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消灭了尔朱氏家族残余,声威如日中天。
盘踞关中的贺拔岳先后派冯景和宇文泰赴晋阳,与高欢达成表面上和平约定。
皇帝元修也得做点事,笼络一下高欢。
皇帝做的事就是迎娶高欢长女高恬儿为皇后。
高恬儿是高欢与正妻娄昭君之女,时年17岁。
顺便提一句,高欢与娄昭君是自由恋爱结的婚,娄昭君作为妇道人家,自然用情专一。
但在这个年代,男人要做大事,往往需要许多帮手,组成团队。
而最可靠的团队,就是父子兵。
娄昭君不可能自己不停地生产。即使她愿意,也没那个能力。
所以,作为正妻大妇,她还得操心高欢娶如夫人、纳妾这些事。
这位在战场上神勇无敌的高欢,在对待女人的兴趣方面,有独特考量,或者说是癖好。
目前,在高欢的家里,他的女人们身份十分有来头:
正妻娄昭君。
如夫人有:
大尔朱氏尔朱英娥,尔朱荣长女、元子攸皇后。元子攸就是以她生了皇子为借口,诱杀了尔朱荣。
小尔朱氏,尔朱兆长女、元晔的皇后;
郑大车,出身荥阳郑氏,广平王元悌妻子;
冯娘,任城王妃,尔朱世隆妻子。
李娘,出身陇西李氏,城阳王元徽妻子。
攻占秀容镇后,他又把尔朱荣的正妻北乡长公主、尔朱兆的正妻带回来了。
——高欢作为屌丝逆袭的典范,收集这些旧时的皇后、王妃在自己后院,在这个时代,确实能增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提高地位。
当然,也不能排除他在床帏之事上有某些怪癖。
……
元修派到晋阳提亲的大臣有两人,一位是代表宗室的贵族元老、江阳王元罗,一位是代表朝廷的太常卿李元忠。
元罗是前权臣元义的弟弟。
元义得势时,元罗也跟着沾光。不过,他只是贪钱,没做坏事,所以一直平平安安。
元修需要有号召力的人一起对付高欢,元罗这样的宗室老臣是合适人选。元罗被任命为尚书令。
李元忠是高欢熟人。
前几年,高欢住滏口、准备东出河北时,李元忠特意前往拜访,两人相谈甚欢。
后来,李元忠与高乾配合高欢部署,斩杀尔朱羽生、夺取殷州,并利用殷州的占领与丢失,成功挑起尔朱氏家族内斗。
所以,李元忠是高欢安排在洛阳朝廷的官员之一。自己人。
皇帝元修羽翼未丰,娶最大权臣高欢嫡女为皇后,这是基本操作。
所以大家心照不宣,按规矩办事。
元罗、李元忠在高欢家举办的提亲仪式,也就中规中矩,热烈而平静。
手续办妥后,高欢留李元忠住几天,让江阳王元罗先回去通知皇帝,开始筹备大婚。
高欢留下李元忠,一是确实欣赏对方,而是有事相询。
高欢祖上虽然阔过,但到他父亲这里,已是完全穷困潦倒了,所以高欢受到的正规教育有限。
而李元忠熟读经史子集,却又喜欢并精研琴棋书画,自带文人雅士风度。这是高欢多不具备的。
李元忠觉得,生逢乱世,出仕为官相当凶险,因为一不小心站错队就完了,与个人能力、操守无关。
所以在尔朱氏当权时代,他做到赵郡太守后,感觉尔朱氏迟早完蛋,便故意自污,退出官场,带着族人盘踞太行山,仿佛是山大王。
高欢出晋中、驻滏口,河北世族其实都看出了他的意图。
高欢这是在打河北主意!
