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3年春,楚庄王在郢都召开庆功大会,表彰文武群臣在讨伐宋国做出的贡献。
特别是大司马公子侧,最后时刻,劝降宋国,避免了一场大战,把宋国成功拉入楚国阵营。
楚庄王很高兴,大肆赞扬褒奖公子侧,公子侧和公子婴齐都是楚庄王的弟弟,现在公子侧立下大功,于是借机向楚庄王求封赏。
公子侧道:“启禀大王,如今咱们打败晋国,宋国,我觉得晋景公不会善罢甘休。
为了安全起见,请求大王把申地和吕地划给微臣管辖,我好在那里整军备战,防止晋国南下”。
公子侧想要独吞申地和吕地,问题是申公巫臣是名正言顺的申地县尹,公子侧很明显这是对申公巫臣处处与他为敌不满,借助功劳夺取申公巫臣的属地。
申公巫臣当即出来道:“大王不可,先前斗越椒斗氏一族叛乱,就是咱们王室子弟封地太大,造成私人武装挟制王权。
现在好不容易把斗氏士族清洗,不能再把申地和吕地以私田赏赐给子反,申地乃楚国北门,需重臣镇守”为由坚决反对。
申公巫臣指出,楚成王之后有规定,凡是楚国战略重镇一律不能赏赐为私人封地。
而申地是连接中原的战略要冲,若作为私邑分封,将削弱楚国对北方的控制,且开了贵族私占要地重镇之先例,可能引发其他贵族效仿,动摇国家根基。
楚庄王权衡利弊后,采纳了巫臣建议,未将申地封给公子侧。至此,公子侧和申公巫臣彻底闹翻,两人势同水火”。
六月,楚国令尹孙叔敖去世,楚庄王只得让虞邱子暂时代理令尹一职。
公元前593年七月,周定王十四年,晋国执政卿士会,正式向晋景公提出,如今击败秦国,晋国士气大振。
主公要想恢复霸业,第一就是彻底消除边境白翟和赤狄之乱,然后下一步咱们先联合齐鲁,使得他们拥护晋国。
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先打楚国的小弟郑国,只要拿下郑国,下一步讨伐许国,到时候宋国,陈国不战而降,我们就可以夺回中原霸主地位。
晋景公和众人都一致同意士会的谋划,于是晋景公任命中军将士会为主将,中军佐郤克为副将,奉命出征,讨伐赤狄残部。
这几年,赤狄长期扰边,已然成为晋国的心腹大患 ,此前虽有荀林父于前594年在曲梁击败赤狄,并歼灭潞子国。
但潞子国赤狄剩下余部有甲氏、留吁、铎辰盘踞在屯留(先今屯留、长治一带)。仍对晋国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晋景公为复兴霸业,决意彻底平定狄患,进一步拓展晋国疆土,便将此重任交予中军将士会。
士会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他精心筹备,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
战斗打响后,老头六十多岁了,亲自擂鼓助威,鼓舞着晋军的士气。
面对赤狄甲氏的顽强抵抗,士会巧妙运用战术,灵活调配兵力,成功突破了甲氏的防线。在攻打留吁和铎辰时,他又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敌军情况,采取了奇袭与强攻相结合的策略。
历经艰苦奋战,士会终于率军成功剿灭了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等部落。
这场胜利不仅让晋国消除了来自赤狄的威胁,还极大地扩充了晋国的领土,丰富了晋国的税源和兵源,使晋国的国力得到显着增强。
同年八月,晋景公为表彰士会的卓越功勋,向周定王请命,请求周天子任命士会为成周卿士。
晋景公为了表彰和奖励士会,让士会代替自己,前去成周雒邑给周定王献赤狄俘虏。
随后周定王为了表彰士会剿灭夷狄做出的贡献,正式任命士会为成周卿士,并且第一次将只赐给王室和诸侯荣誉的黻冕礼服,直接赏赐给了士会,士会的仕途达到了人生巅峰。
回国之后,晋景公将晋国大小事务全权交给士会,并且再次赏赐士会封地-范地(河南濮阳范县)。
士会后世子孙以范为姓,士会也被称为“范武子”。
士会为了加强晋国的竞争力,执政期间,执法严明,- 整顿内政:修订法典、严明纪律,规范官员职责,提升行政效率。
- 改善外交:积极联络齐国和鲁国,重新找回晋国霸主威望。
- 大力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推动晋国经济复苏。
- 推崇德政:倡导礼治,注重教化,奠定晋国“法德兼治”的治国基调。
当时晋国内乱造成势力内耗,面临一些盗贼问题,盗贼较多,士会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将缉盗科条尽行删减,专以教民劝化为主。
士会执法严明,当年他在秦国时候,那些盗贼活不下去,全部逃亡到了晋国。
现在士会成为晋国中军将,执政卿,三军元帅,兼任太傅和士官。
于是他制定一系列刑法,并且明确告诉盗贼,限他们一个月时间,逃离晋国,否则抓住之后,一律处死,于是晋国盗贼纷纷逃亡秦国,士会这是一举两得,把自己的麻烦扔给秦国,扰乱秦国国家安定。
同时,士会向晋景公请命,前去成周雒邑学习周礼,改编晋国人奸诈,无信,无德,。不知礼法的不好印象。
士会学完回晋后,讲习汇编了夏、商、周三代的典礼,恢复了晋文公所制订的执秩之法,以此作为晋国的法度,史称“范武子之法”。
他的举措使晋国在动荡中保持霸主地位,其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些完成之后,晋国国内开始出现繁荣,邲之战战败和先谷之乱造成的不良影响正在逐步消失,晋国势力再次大增。
士会看到秦国被击败后,短时间不会在和晋国对抗,于是士会便建议晋景公,开始会盟诸侯。
晋景公立即同意士会的意见,士会告诉晋景公,目前齐国和楚国关系密切,齐国当时为了拿到莒国土地,在晋国和楚庄王较劲时候,虽未明确倒向楚国和他公开会盟。
但是齐国对外宣称不站队,在晋楚之间保持中立,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就像当年城濮之战的秦国态度,晋国一旦发生不测,齐国一定会联手楚国攻打齐国,所以一定要让齐国倒向晋国。
欢迎阅读下一章,郤克使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