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忠让归顺的同州刺史司马邺,到华州(陕西渭南华州区)给匡国节度使(分管华、同两州)韩建捎话:“你不尽早投降,难道还要麻烦老子过去打你吗!”
当天,朱全忠自固市出兵(陕西渭南市东北固市镇),向南渡过渭水。韩建立即派节度副使李巨川请降,进献白银三万两以示诚意,朱全忠这才转奔西南赤水镇(陕西渭南华州区辖镇)。
十一月初五,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在田家硙(陕西西安市鄠邑区西)迎接圣驾,昭宗下马接见。初六,抵达周至。
次日,朱全忠追至零口(现为西安市临潼区零口街道,东邻渭南),听闻圣驾西行,与僚佐商议后引军返归赤水镇。
前宰相张濬求见朱全忠,提议道:“韩建与李茂贞纯属一党,不先攻取他,恐怕将来必成后患!”
朱全忠也知韩建曾上疏劝天子临幸凤翔,遂以此为由,率军进逼华州(陕西渭南华州区)。韩建早没了抵抗的勇气,单骑出城拜会朱全忠。
朱全忠用他劝昭宗西幸一事指责,韩建推脱说:“我大字不识一个,但凡表章、文书等类,均由我的副使李巨川所办。”
朱全忠当即令人把李巨川拉到阵前斩首,冷笑着对面如土色的韩建说:“你是许州人,还是衣锦还乡去吧!”
于是改任韩建为忠武节度使(治陈、许二州),派兵护送他到陈州(河南周口市淮阳区)赴任。
此时的长安,大明宫里无天子,中书省内无宰相!
崔胤令太子太师卢渥等二百余人,联名奏请朱全忠向西迎接圣驾,又派官员王溥到赤水镇与朱全忠商议。
朱全忠回信说:“前行有威胁君王的诽谤,后退又背负亏欠国恩的罪名。然而,形势逼人,臣不敢不往!”
十一月十四日,昭宗随李茂贞到达凤翔!
当天,朱全忠进入长安,宰相率百官在长乐坡(陕西西安市东北)迎接。第二天,朱全忠离开长安直趋凤翔,临行前重赏了立场坚定的孙德昭。
十一月十五日,朱全忠所部大将康怀贞在武功击败凤翔将领符道昭。
二十日,朱全忠兵临凤翔城下,驻军军城东。
李茂贞登城喊话:“天子来我这里避难,并非是我无礼,您是受了小人所骗,这才误会我了!”
朱全忠应声道:“韩全诲竟敢劫持天子,我今天特来问罪,并迎陛下还宫。如你确实不曾参与,何不向天子转述我的心意。”
昭宗迫于韩全诲所逼,多次诏令朱全忠返回大梁。
因昭宗就在凤翔,朱全忠担心逼得太紧会危及他的安全,转而挥师攻打凤翔周边重镇,以期孤立凤翔,逼迫李茂贞交出昭宗。
十一月二十三日,宣武军北攻邠州(陕西咸阳彬州)。
二十九日,邠宁节度使、李茂贞养子李继徽降,改回原名杨崇本。朱全忠将他妻子送到河中为质,仍令他镇守邠州。
十二月二十日,朱全忠侄子朱友宁攻破周至,屠城!朱全忠令崔胤率百官及长安居民搬迁到华州。
韩全诲见朱全忠不走,忙以勤王名义向河东李克用、西川(治所成都)王建求援。又派出二十余名宦官,企图多路出陕,动员江、淮一带藩镇出兵威胁朱全忠。
没成想这些人行至金州(陕西安康),被戎昭节度使(治所在金州)冯行袭全部捕杀,还把从他们身上搜到的敕令交于朱全忠。
李克用派大将李嗣昭、周德威进犯朱全忠所属河中(山西西南,治永济)、昭义(山西东南,治长治),用以牵制朱全忠。
王建则以迎驾为名,出兵抢占李茂贞所属山南(川陕交界,治所在陕西汉中)各州。
天复二年(902年)正月,河东大将李嗣昭、周德威攻陷慈州、隰州,进逼晋(晋州,山西临汾)、绛(山西运城新绛县)。
后方有难,加之李茂贞固守不战,朱全忠只得暂时撤军,返归河中。李茂贞、韩全诲这才缓了口气。
三月初四,昭宗与宰相、学士、中尉、枢密使等一众高官饮酒取乐。酒酣耳热之际,李茂贞、韩全诲心中有事,托故离席。
昭宗醉眼迷离的对着宰相韦贻范说:“朕为什么要住在这个烂地方?”
韦贻范答:“臣在外地,确实不知。”
昭宗执拗的反复质问,韦贻范只是不停劝酒。
昭宗又问:“卿怎敢在朕面前谎称不知,卿虽以邪路攫取宰相之位,如果犯了错,朕同样撤了你。”说完,怒视韦贻范,低头喃喃道:“应痛打这厮二十大板!”
