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发现自己正站在一条宽阔、洁净的露天走廊上。
脚下是光滑如镜、带有天然纹理的乳白色石材,栏杆则是某种缠绕着紫色花藤的深色木质结构。
放眼望去,视野极其开阔。
紫萝苑竟然是一栋极为高大的楼宇。
远处像这样的高楼还有很多,错落有致、各具特色,更远处,还有朦胧起伏的奇异山峦轮廓。
走廊一侧面向开阔的风景,另一侧则是白墙。
贴着墙壁的那一侧没有门,只悬挂着两面巨大的椭圆形等身镜。
镜子造型古朴典雅,镜框雕刻着繁复而精美的缠枝花纹。
镜子顶部中央的花体字清晰地标明了“1号寝室”与“2号寝室”的字样。
看过《镜墟大学新生必读》和《镜墟大学史》,莫兰知道,这就是寝室入口了。
镜墟大学的学生寝室并非普通建筑,而是由一个个资源贫瘠、不适合开发的镜空间分隔改造而成。
这些镜子,就是背后空间的传送入口,只不过只有住在里面的人可以随意进入。
而所有这些寝室镜空间的镜主,通常也兼任着寝室管理员的职责,负责维护空间稳定和处理日常事务。
每个寝室内都设有专门的联系信箱,用于学生与管理员的沟通。
寝室的规格也大有讲究,从条件最简陋、几乎仅容一床的十人间,到八人间、六人间、四人间、双人间,直至条件最优越的单人间都有。
十人间是全学校唯一完全免费的住处。
普通班的新生入学后,会享有为期一个月的四人间免费住宿权。
一个月后,若无法支付昂贵的镜币租金,便会被无情地“请”去十人间挤大通铺。
镜墟大学虽免学费,但在此地的学习生活,无论是住宿、吃饭、使用修炼设施、兑换资源乃至上课,处处都离不开镜币。
住宿费,仅仅只是开始。
想要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要么自身有一定的财富,要么就得努力去学院的镜空间里探索,然后将所得卖给学校或其他人,赚取镜币。
不过这一切压力与莫兰无关。
作为少年班的学生,她享有的特权之一便是住宿费全免,并且每月还有一笔不算少的伙食补贴,足够她顿顿吃镜兽肉了。
莫兰走到刻着“2号寝室”的镜子前,向前一步,身影没入了镜面之中。
进来就是一个简洁雅致的小门厅和会客室。
左手边第一间房间的门上铭刻着一个试管与草药交织的徽记。
莫兰推门进去,是一个小配药室,还有一套基础的配药设备。
紧邻配药室的那扇门里,是锻体室,里面是一个用玉石砌成的药池,池边设有控制水温的符文。
药池旁边,还放着一些跑步机之类的训练设备。
紧挨着锻体室的,是隔音绝佳的修炼静室。
静室旁边,还有一个小型训练场,可以用来练习武技和魔法技能。
此外,还有单独的卧室、盥洗室、书房和传送室。
不过这里的传送室,是专门用来传递信件和物品的,没有能传送人的传送圈。
整个寝室,比她在鹿鸣镜的家还要宽敞,且功能齐全,非常适合独自居住。
简单地熟悉环境后,莫兰没有丝毫耽搁,立刻来到了传送室。
她记得《新生必读》中的强调:到达寝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激活信箱,等待指导老师的信件。
镜墟大学的教学模式是完全的走班制。
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但每一节课都需要支付相应的镜币费用,堪称“按节付费”。
没有严格的年级划分,学习进度和安排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无论学得如何,五年后都必须毕业离校。
在这种高度自主且近乎“自助”的模式下,指导老师的角色就显得至关重要。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指导老师。
学校所谓的分班安排,也完全是为了方便指导老师的工作。
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向指导老师请教,他们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唯一能免费咨询的老师。
她们这一届少年班仅有两人,指导老师是一位名叫梅叶的老师。
莫兰将手按在信箱冰凉的表面,缓缓注入精神力。
信箱激活成功,就可以和其他人通信了。
虽然学校记录所有学生的镜徽坐标,但除了招生办、后勤处等少数特定部门有权将物品直接传送至个人镜徽空间外。
在校内,师生、生生之间的日常联系,主要都依赖于信箱传送系统。
指导老师的入学指导信、课程安排建议、重要通知等,都会通过这个渠道送达。
激活完毕,莫兰轻轻呼出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等待梅叶老师的指示了。
她也没有等太久,就听到信箱嗡的一声,里面凭空出现了一封信。
信封表面用优雅而有力的墨绿色字迹写着“致莫兰同学”。
落款处有一个简洁的签名“梅叶”。
“效率真高!”莫兰取出信封,抽出信纸。
信纸上的字迹与信封上一致,应该是梅叶老师的亲笔:
“莫兰同学:
欢迎入学!
请携带选课意向书和月内学习安排,于明日上午八时整,准时前往‘百艺楼307教室’。
我们将进行少年班的首次见面与入学指导。
勿迟到。
梅叶”
“月内学习安排?”莫兰的目光停留在了这几个字上。
选课意向书莫兰早已经准备好了,毕竟选课是所有新生开学后的头等大事,指导老师首次见面都会着重这个方面的指导,《新生必读》里也有强调。
莫兰通读完《镜墟大学课程介绍》后,就已经想好要选什么课了。
只不过这“月内学习安排”,倒是没想过,估摸着就是先上感兴趣的课,熟悉一下学校,尤其是学校图书空间了。
老师要这个,估计是要看她们的自主规划能力了,她也得认真准备一下。
莫兰去了书房,结合自己的选课意向,写了一个稍详细一些的学习安排出来。
第二天上午七点五十,她启动镜徽的传送功能,传送到了“百艺楼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