当时,刘灵助在河北一带造反,已经成了气候。
可是,河北世族经过参与、观察刘灵助,发现此人很不靠谱。
用后世的话说,刘灵助就是个神棍。
河北世家里的聪明人断定刘灵助成不了大事。
正好高欢这时冒了出来,而且进驻滏口了。
李元忠正是那时受大伙托付,去探查高欢底细的。
李元忠当时假装轻狂,乘坐骖车,在车上一边喝酒,一边抚筝唱歌,去与高欢相见。
哪知乡巴佬出身的高欢,一见李元忠的名士派头,心里莫名自惭形秽,起了孺慕之意。
所以,高欢与李元忠交谈时,是带着些许不自觉卑微的。
不是地位、权势、财富的卑微,是文化的卑微。
李元忠那次成功得到高欢认可,并让对方按照自己建议直抵信都,一路走到现在。
在河北世家那里,李元忠也很有面子。
现在,二人在轻松愉快气氛下交谈。
高欢:“李公,这次劳烦你大老远跑来,辛苦你啦!”
李元忠笑道:“大丞相这是哪里话?为皇上和大丞相办事,不是为臣为属的应有之义吗?”
“哈哈哈哈……”高欢道:“李公,咱们是自己人,既不用客气,也不兜圈子。我想知道皇上的动向。”
李元忠坐直身子,拱手肃色道:“大丞相问这个,那可不能开玩笑。”
他稍稍沉吟一会,道:“开始时,还不觉有什么。后来,斛斯椿、元宝炬、元毗三人成了团伙,并成为皇上肱骨之臣,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高欢为对方斟茶,李元忠笑着低头致谢,接着道:“据老夫判断,斛斯椿是最铁心要与大丞相你拼命的一个。不知他出于什么动机。皇上显然是被斛斯椿打动了,便把元宝炬、元毗与斛斯椿扯到一起,让他们形成了合力。”
高欢点头,道:“李公你接着说 。”
李元忠笑笑:“经过斛斯椿牵线,贺氏三兄弟分别与皇帝达成默契、得到各自官位。然后,这三兄弟首次不介意被认为是结盟关系,也不隐瞒与皇帝站在一边的立场。这里面,斛斯椿起了关键作用。”
说到这,李元忠端杯喝茶。
高欢站起身,在客厅里踱了一圈,之后回到自己座位坐下,看着李元忠问:“李公,河北、山东各大家族,对我和皇上的关系,怎么看?”
李元忠放下茶杯,缓缓道:“回大丞相,这个问题有些复杂,老夫感觉到的,未必正确,说出来供大丞相参考吧。”
他斟酌了一下词句,道:“清河崔氏青州房,他们族长死后,是铁心追随高丞相你的。封隆之在某些方面与高乾意见不大一致,然而他的主张是无条件服从高丞相你。其他大族,嘿嘿……”
“李公,咱们这是朋友间闲聊,不用担责。李公姑且言之,在下姑且听之,话语不出此门。”
高欢拿起茶壶为对方添茶,笑着鼓励他接着说下去。
“哈哈哈,是老夫小气了。”李元忠笑过之后接着道:“当年尔朱氏以武力征服天下、压制朝廷,河北世家敢怒不敢言。继刘灵助之后,大伙随高将军你一起造反。现在的局面,许多河北人认为,接受大丞相的指令,与接受皇帝指令,都差不多。甚至……”
李元忠的本意是“甚至皇帝更名正言顺”,但他没说出口,相信高欢听得出来。
高欢点头:“李公,我明白了。如果我腾出手来压制住皇帝,甚至取而代之,他们也会支持我。若我没有取代皇帝的意图,他们反而要在皇帝和我之间作出取舍。现在局势不明,所以他们也就首鼠两端。难为他们了,也算情有可原。李公,对皇位,你怎么看?”
李元忠其身,抱拳躬身道:“大丞相是该有所表态了。若大丞相志在天下,则不能让自家阵脚乱了,到时还没对外开战,内部倒先兵戎相见。若是大丞相决意只是辅国,那么,有些人投靠皇帝,为朝廷出力,也是符合大丞相你的期望的吧?”
“李公所言极是。”高欢肃色道:“本丞相确实志在天下。但起事以来才感觉底蕴太浅,人手缺乏,真正是捉襟见肘啊。现在,本丞相告诉李公你,待并肆根据地成熟,我就要先铲除贺氏兄弟。贺拔三兄弟不除,其它都是妄言。”
李元忠听了,深深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