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等到李富真开口,李智昊就给分析了三星这些年的得失。
“我觉得三星最大的问题就是业务太多了,没有认清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三星电子最初是从存储发展起来的,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业务。慢慢的其他的业务也发展了起来。比如面板,手机,逻辑芯片和代工。”
“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东大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发展决心。就拿面板业务来说,三星和LG的确长时间保持优势地位,为了压制后来者的进入,甚至使用了倾销的手段。但是东大很清楚这是必争之地,宁可短期赔钱也要发展起来。他们有足够的市场,可以支撑这么做。”
“现在父亲也看到了,京东方和华星光电这些企业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拦是拦不住了。很快面板业务就要迎来衰退。”毕竟是李家的人,李智昊对三星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而且经常和姑姑讨论。
“然后看逻辑芯片业务。2012年前后我们的猎户座芯片还是非常不错的。本来背靠三星庞大的手机销量可以和苹果一样发展的很好,但是因为制程工艺的问题,换代的时候出了问题。好在姑姑的公司帮忙优化了设计并给三星代工,最终没有掉队,但也多少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其实问题出现在存储芯片和代工业务的矛盾上面。三星电子太依赖存储业务了,存储业务对工艺制程的需要没有逻辑芯片那么高,导致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进制程升级。现在的情况也看到了,因为至微在存储方面的发力,存储业务的利润率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高了。同时也因为在制程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工艺落后,最终失去了代工业务。”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赢者通吃的业务,要想扭转现在的局面必须要明确什么才是业务的核心。就比如姑姑的公司,有两个核心,一个是绿色能源,这个就不要想了,在世界上很难有别的地方有这样发的条件。另一个就是工艺制程,父亲可能不知道至微的工艺水平比它发布的还要好。”
“掌握了好的工艺,不管做什么都会非常从容。”
儿子的话让李在容刮目相看,跟着李富真在东大的这些年两个孩子的成长让他无比满意,但是能说出这些话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可惜,三星怕是难以交到孩子手里了。
聊了一会儿就打发李智昊、李妍贤带着小尧到李尹馨那里找允宁玩儿,兄妹二人深谈。
“富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李在容问道。
“先说短期的吧。短期内还是要把工艺制程提上去。现在利润最高的就是手机芯片了,基本上都是他们在用最先进的制程。当然了,还有加速卡之类的算力卡。但是远不止这些,哥哥你不在东大不清楚,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车载芯片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需要很高的工艺制程。”
“当然了,最好是有自己的产品,这类芯片的利润真的非常高。你也知道在车载芯片上至微和高通斗得不可开交,所以我非常清楚这个有多赚钱。你应该清楚既然有最好的车机芯片,其实也就有了最好的手机芯片。研究院的确有设计,也有小批量的生产,都是自用,比苹果的还要好。只不过不管是研究院还是至微都无意介入这个市场,没必要,而且至微毕竟还是以代工为主。”
“所以你和父亲务必要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要舍得投入,能够承受一定时间内的损失。”
“还有就是汽车。我有些不明白韩国人一直都觉得汽车才是代表着最高的工业水平。三星和雷诺合作的车企一直不温不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产品力不行。我建议哥哥这次抽时间到迪王那里看一看,他们的新一代新能源车马上要上市了,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因为国土面积小,新能源车太适合韩国了。都不用500公里以上的续航,有300公里已经足够了。特斯拉多赚钱哥哥是知道的,迪王的车比特斯拉还要好,各方面的。你试一次就知道了,因为迪王和研究院有密切合作,我试过他们的每一款车,哪怕是入门级的也绝对优秀。”
“传统车企除了东大这边,在新能源化方面都持观望态度,这是一个蓝海。如果哥哥能下定决心和迪王合作,干翻现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些新能源车的专利都在研究院手里,很多都是绕不过去的。你不妨考虑考虑。”
“我会考虑的。那么从长期呢?”李在容问道。
“长期的说就是路怎么走的问题了。你应该很清楚,智昊是绝对接不了三星了。当然这不妨碍我们家继续做富家翁,但是这是你和父亲想看到的吗?”
“三星是我们家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的牢笼。也不只是三星,还有韩国。韩国太小了,我们家的确能在那里作威作福,但是也决定了上限。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赚别人的钱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当我们发展的足够大的时候,这个国家在别人来分食的时候也给不了我们保护。”
“从我的经历来说,跳出来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个决定很难。说实话,当初如果不是想着跟在他身边,离他近一些,可能也很难做出来这里的决定。现在看看,虽然是情迷心窍,反而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明白你的意思,希望研究院能开放光刻机销售。这个没问题,如果是在东大建厂的话泰熙会优先提供的,她没那么小气,甚至会在工艺方面提供一些支持。我这里也无意垄断,而且市场很大,也吃不掉所有的业务。至于其他的,哥哥回去和父亲好好的商量一下吧。”
“如果想另起炉灶的话,我会给一些建议,当然需要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