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话说多了,好像就慢慢变成真的了。
而且秦家爸妈也的确对何婉晴很好,在秦连峰和何婉晴刚到年纪,就直接催着两个人领了证,也算是给何婉晴一个保障。
当时秦连峰已经提干,成了部队干部,年纪轻轻,前途光明,哪怕是在大院儿里,都是“别人家的小孩”。
而何婉晴呢。
不光父母兄弟都有思想问题,被下放去农场劳改了,她自己也没个正经工作,在婆家住着,吃穿都靠婆家,还一点都不知道节俭,恨不得每个月都跑一趟百货商店。
没工作,能花钱,爱矫情也就算了,她还结婚多年没生孩子!!
这在大院儿里不少当妈当婆婆的人眼里,何婉晴这个当人媳妇儿的,简直是一无是处。
偏这样的一个人,嫁的却比大院儿里很多女同志都好。
这谁不羡慕嫉妒?谁不会说几句酸话?
酸话听多了,说她配不上秦连峰的人多了,何婉晴就偏要在她和秦连峰的夫妻关系上占据上风。
偏要让秦连峰样样听她的,让所有人都看看。
可不是她非要扒着秦连峰,明明是秦连峰非她不娶!
要说起来,秦连峰也是真爱她,哪怕心里再生气,也从来不会在外头落她的面子。
秦父秦母出于对昔日老友的感情,对何婉晴也向来很疼爱,生怕小姑娘因为父母的遭遇产生什么心理问题,那是连凶都没凶过她。
秦母甚至还好几次在大院儿为了何婉晴出头。
俗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何婉晴这人生前二十多年,就没正经在人际关系上摔过大跤,永远都有人挡在她跟前,又怎么可能在人际关系上应对自如。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其实更擅长应对那些对她有负面态度的人。
对这些人,她只要跟以前一样,抬高了下巴,一副“不是你们看不上我,是我看不上你们”的态度就行。
她以前对家属院里有些嫂子就是这样的。
甚至于,她以前对王娟的态度也是这样的。
因为以前王娟就属于看不惯她生活作风的那一拨人。
但现在,王娟对她变了态度,何婉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对她了。
尤其还是现在这样,没有一个共同的外部矛盾存在的情况下。
就这么也顺着改变对王娟的态度,把她当朋友?
但何婉晴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朋友相处啊……
而且,就在不久前,王娟还笑话她呢。
但要让她再跟之前一样,下巴一抬,目中无人,她又有些别扭。
反正就是总觉得怎么做都不对。
好在,何婉晴不知道该怎么做,边上的张玲子跳出来,一句话就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哎呀,什么盘子不盘子,逗不逗的,我看你们都是大白天闲着没事干,这么好的菜热腾腾的拿回来,不赶紧吃,光知道说话,真搞不懂你们!”
张玲子一贯秉持着“快人快语”的原则,也不管自己说的话会不会让别人不爽,反正她自己爽了就行。
她一边说,一边快步上前,动手就把王娟和姜琴手里的盘子拿下来,然后把铝制饭盒往上面一扣,再一提起。
韭菜炒小虾米,蛤蜊蒸蛋,红烧带鱼,虾酱炒鸡蛋,菜粑粑等几道食堂常卖的菜也被倒进了盘子里。
这一倒,张玲子倒是看出了点意趣来。
“你还别说,这一样的菜,倒在这几个盘子里,就是比倒在我家那几个碗里看着要好看哈。”
王娟毫不留情地翻了她一个大大的白眼。
“谁刚刚还说,咱们几个在这里看盘子好不好看是闲着没事干的?怎么?你现在也成闲人了?”
张玲子也丝毫不觉得自己前后矛盾。
她拿手捏了一个蛏子,刺溜一下,把肥美鲜嫩的蛏子肉吸进嘴巴里,然后一边嚼一边道。
“我可跟你们不一样,我是把正经事摆在第一位的,谁跟你们似的啊,一个个的,好菜好肉摆在眼前都不吃,就盯着个盘子瞧,也不知道能瞧出来什么。”
她这话里的“正经事”,显然就是“吃饭”了。
张玲子浑然一副天大地大都不如吃饭大的样子,其他人要真跟她计较,反倒显得她们斤斤计较。
更何况,她们之前本来也不是在说多严肃的事情。
“得得得,谁都说不过你张大干事。”王娟说着,也招呼着其他人快坐下来,“不过她这话也没错,虽然现在天气热,但海鲜这东西,凉了不光不好吃,对身体还不好,咱们也先吃着,一边吃一边说。”
不得不说,能避开刚才那话题,何婉晴心里都是长舒了口气。
有了这个插曲,何婉晴都不记得自己刚被张玲子几句激将法激来姜琴家里的时候,那一路上的各种心理活动了。
只想着赶紧坐下来,大家开点吃饭吧。
嘴巴被食物给堵住了,就不会再说那些让她心里别扭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