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公正要决定发兵救宋,突然有人出来反对,此人正是晋国大夫伯宗。
大夫伯宗神色凝重地说道:“大王,臣以为不可救宋。”他微微一顿,见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继续说道:“如今宋国距离晋国路途遥远,听说楚庄王已经征调接近四万大军围攻睢阳城。
古人云,‘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晋国距离宋国遥远,等我们大军赶到,有可能宋国已经投降,对此我们是“鞭长莫及”。
这个时候我们和楚庄王打还是不打,打的话,楚国如今强盛至极,上天似乎都在庇佑他们,邲之战咱们多一倍兵力都输给楚国。
现在一路赶到宋国,将士们疲惫不堪,而楚国则以逸待劳,又紧挨着他们楚国,就算他们和我们对垒,我们也耗不起啊!
不打的话,劳师远征,无功而返,这颜面何存。
所以我们此时救援宋国,与楚国对抗,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况且晋国虽强,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若贸然出兵,途中恐遭楚军伏击,后果不堪设想。
别忘了还有西部的秦桓公,他可是一直盯着我们晋国,我断定秦国和楚国这次一定是商量好的,晋国只要出兵,秦国一定会趁机入侵晋国”。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有的大臣微微点头,暗自赞同伯宗的观点;有的则面露不满,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这时,大夫解扬挺身而出,大声反驳道:“伯宗大夫所言差矣!宋国与我国向来交好,如今他们有难,我们若坐视不管,日后如何在诸侯间立足?”
解扬情绪激动,声音都微微颤抖,“楚国虽强,但我们晋国也绝非软弱可欺。只要我们精心谋划,未必不能与之一战!”
伯宗却不为所动,冷静地回应道:“解扬大夫,话虽如此,但如今楚国士气正盛,且准备充分。而我国刚刚平定先谷之乱,元气大伤,并且西边有虎狼之师秦国,此时出兵,实在是风险太大。”
两位大夫针锋相对,各执一词,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
晋景公坐在王座上,眉头紧锁,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十分纠结。
他深知伯宗所言有理,楚国如今实力强大,晋国确实不宜轻易与之正面交锋;但解扬的话也不无道理,若不救宋,晋国的声誉必将受到严重损害。
此时晋景公看到士会默不作声,嘴角微笑,似乎是已经有了万全之策,于是道。
“老太傅可有良策” 。
士会道:“微臣以为,楚国虽强,晋国也不弱,我们毕竟还是周天子册封的霸主。
微臣以为,宋国必须救援,要是宋国倒了,对于晋国极为不利 但是秦国确实是个大隐患,我们不得不防”。
不如这样吧!咱们先派使者前去宋国,告诉宋文公,让他立即组织军队,死守睢阳城,只要他们守住睢阳城,挫一挫楚庄王锐气。
我们这边大军马上增援,到时候晋宋联手,定能击败楚庄王,我们这边赶紧调集军队,重点布防西线,然后再派兵救援宋国。
散朝后,士会拉住荀林父,然后私下去见晋景公,士会告诉晋景公,宋国不能去救。
晋景公大吃一惊,那为何你在朝堂上却说要救援宋国。
士会道:“秦国这次一定和楚国联手对抗晋国,我们劳师远征去宋国,占不到一点便宜,反而晋国会遭受秦国攻击的危险。
我之所以那么说,是为了给宋国使者打气,我们派人去宋国,告诉宋文公死守睢阳,这样可以消耗楚庄王的军事实力。
我们大军表面上大张旗鼓出去救援宋国,然后偷偷部署在西线,秦国只要敢入侵晋国,定然给他点教训,让他们秦国以后老实点”。
晋景公道:“那派谁去宋国送信呢!”。
士会笑道:“解扬大夫可以前往,他忠心耿耿,正直无私,他去送信宋国人定然相信,晋国援兵不久就会赶到,他们才能死守睢阳”。
晋景公于是就要宣召解扬,告诉他让他去宋国送信,士会赶紧道。
“国君记着,千万不要告诉解扬实情”。
晋景公道:“这是为何?”士会道:“解扬正直无私,把实情告诉他,他一定不会撒谎,到时候就麻烦了”。
于是晋景公委派解扬立即赶往宋国,告诉宋文公晋国援兵马上就到,让他们死守睢阳城。
解扬怀揣着晋景公的密令,立即火速赶往宋国,但是晋国前往宋国,是要过境郑国。
一到郑国境内,立即被郑国军队截获,解扬被押到都城新郑,交给郑襄公。
如今的郑国,在邲之战之后,为了自保,已经彻底投靠楚庄王,作为楚国附庸,郑国也是不遗余力的讨好楚庄王。
郑襄公一心只想讨好楚庄王,现在抓到了晋国使者,截获了晋景公的信件,原来是晋国要出兵宋国,先行让解扬送信,让宋国人死守。
郑襄公正想讨好新主,这简直就是个良机,于是便将解扬五花大绑,押送到了楚庄王的大军营帐之中。
楚庄王得知抓住了晋国派往宋国的使者,顿时喜出望外。他端坐在营帐的主位上,看着被押进来的解扬,立即满脸堆笑说道:“解扬大夫,久闻大夫乃是睿智之人。
今日你既已落在我手中,不妨听我一言。只要你按我说的做,我不仅可以饶你不死,还会给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解扬冷冷地看着楚庄王,心中暗自警惕,却佯装镇定,问道:“楚王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楚庄王满意地点点头,缓缓说道:“很简单,我要你现在登上耧车,告诉睢阳城内的宋国人。
晋国根本不会派援兵来了,让他们趁早投降,莫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只要你办成此事,金银财宝、高官厚禄,任你挑选。”
解扬心中一惊,他深知这是楚庄王的诡计,若真按他说的做,不仅会让宋国陷入绝境,更会辜负晋景公的信任和重托。
但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假意犹豫了一番,才装作勉强答应道:“楚王所言极是,如今我落在您手里,也只能听您的安排了。只是希望楚王言出必行,莫要食言。”
楚庄王见解扬答应,心中大喜表示:“咱们都是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于是楚庄王命人准备耧车,带着解扬来到了睢阳城外。解扬深吸一口气,缓缓登上耧车,心中暗自盘算着对策。他知道,这是他唯一能向宋人传达真实消息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欢迎阅读下一章,解扬使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