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把张丽带回去吧。”周永安摇着头,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对张丽无知的悲哀,也有对这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恋爱脑”的无奈同情。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好的。”杨慧应声,也跟着摇了摇头,眉宇间满是惋惜。她朝站在张丽身后的两名纪委工作人员递了个眼色,两人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将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的张丽架了起来。张丽的身体还在微微颤抖,被架着踉踉跄跄地走出了审讯室,脚步声渐渐远去。
“看样子,她还是没说实话。”杨慧见门被关上,转过头看向周永安,语气里带着肯定的判断,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
“她不过是枚被人摆弄的棋子,恐怕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会落得什么下场。”周永安靠在椅背上,一脸无奈地说道,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真正的大鱼还在后面。”
“那我们这次审出来的这些信息,是不是足够通知中纪委工作组,对郭永祥进行双规了?”杨慧有些急切地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却没察觉到自己这话里透露出的天真。
周永安抬眼看了看她,反问:“你觉得这个时候,中纪委会轻易给我们支持吗?”他顿了顿,语气沉了几分,“我们现在手里,不过是审讯中摸出的一丝有价值的线索而已,离‘足够’还差得远。”说完,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文件,转身走出了审讯室,背影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静。
另一边的京都中纪委办公大院里,一辆考斯特车内,气氛肃穆。一位神情自若的中年男子坐在第一排,他手指轻轻搭在膝盖上,目光缓缓扫过车内,声音平稳地问道:“看看身边,还有谁没到位的?”
“闻主任,人员全部到齐,随时可以出发。”中纪委第三办公室主任王俊杰欠了欠身子,恭敬地回禀,目光落在中年男人身上——他正是中政法办公室主任闻方诺。
“那好,我们就出发吧。”闻方诺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在车内众人脸上转了一圈,随即坐回原位,双手交叠放在腿上,神情依旧淡然。
“闻主任,您说我们这次去鲁省,是不是主要针对吴悠那事儿?”坐在闻方诺身边的胡铁军侧过头,一脸疑惑地问道。他是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眼神里带着探究,显然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颇为关注。
闻方诺瞥了他一眼,心里清楚他的意思,却只是平静地说道:“这次的事情不简单,没深入调查过,不好下结论。”他知道,在没抵达鲁省、摸清情况前,必须守口如瓶,做好保密工作。
“嗯,”胡铁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在齐市闹出这么大动静,上面那几位肯定已经有处理意见了。”
“我们眼下的任务,就是把事情查清楚、办扎实。”闻方诺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随即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看似在休息,脑海里却已经开始梳理起关于鲁省局势的种种线索,思考着接下来的调查方向。
“那是自然,肯定要拿出一份让领导满意的调查报告。”胡铁军说着,看了一眼闭目养神的闻方诺,见他不再说话,便也摇了摇头,识趣地闭上了嘴,车厢内再次恢复了安静,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轻微声响。
“你好,杨组长。”沪市国安局局长张明明面带得体的微笑,主动伸出右手,眼神中带着几分干练与亲和,“我是沪市国安局的张明明。”
“一路辛苦,张局长。”杨建中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伸手与他有力一握,语气谦逊却不失分寸,“远道而来,有什么指示尽管说。”
“杨组长这话说的,我哪敢有什么指示啊。”张明明见他态度和煦,也笑着松开手,语气轻松了几分,“我们这次来,其实是想向你们求助的。”
“求助我们?”杨建中微微挑眉,脸上露出一丝讶异,随即坦诚道,“我们哪有这个本事。要是真有,也不会让这里冷清成这样了。”他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眼神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张明明的反应。
张明明闻言,笑意更深了些,仿佛看穿了他的言外之意:“杨组长的意思,不就是吴悠那桩事吗?”他说着,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厚实的文件袋,递了过去,“这个,算是我们合作的见面礼,或许能给你们解解忧。”
“看来张局长是早有准备啊。”杨建中接过文件袋,指尖触到袋身的质感,心中一动,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和的微笑。
“我们还是坐下谈吧。”周永安见两人站着寒暄,适时开口,语气带着东道主的热情,“老是站着,可不是我们鲁省的待客之道。”他一边说,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
“多谢周书记。”张明明客气地应着,顺势在身后的沙发上坐下,身姿端正,目光扫过杨建中和张明宇,笑着问道:“杨组长,张组长,周书记,你们看看我这份‘礼物’还合心意吗?”
杨建中翻看了几页文件,眉头微蹙,语气变得谨慎起来:“文件内容看着是有用,但我们还得准备些相关的调查资料才行。”他抬眼看向张明明,眼神严肃,“你们的调查渠道,你们心里最清楚。但我们办案,讲究的是真凭实据,所以这些内容还得再调查核实。”
“这个你们完全可以直接用。”张明明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多了几分笃定,“等咱们谈好合作,我们再给你们补充一些证据,省得你们再费功夫去查。”
“看来你们是真的早有准备了。”张明宇在一旁轻笑一声,语气听着温和,眼神中却飞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仿佛对这种“示好”早已看透。他端起桌上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掩去了眼底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