又抬头望向韩偓:“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宰相!”
韦贻范端起一大碗酒递给昭宗,昭宗没接,他竟把碗送到昭宗嘴边,强行灌酒。
韦贻范由李茂贞所荐,昭宗对他一直不满。而韩偓在昭宗到达凤翔后,也从长安赶来陪侍。
三月十二日,宣武军大将氏叔琮、朱友宁大败李嗣昭、周德威,收复慈、隰二州,生擒李克用之子李廷鸾,乘胜进击河东。
三月十六日,朱全忠指派朱友宁回军再攻李茂贞,屯驻于兴平、武功之间。
四月二十一日,崔胤从华州(陕西渭南华州区)到河中(山西永济)拜见朱全忠,哭着恳请朱全忠尽快发兵,不要让李茂贞再把天子劫持到蜀地。
朱全忠请他喝酒,他浑然不顾宰相身份,亲自手拿拍板,打着节奏唱着曲儿,替朱全忠佐酒助兴。
五月十四日,朱全忠亲率五万精兵自河中出发,进至东渭桥(长安附近)。因久雨不停,在此逗留了十余天。
六月初三,朱全忠抵达虢县(陕西宝鸡市陈仓区虢镇)。
初十,李茂贞尽出主力,在虢县北与朱全忠会战,大败,死伤万余人。
十二日,宣武军将领孙勍出散关(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攻陷凤州,切断了李茂贞西退入川之路。
十三日,朱全忠再度进逼凤翔。他身着朝服,面向城池流泪道:“臣只为迎接圣驾回宫,并非要与岐王争胜。”随即沿城搭建五座营寨,将凤翔重重围困起来。
七月,李茂贞的堂弟、保大军节度使李茂勋(治坊州,今陕西延安黄陵县附近),率军屯驻三原(陕西咸阳市辖县),企图支援李茂贞,被宣武军大将康怀贞、孙勍所败。
七月二十八日,西川大将王宗涤、王宗播以借道勤王为名,一举攻克兴元(陕西汉中),生俘李茂贞的义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
九月初二,关中秋雨连绵,气温骤降。
朱全忠因所部士卒多人患病,召集众将商议撤军。将领高季昌、刘知俊率先反对,高季昌说:“天下英雄旁观我们这次勤王护驾已有一年,如今李茂贞已陷入绝境,为什么要在此时撤军,致使前功尽弃!”
朱全忠略感无奈的说:“不是我不愿打,奈何他坚守不出,我们耗不起啊!”高季昌承诺由他想办法诱其出兵!
会后,高季昌花重金招募能进城做间谍的人。骑兵马景主动请缨,对朱全忠说:“此去必死,请大王能收养我的家人。”朱全忠做出一副不忍的样子制止,马景坚决要去。
当时朱友伦奉命自大梁出兵增援,第二天上午即可抵达凤翔境内,按计划应派一队骑兵前出迎接。马景请求给他匹好马,让他掺杂在这队骑兵中伺机而动,朱全忠答应了他。
九月初三,晨,宣武军大营偃旗息鼓,寂无人声。突然,一队骑兵从营中驰出,向东飞奔。马景跃众而出,掉转马头直奔凤翔。自称逃亡,有重大军情需当面向李茂贞禀报。
进入城内,马景对李茂贞说:“朱全忠全军已退,营中仅剩万余老弱残兵把守,今晚也要撤走,请火速进击。”
李茂贞信以为真,当即主力尽出攻向宣武军大营。
当他们逼近营寨时,寂静的营中突然战鼓轰鸣,潜伏已久的宣武军高声呐喊着冲了出来。凤翔军见势不妙,想要退入城内。早有数百骑兵拦截于城下,凤翔军进退不得自相践踏,几乎全军覆没。
李茂贞自此意气消沉,开始与朱全忠讲和,再也不敢矫诏催促朱全忠撤军。立下大功的高季昌,事后则被朱全忠破格提拔为宋州团练使。
高季昌原为朱友恭奴仆,像他这样出身微贱的人在宣武军中还有许多。比如多次击败河东军的大将氏叔琮,之前不过是庞师古麾下一名伍长。
朱全忠虽然狡猾奸诈,在用人上却极其高明,能够不拘一格量才使用,这是他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十月初八,朱全忠派幕僚司马邺入城觐见昭宗。
十月十二日,又遣使入城向昭宗进献熊白(一种脂肪油,可强筋壮体)。此后,食物、布匹等物资也开始源源不断进奉城内。东西送来,昭宗每次都客气的让李茂贞先看,李茂贞不敢启封。
十五日,双方经协商约定,不再限制、抢掠凤翔军民出城樵采。
