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自认为自己是个天才,可他发现和年仅19岁的狄仁杰相比,他好像跟天才还差了不小的距离。
谁能想到,一个刚出仕不久的人,能把各种复杂的案件判的清清楚楚?
万年县积压数月的冤案,全都被狄仁杰给处理完。
这样的旷世大才,恐怕只有像韩国公这样的顶级天才,才能将其压一头吧!
杜荷笑着说道:“守约,既然你觉得不入品的法曹官职,配不上狄仁杰的能力,你认为将他放去什么官职合适?”
“你要把狄仁杰当成副手来培养,得好好想想才行。”
对于人才的培养,杜贺比不过裴行俭这种一步步升任上去的人。
毕竟他门荫出仕和尚公主,起步就是正五品的尚乘奉御。
大小也是一小部门的主官。
接下来就是谏议大夫,秘书少监,黄门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他入朝为官多年,担任的最低官职就是正五品。
哪懂得低品阶官职之事?
裴行俭早就猜到杜荷会把问题抛给他,也提前想好适合狄仁杰的官职。
他拱手说道:“韩国公,臣建议让狄仁杰担任门下省主事。”
“此职为从八品下,负责门下省具体的文书处理,以及事务经办等,能够快速增加文书的处理和书写经验。”
“这个职位能学到不少东西,对于年轻的狄仁杰恰到好处。”
门下主事?
倒是挺基础的官职。
对于狄仁杰的培养,杜荷不打算拔苗助长。
让其在基础官职做起,一点一点积累处理政务的经验,才不会毁掉这颗好苗子。
杜荷微微点了点头:“没问题,那就让狄仁杰担任门下主事,我明日跟吏部侍郎崔勖打声招呼即可。”
“诺。”
裴行俭拱了拱手道。
两人又聊了片刻,眼看天色逐渐变得昏黑,杜荷这才离开万年县衙。
...
翌日。
百官朝会。
等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的主官汇报完政务后,杜荷站起来禀报道。
“太子殿下,陛下昨日给臣下了一道命令,让臣今日把后宫的诸位娘娘送去玉华宫,此为陛下亲笔手谕。”
“还请殿下过目。”
哗啦~
杜荷的话音落下,太极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巨大的喧哗声。
文武百官看着杜荷和李承乾,脸上充满了惊愕。
“陛下此举究竟是何意?”
“把所有嫔妃都带去玉华宫,难道陛下不想回长安?”
“这是退位让贤的准备吗?”
“...”
坐在靠前位置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面面相觑,他们的眼皮猛地跳动,心里顿时充满急迫感!
要是陛下近期让位给太子,那他们所有的谋划岂不是落空?
不行!
必须得提前行动!
御台上。
李承乾看着来济呈递上来的手谕,他的脸上充满笑容,随后在心里嘀咕起来。
“好啊!”
“父皇他老人家终于想清楚,舍得把皇位腾出来!”
“不错!”
也不知道杜荷跟父皇说了什么,竟然会让父皇下此命令!
不过临近自己登基的时间,父皇若能主动提出退位之事,他也不必让父皇难堪。
毕竟父子一场,互相能留个脸面最好。
李承乾放下手谕,朗声说道:“杜荷,此事交给你全权负责,一定要将众娘娘安全送去玉华宫。”
“诺。”
杜荷拱了拱手道。
朝会又持续了小半刻钟,这才在百官复杂的心思下结束。
朝会结束后。
杜荷追上崔勖说道:“崔侍郎,本官有一事相求。”
崔勖的眉头一跳,他连忙拱手回道:“韩国公但说无妨,下官若能帮忙,绝不含糊。”
他担任了数年的吏部侍郎,现在年纪也不小,能不能在致仕之前晋升为吏部尚书,得靠杜荷的大力提携。
杜荷微笑道:“万年县法曹狄仁杰是个大才,本官举荐他为门下主事。”
就这点小事?
这狄仁杰究竟是何等大才,竟然能得到韩国公的亲自举荐?
此子运气真好啊!
崔勖拍着胸膛道:“韩国公放心,下官这就回吏部,把狄法曹提拔上来!”
杜荷微笑道:“多谢。”
他们也没有多聊,互相拱了拱手后各自离开。
杜荷回到户部把政务处理好,随后去了一趟东宫。
明德殿内。
杜荷把昨天在玉华宫和李世民的交谈内容,跟李承乾详细说了一遍。
听完后。
李承乾欣喜地直拍案几:“杜荷,你小子脑子真灵活,给李泰镇东王的封号,恰到好处!”
“四镇之王镇守大唐四方,此想法真不错!”
激动片刻。
李承乾挑了挑眉头道:“杜荷,父皇让你把后宫嫔妃送去玉华宫,他老人家此举是不要退位?”
杜荷笑着说道:“回殿下,陛下有退位的心思,不过他老人家让您再等一等。”
“等什么?”
“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帮人跳出来。”
“也行!”
李承乾点了点头。
他猜测到父皇不太相信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会通过策反李君羡,对其进行逼宫。
既然如此,那就让父皇亲眼目睹。
到时候不需要他动手,父皇自会除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
杜荷接着提醒道:“殿下,陛下让您把众皇子和公主宣回长安,在下个月的中秋佳节举办盛大聚会,时间紧迫,您得现在下旨才行。”
现在距离中秋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通知在偏远地方赴任的皇子,一来一回时间可能刚好够用。
“行!”
李承乾是个行动派。
他当即对来济下令,让他去拟定圣旨,快速盖上太子印章后,马上派人将圣旨传出去。
忙完后。
李承乾满脸期待道:“杜荷,你此前说在中秋佳节当天,给孤一份大惊喜,现在能否透露一二?”
杜荷笑说道:“殿下,既然是惊喜,自然当天看才有效果,您要是提前知晓,那就不是惊喜了。”
李承乾撇了撇嘴:“神神秘秘。”
两人寒暄几句。
李承乾脸色凝重说道:“杜荷,孤打算在明日的朝会下旨重修大明宫,你认为谁能负责此项工程?”
“工部侍郎虞昶。”
“虞昶?”
“殿下,待虞昶完成修建大明宫,可把他提拔为工部尚书。”
“好!”
李承乾知道虞昶和杜荷交好,这些年一直配合杜荷做各种大小事情,如今还在格物院担任机械制造部主官。
让虞昶取代阎立德担任工部尚书,对自己也有利。
与此同时。
工部侍郎的办公房内。
“哈嚏~”
虞昶重重地打了几个喷嚏,他拿宽大袖袍擦了擦鼻子,满脸疑惑地嘀咕道。
“为何会心神颤动?”
“难道有好事要降临到本官头上?”
...
下午。
杜荷刚从东宫回到户部,大理寺卿孙伏伽、御史大夫唐临和刑部尚书张行成三人,联袂走了过来。
“拜见韩国公。”
一番行礼问好后。
孙伏伽禀报道:“韩国公,那360名贪墨生育补贴的世家之人,已经全部来到长安,并且犯事之人被关押进牢狱。”
“您看该如何将他们处置?”
此案大理寺早有定论,不过由于和那35名藩王有关联,孙伏伽还是来请示杜荷的意见。
杜荷微笑道:“按律处置,宣告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