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年12月初7,台城内梁军总指挥、侍中羊侃,忧劳成疾病逝,终年54岁。
右卫将军柳晶接替羊侃,成为台城军总指挥。
侯景消灭了萧纶援军、无需逃跑,他便率军继续猛攻台城。
柳晶指挥禁军苦苦支撑。台城生力军只剩4000多人。
……
时间转眼来到548年12月中下旬。
由于台城攻伐战时间超过预估,侯景军队粮草供应出现问题,军队士气开始下滑。
侯景入城时,以为自己不久就会成为建康城主人,为了获得民心,他颁布四大纪律、九项注意,下令对城内居民秋毫无犯。
到此时,进攻台城的军事行动没有进展,军队需要补给,军士们也需要有东西刺激情绪、提升士气。
侯景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军人,他自然知道,战争进行过程中,抢财物、掳民妇最能激发将士们的激情。
于是侯景指示徐思玉,悄悄通知各路将领,默许军士们在城里抢劫。
但不许屠戮无辜者。
随即,古都建康再一次迎来家家财物遭洗劫,个个妇女被凌辱的命运。
繁荣富庶几十年的人间天堂,顿时成了人间炼狱。
对建康来说,这样的场面,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后来的隋灭陈屠城、金军屠城、太平军屠城、湘军屠城……包括1937大屠杀,都是历史的重演。
只不过1937年施暴主角换成了东洋人。
侯景放任军士们在城内发挥,他自己则率军砸开了东宫大门,把里面的几百女子全部集中起来,与高级将领一起饮酒作乐。
蹂躏完后,又把那些女子赏赐给立功军士。
寿阳军士气更加高涨。
而台城内的太子萧纲得知这一消息后,牙槽咬碎,眼里几乎喷出火来。
他命军士们爬上台城城墙,向东宫抛掷大量装着菜油的容器,然后投掷火把。
皇城东宫随即燃起熊熊烈火,连烧几天不息。
这座东宫虽然历史悠久,但烧了也就烧了,没什么好说的。
可是,自从萧衍的长子萧统成为太子、进驻这座东宫后,这里的面貌没变,内容却完全改变。
萧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水平最高的太子,还喜欢研究历史。
在伟大的思想家、皇帝萧衍支持下,萧统收罗了几乎当世全部的文学、艺术、历史典籍,在东宫里辟出专门房间,精心收藏。
有许多是孤本。
萧统亲自主持编纂的文学、艺术、历史典籍,就有十几种。
其中《昭明文选》堪称传世经典。
萧纲与萧统有相同兴趣,他受封太子后,继续接力、丰富东宫藏书。
七弟萧绎与大哥志趣相投。
在萧统收集整理文学、艺术、历史等典籍过程中,萧绎是其得力助手。
萧统投桃报李,让人把重复的部分整理一套,送给七弟。
萧绎则请人把太子府里的单本(包括孤本)誊抄了一份。
萧绎就任荆州刺史时,把自己所有藏书运到江陵,专门建了一座藏书楼。
萧绎自号金楼子,他的藏书楼被时人称作“金楼”。
他的“金楼”藏书14万余册,以文学、艺术、历史为主。
549年萧纲点燃东宫的这把火,烧毁了十几万册典籍。
许多孤本也被焚毁。
几年后,敌军破城前夜,萧绎如法炮制,亲手点燃“金楼”。
面对着大火,他流着泪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这两次烧毁藏书的损失,是中国文史典籍的灭顶之灾。破坏程度不亚于秦始皇的焚书之举。
……
侯景于548年10月攻占历阳时,皇帝就向围剿寿阳的五路大军及其它相关州郡,发布了挥师建康勤王的诏令。
最早赶到建康的就是总都督萧纶,他的人马11月23日抵蒋山。
其次是南路都督、鄱阳王萧范之子萧嗣,东路都督、通直散骑长侍裴之高。
他们二部经水路于11月29日抵达建康,屯兵于蔡洲,等待其它勤王军到来。
蔡洲就是秦淮河出口、莫愁湖与长江之间的那块大沙洲。这里距离石头城不远。
侯景得知他们到来,随即派军士点火烧毁秦淮河南岸的大片房屋,将那里的居民全部赶到秦淮河北岸,要他们沿秦淮河驻扎,成为战略防线。
烧毁的建筑包括着名的乌衣巷、王谢里。
西路都督是司州刺史柳仲礼,他约上表哥、衡州刺史韦粲,各率本部兵马,正在快马加鞭赶路。
湘东王萧绎派出的世子萧方、天门太守樊文皎、竟陵太守王僧辩也在路上。
此外,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宣猛将军李孝钦、南陵太守陈文彻也已经接近建康。
而北路都督、北徐州刺史萧正表已接受亲哥、正平皇帝萧正德册封,背叛萧衍朝廷。
549年正月,从各地“赶来”的援军,陆续抵达建康。
他们由新亭抵达秦淮河南岸,就地扎营。
萧嗣、裴之高、韦粲、柳仲礼、羊鸦仁、李孝钦、陈文彻、萧方、樊文皎、王僧辩……
个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大人物。
这些人到达建康后,分别想方设法送信到台城里,向皇帝萧衍和太子萧纲请安。
令萧衍万分难过的是:他最器重的七皇子、梁荆二州刺史、军事实力最强的湘东王萧绎,只是派出长子萧方和两位太守,他本人竟然不来!
而萧衍最疼爱的小儿子老八、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更是离谱:他不但没派一兵一卒,连慰问书都没有一封!
萧衍被气得摔了几次茶杯。
太子萧纲则只是冷笑。
萧正德八子还剩四子,太子萧纲和三个弟弟。
其中,六弟萧纶最为孝顺、大方。
他遵从父皇安排在朝中担任宰相,很受欢迎。
萧纶表面上很尊重太子萧纲。但萧纲在心里对他颇为戒备。
而另外两个弟弟老七、老八则不然,他们在外独霸一方,都有争夺大位之心。
还有一方势力:前太子萧统的几个儿子,萧誉、萧詧等,他们认为自己的皇位继承权排序在萧纲之前,所以对萧纲成为太子不是那么服气。
……
抵达秦淮河南岸的援军达11万人之多。
大伙来自不同州郡,现在要统一与侯景作战,自然得有一位盟主。
如果六皇子萧纶、七皇子萧绎、八皇子萧纪在这,盟主人选自然没有争议。
但三位皇子不在,其余那些军队统帅可以说都在同样起跑线上,于是盟主问题真的成了问题。
到此时,大伙仍然坚信,侯景的那点力量不是多大麻烦。
这么多方力量集中起来,分分钟碾压侯景军。
如果这时争取到联军统帅之位,那么,搞定侯景之后,这位统帅必定是太子之下的第一大臣。
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背后的势力,他们必须争。
事实上,他们为此争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