二十一日,李茂贞突然发兵袭击驻扎于城西的宣武军,被击败撤回。
朱全忠令投降的凤翔士卒,穿上鲜艳的红袍在城下招唤城中人归降,凤翔士卒趁夜攀绳而下、找借口砍柴不归的越来越多。
李茂贞再想派兵出城作战,已基本无人肯听。即便勉强去了,也往往一哄而散。李茂贞怀疑昭宗与朱全忠结下了什么密约,便在昭宗居所增派兵力看护。
十一月初一,李茂贞的堂弟、保大军节度使李茂勋,再次率领万余人前来支援,将营寨搭建在凤翔城北一处高坡上,与城中互举烽火为应。
朱全忠知道这是李茂贞的最后希望,只有把李茂勋消灭,才能彻底击垮李茂贞继续抵抗的意志。
十一月初十,宣武军大将孙勍、李晖趁虚向北袭击坊州(陕西延安黄陵县西北);十二日,天降大雪,宣武军深夜冒雪而行,黎明时分到达鄜州(陕西延安富县),随即发起进攻。城中尚有八千守军,战至午时,鄜州守军溃败,刺史李继璙被擒。
孔勍安抚李茂勋及其他保大军将领家室,派兵维持城内秩序,令李晖暂时代管城中事务,一切安稳如常。李茂勋听闻老窝被夺,立即撤军离去。
此时的凤翔经过长时期的围困早已缺衣乏食,加之寒冬大雪,冻饿而死的百姓横卧街头,转眼便成为他人口中之食,连昭宗都只能靠着出售御衣换钱度日。
十二月,李茂勋遣使向朱全忠请降,恢复本名周彝。
至此,李茂贞所属山南东道各州尽被王建所占,而关中各州则全归朱全忠所有,只剩凤翔一座孤城仍在坚守。
无计可施的李茂贞,准备拿宦官当“替罪羊”赎罪。让人捎信给朱全忠:“祸乱的起因,全在韩全诲。我迎接圣驾,也只是为了让皇上不被其他贼寇所犯。您既要匡复社稷,那就请接走皇上,我愿以残兵败甲以尽绵薄之力。”
朱全忠也不愿把李茂贞逼上绝路,回信说:“我率军到此,就是为了迎回圣驾。您能与我同心合力,这正是我之所愿!”
天复三年(903年)正月初六,李茂贞单独面见昭宗,奏请诛杀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讲和,迎送昭宗返回长安。
昭宗大喜!这一年来他过得提心吊胆,这下终于看到了曙光!
只是此时的他还不清楚,未来的日子会更痛苦!
李茂贞当即安排士卒将韩全诲等宦官全部逮捕诛杀,当晚又杀掉曾欺侮昭宗的李继筠、周承诲、董彦弼等十六人。
正月初七,昭宗派韩偓与赵国夫人到朱全忠军营晓谕;又派使者携韩全诲等人首级递交朱全忠。
正月十二日,凤翔城门打开,双方停战!
宦官们已被李茂贞杀了七十二人,朱全忠仍不解气,密令搜捕藏匿民间、没有随行的宦官,又杀掉九十余人。
正月二十二日,昭宗离开凤翔进入朱全忠军营。
朱全忠一见昭宗,立刻跪拜叩首泪落如雨。昭宗让韩偓将他扶起,哽咽着说:“宗庙社稷,全靠有卿护佑。朕与宗族,托卿重生!”言罢,亲手解下玉带赐给朱全忠。
君臣二人稍作休息便即启程,朱全忠单骑在前引导了十余里,才派侄子朱友伦率军护卫圣驾前行,他留下殿后。
正月二十七日,昭宗再返长安!
二十八日,朱全忠、崔胤联名上奏:“国家承平之时,宦官不掌兵政。天宝以来,宦官逐渐兴盛。德宗贞元末年,羽林卫改为神策左、右军,开始由宦官掌兵。从此他们参知机密,侵夺百司权力。势力大的煽动藩镇、颠覆国家,势力小的卖官鬻爵、祸乱朝政。王室衰乱,全由于此。不彻底铲除,恐怕无法止乱。请将由宦官担任的各司、使职位全部撤除,所管事务归口交由各省司,驻扎在各地藩镇的监军也请一并召回。”
昭宗痛快允准!当天,军队戒严!
数百宦官被赶到内侍省全部诛杀殆尽,嚎哭声响彻内外。在外办事未归的也均被所在地收捕诛杀,只留下三十余名还没成年的小黄门担任仆役。传旨下令等事务,则统交宫女负责。
神策左、右军所属八镇军队全部隶属天子六军,不再单独设置。
至此,为害大唐一百多年的宦官彻底终结!
崔胤兼管六军、十二卫,由此步入人生巅峰!
(注:六军指天子统领的军队;十二卫指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是唐初府兵制名称,晚唐已沦为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