,便可顺势震慑四方,使余下各路诸侯胆寒,进一步丞相之威望。
可若仅是小胜,便难以达到这般效果,甚至叫人怀疑曹操也不过如此,这对曹操是不利的。
在此基础上,就更别提败了,这就不止是曹操声威受损了,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各方势力及群体蠢蠢欲动。
“眼下局势看似扑朔,实则早已明朗。”
荀彧停顿了刹那,这才迎着程昱的注视,开口:“仲德所虑,无非是三处,一为前线供需,长公子所领征东将军府是否能承受住,特别是在前线大战开启,万一所节治下或邻近之地出现状况,是否会影响到对前线供应。”
“对于这点,彧觉得长公子既然差人来报,言明丞相无需为此事忧愁,那彧觉得就不必多虑,毕竟比之凶险艰难之境,长公子此前并非没有遇到过,这点丞相及诸君,包括彧在内都是知晓的。”
讲到这里,荀彧先是看向程昱他们,随即又看向了曹操。
“这点荀令君说的没错。”
曹操点头认可道:“子修在时有孟浪之举,可在大事上,是一点不糊涂的,这点倒无需过多担忧。”
孟浪?
堂内众人听到这话,不少在心中生出唏嘘。
这话,也就曹操能讲出来。
换作旁人,却是一点不敢讲的。
或许说在一些事上,曹昂做的是有些标新立异吧,但是就整体趋势而言,尤其是处在当时的境遇下,曹昂做出的那些举止及决断,无疑是最好的。
你可以在当时质疑或担忧,但不能在事后去否认。
这也是为何曹昂的声望,不断在谯县曹氏攀升的原因之一。
“二为前线战事。”
荀彧继续道:“以多路伐袁在彧看来,比单路伐袁要强十倍,百倍不止,多路伐袁的风险是大不少,可与之相对的,带来的获益,还有造成的震慑及冲击,也顺势增大不少。”
“并州攻伐,不在于要多快夺占并州,而在于是否能牵制住并州主力,使高干所部无法分兵驰援冀幽两地。”
“除此以外,还有一件事需考虑,即对袁之战打响后,盘踞在太行一带的黑山军,到底要怎样处置,是叫其不变继续盘踞?还是趁此战使张燕他们接受调遣,分置到各地去安置?”
“善!!”
荀彧话音刚落,郭嘉就拍案说道:“这也是嘉的想法,黑山军是在此战中,必须要想好怎样解决的一件要事。”
“不管黑山军对外宣称百万,此事到底是真是假,但是数十万众还是有的吧?其中的青壮有多少?”
“不趁着此战,将黑山军他们解决好去处,那时日久了,难保在他们之中,不会出现一些有别的想法的。”
“不错。”
荀攸紧随其后道:“明公对袁一战,是要彻底收复冀州的,而该地又被国贼袁绍经营许久,即便在此前两次大败下,使不少对袁绍产生质疑,可这不能否认一点,即有一批死硬派是不会更改想法的。”
“冀州在先前就经过大战,这次又要再经大战侵袭,如果想使冀州彻掌在我军麾下,就必须要杜绝后续有骚乱或动乱出现。”
“黑山军是要解决的,冀州诸族是要分化的,这两件事都要在接下来的一战中设法解决才行!!”
郭嘉有此反应及态度,在场多数人是不奇怪的。
但荀攸这样,却让不少人感到奇怪。
荀攸讲这些时,感受到这种变化了。
但对此他没有表露什么。
别看荀彧辈分比他大,但年纪却比他小,故而对荀彧的脾性及想法,荀攸是太了解了。
就当今的形势而言,荀氏一族能做的,是坚定的跟随在曹操麾下,这点已是不容更改的。
个人有想法,有别的,可以。
但是却不能影响到整个荀氏一族。
在许都,有荀彧这样。
在襄阳,还有一位呢。
即荀谌!!
荀攸可不希望,因为他们个人的想法,继而影响到曹操、曹昂父子俩的观念,真要给荀氏一族扣上一顶帽子,这损失就太大了。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曹操浑厚的声音响起,叫众人无不循声看去。
“从今下的态势而言,我军对国贼袁绍、窃国群贼汝南袁氏展开多路攻伐,尤其是并州这边,还是两路攻伐,这是存有很大风险与隐患的。”
曹操面不改色道:“但与之相对的,谁又能确保在我军展开这等攻势下,并冀幽三州之地,就不会出现别的态势呢?”
