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北京城本应是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忙时节,但不知因为何种原因,今日的北京城却弥漫着一股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紧张之感,官府也罕见的派出兵丁,约束维持城中秩序。
为了探究城中诡异气氛的来源,不少\"好事\"的百姓或者士子们都是不约而同的聚集在最近半年声名鹊起的\"敬亭轩\"。
就在今年正月,因为天子朱由校微服私访的时候路过此地,并且金口玉言的给予了\"不错\"的评价之后,这家原本平平无奇的茶楼瞬间便成为了京中最为热门的场所之一,吸引了无数行商慕名来此,各种各样的风闻趣事也由此诞生,并传往大明各地。
据说曾有通政司官员在酒后失言,惊叹这汇聚了三教九流,牛鬼蛇神的\"敬亭轩\",获取消息来源的方式比他们通政司还要灵通。
...
...
\"都听说了吗,\"随着一名穿着打扮好似更夫模样的糙汉迈进茶楼大厅,其哆哆嗦嗦的声音瞬间便引起同桌人的注意,原本嘈杂躁动的讨论声也在不知不觉消失:\"云南的土司们造反了,如今怕是打到昆明城外了..\"
啪。
隔壁茶盏碎落的声音响起,尚有些温热的茶水也随之打湿衣衫,但这瞧上去五十余岁,保养极好的中年员外却顾不上大腿处传来的刺痛感,只是目瞪口呆的盯着那不断吞咽唾沫的更夫。
角落处,几名读书人模样的士子也是惶然起身,脸上写满了惊恐之色。
他们这些人都是在去年科举中落榜的滇境士子,因为云南距离京师足有数千里之遥,兼之他们这些人家境还算优渥,故此便直接在这京师直接租住下来,共同准备下次会试。
\"哎,老刘头,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在窃窃私语声中,很快便有茶博士认出了最先说话的糙汉,主动为其斟满了茶水,并故作镇定的说道:\"自咱们大明朝开国以来,这云南的土司们纵使偶尔有那不服王化之人,至多也就是在边陲小打小闹一番,用不了多久便会被朝廷平定。\"
\"当年那播州土司杨应龙势力何等庞大,治下领土横跨川贵两省,但杨应龙也从未兵临一省之府城。\"
\"就云南的这些土司们,也能打到昆明城下?\"
此话一出,茶楼中紧张惶恐的气氛似乎有所缓解,已然有那\"心大\"的百姓重新开始谈笑,但角落处的几名滇境士子却依旧双拳紧握,豆大的汗珠不断顺着鼻梁划过,瞧上去很是紧张。
自家人知自家事。
这云南坐落于帝国西南边陲,距离北京中枢足有数千里之遥,哪怕是快马加鞭,来回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故此除却像他们这样在云南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之外,少有人能够理解云南错综复杂的局势。
随着时间的流逝,号称世镇云南的黔国公府早就没有了国朝初年的威势,原本臣服于大明虎贲的各地土司们也纷纷蠢蠢欲动起来。
这些年,麾下早已兵强马壮的土司们之所以还算\"安分\",全靠着那袭爵多年的黔国公沐昌柞在苦苦支撑,不断调节各方势力。
不过似乎在几个月前,京师便出现了黔国公沐昌柞病重的消息,只是少有人将其放在心上,而他们也从亲朋故友的书信中确认了这一点。
假若老成持重的沐昌柞病逝,后继无人的黔国公府对于拥兵自重的各地土司来说,不过是拔了牙的老虎而已,根本构不成半点威胁。
此等形势之下,云南那些心怀不轨的土司们,或许真的存在起兵造反的可能。
\"说真的!\"眼见得周围众人不信,甚至还有人对他冷嘲热讽,被茶博士称之为\"老刘头\"的糙汉便是不自觉提高了嗓音,一脸焦急的说道:\"昨个半夜我打更的时候,亲耳听见了正阳门外传来喊叫声,还是我去报告官府的。\"
闻听\"正阳门\"的字眼,刚响起零星谈论声的茶楼再度安静下来,上百道目光齐聚老刘头的身上,而角落处的云南士子们更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始建于永乐年间的正阳门,正好矗立于京师的西南方向。
\"然后呢?\"短暂的沉默过后,人群中便是响起了急不可耐的催促声,也让似乎陷入恍惚的老刘头重新回到了现实之中,并下意识打了个寒颤。
\"官府的人赶到不久,城门便打开了,我亲眼瞧见了在城外喊叫之人乃是马背上插着八百里加急的驿卒骑士。\"
嘶。
倒吸凉气的声音响起,众人仿佛已经在眼前描绘出驿卒深夜叩城,并带来边陲震动噩耗的紧张画面。
\"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是云南出事了啊?\"
\"更何况,那黑灯瞎火的,你这老头的眼神,还能瞧清楚是不是八百里加急?\"
或许是为了\"特立独行\",茶楼中很快便响起了不同的声音,一名看上去神态有些浮躁的年轻人试图找出老刘头的\"破绽\",声音颇为嘲弄。
\"是真的!\"
正当老刘头准备\"据理力争\"的时候,茶楼中又闯进了一名满头大汗的汉子,上气不接下气的嚷嚷道:\"贵州的塘报也抵京了!\"
\"云南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和王弄山土司沙源携手作乱,于八月初八攻陷了重镇江川,消息传开之后,澄江知府弃城而逃,土司狼兵如入无人之境。\"
\"昆明怕是难了。\"
轰!
宛如晴天霹雳,人满为患的茶楼中顿时响起了掺杂着各式情绪的尖叫声和怒吼声,不少百姓都是脸色惨白,而一直默不作声的几名云南士子则是脚下一软,直接瘫坐在地上。
他们几人中,便有来自于江川县和澄江府的。
\"只怕还不止如此,\"许是心中藏不住事,在京中打更多年的老刘头很快又哆哆嗦嗦的颤抖道:\"昨晚我听得清清楚楚,那驿卒说此次造反的,还有东川禄氏..\"
\"寻甸府也已经丢了..\"
\"昆明府,腹背受敌。\"
咣当。
又有人因为承受不住这一连串的\"噩耗\"而瘫软在地,但茶楼众人却已经无暇顾及,其惊恐不安的目光纷纷投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
时隔三年,紫禁城中的天子能够再一次运筹帷幄,让西南\"转危为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