“尤其是冀州这边,自去年那一战,我军取得了大胜,袁本初如丧家之犬逃离邺城,跑到昔日公孙瓒所据之地,这冀州的局势就乱成一锅粥了。”
“而据某掌握的情况,袁本初自那以后就有疾缠身,如果在此战争,袁本初得知此事,使病情加重的话,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听到这话,程昱、毛玠他们表情变了。
“明公,此事可是真的?”
毛玠更是向前探身,看向曹操确认。
袁绍有疾缠身一事,这在先前,是很多人并不知情的。
曹操点了点头。
见曹操如此,程昱、毛玠他们相视一眼,脸上露出各异神色,随即就在心中盘算起来。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眼前这一战,跟原有时间线上的一战,早就出现了偏差,本该病死的袁绍,因为建安六年那一战,损失实在太大了,虽说是被气倒了,但由于心中生出的不甘,居然没有病死。
说实话,在襄阳的曹昂,得知这件事时是有惊意的。
这也叫曹昂感受到怨气的厉害。
如果不是这样,袁绍只怕早垮掉了。
甚至在那时袁绍的心里,是恨不能把曹操跟他,都给生吞活剥了。
“还有。”
在此等态势下,荀彧看着表情各异的众人,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语气淡然道:“多路伐袁之势,是能叫许都安稳的,这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长公子在数年前,就曾讲过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可今下的形势,丞相必须要亲率大军前去攻伐袁绍,而内部如何安稳,就成了当务之急。”
“依着彧来看,既无法安内,那就以势震慑!!”
“再者言,有长公子在襄阳坐镇,尤其是在襄阳腹地,长公子还有一支数万众的绝对精锐,真要有人想做些什么,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的!!”
这才是荀彧最想讲明的。
牵扯到汉室与曹操这件事,荀彧其实是有改变的,这个改变,对荀彧本人而言,其实是不小的。
但在外人眼里,看法就不一样了。
曹昂此前在许都,对荀彧讲的那些话,还有后来丁氏找荀彧讲的话,对荀彧本人,是有不小的影响的。
‘文若啊文若,你不是想不明白,可汝为何偏要这样啊。’郭嘉眉头微蹙,看向荀彧的眼神有些复杂。
而与郭嘉有此反应的,还有很多人。
只是他们的想法,是他们自己的。
荀彧自己怎样想,这才是关键。
‘能叫文若讲出这些话,不易啊。’
而在此等态势下,曹操却深有感触,毕竟荀彧是怎样的性格,他是最为了解的,‘看来子修说的没错,有些时候是要逼一下,但在有些时候要缓一下,张弛有度,方能起到应有成效啊。’
感慨之余,曹操更坚定心中所想。
如果曹操想的这些,曹昂知晓的话,那他一定会很振奋的,因为他知道,在有些事上已经在改变了。
哪怕这个幅度不大,但最起码有迹象了。
对于荀彧的才华和眼界,曹昂是很看重的,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如果在曹氏取缔刘氏问鼎天下,有荀彧在的话,这带来的是不一样的。
统治底蕴及根基,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
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其中最具象化的,莫过于人心所向。
这个人心,不止泛指普罗大众,更指一批名传天下的人杰,他们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在夯筑这个江山社稷的根基。
在曹昂的内心深处,是希望有一批人,是能活跃在属于曹氏江山的中枢层面,因为这带来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
或许这件事很难做,但再难不代表没有希望促成。
只要曹氏取缔刘氏问鼎天下没有到来前,就代表着一切都还有可能,为此曹昂愿意去花费心思去促成这些变化。
“不聊这些了。”
曹操摆摆手,看向众人说道:“就并州如何展开攻势,诸君讲讲各自所想,当然有涉及到冀州、幽州之地,以及这治下的各方势力及群体,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讲出来的。”
“喏!”
一行作揖拜道。
最具争议的地方,眼下算明确下来了,曹操就不想过多讨论了,他要把控好大方向,多路伐袁一事,是既定下来了,是不容更改与质疑的。
如何围绕这一大方向,将其中的细节给敲定,这才是曹操要考虑的事情。
针对袁绍、汝南袁氏这一战,既然决定要这样打了,那曹操就必须要将此战打好,一切要朝着大胜的趋势靠拢,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曹操不希望此事有任何意外,真要发生意外了,对他而言,对整个曹氏,都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毕竟袁绍及汝南袁氏经历了什么,曹操都是看在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