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封帛书或许是个例,但是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发现了三封不一样的帛书,而这三封帛书说的同样一件事情。这样的事情一定会让人深思。
“这一定是上天的预兆。”经学大家乔玄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这一次他并没有像上一次一样,将这样的观点“分享”给那些凉州人,让那些凉州人上书,而是他果断召集了大汉的那些“专家学者”,对战国帛书上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他们讨论的是如此的激烈,以至于整个洛阳都知道他们讨论的事情,甚至有两个经学“大家”因为对于战国帛书上的事情理解有些偏差,而动起了手。
而在寿无疆的管理下,洛阳的治安一直是稳中向好的,毕竟如果寿无疆的城防军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不是一般的问题了,就需要张济的手下重拳出击了。
再凶狠的贼人也没有张济手下的西凉铁骑凶狠,再大的后台也没有张济身后的董仲颖大。
所以洛阳的治安一直很不错,特别是董仲颖越是在战场上有优势,洛阳的治安就越好。当曹操大破高句丽,找到了战国帛书之后,洛阳的治安已经好转到了古代盛世才有的景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
两个经学大家打架的原因很快就被寿无疆知道了,他们打架的原因是对于战国帛书上的文字“秦王兴”,究竟用的是金文还是用的石鼓文存在分歧,双方谁有说服不了谁,最终只能够用拳头来决定输赢。
毕竟剑击之术也是君子所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没有剑用拳头也是可以的。
如果按照过去的做法,寿无疆绝对会和一个稀泥,毕竟这是一件小事情,甚至连寿无疆自己都不会出面,他手下的人足够处理这样的事情。
但是寿无疆凭借着他出色的政治敏感度,一下子知道这样的事情不简单,甚至他马上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那就是秉公执法。
两个斗殴的经学大家直接被城防军扣留了,关于为什么扣留这两个人,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寿无疆在报告上写的一清二楚,为什么处理,处理到什么力度,全部都有大汉的律法进行背书。
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幕后推手,这件事情迅速的在整个洛阳进行传播,而平时负责打击流言蜚语的城防军对于这样的事情充耳不闻,甚至这样的流言蜚语中还包括了不少城防军的部分。
和流言差不多同时而起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从洛阳的烟花之地里传来了新的评书,是讲述着西域王允的手下那两个校尉和蛮族女人如何攻破精绝国的禁地,发掘出神秘战国帛书的。
这样的评书非常的新颖,也很快在洛阳传开了,甚至专门有人不是为了去看舞女,而是为了听评书去了烟花之地,比如贾诩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义山,如果大汉的局势稳定,我们绝对不会是王子师的对手。”贾诩一边听着评书,一边对身边的杨阜说道。
杨阜点了点头,他的确有些小看王允了。王允做事比乔玄,还有乔玄身后的曹操稳重的太多了,同样是造势,乔玄刻意的痕迹太明显了。
现在看来,如果在太平时间,他真的不是王允的对手,在政治上王允比他强多了。
至于为什么认定是王允而不是其他人,这样的事情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王允是西域官职最大的人,再加上洛阳的烟花之地和王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关系。在这个时代可不讲究做好事不留名,对于拥立的事情,不仅好事要做,更要让别人知道好事是你的做,不然不就白拥立了吗?王允自然不可能遮遮掩掩。
“现在秦王的大势已成,我们什么时候上书呢?”杨阜问贾诩道。
贾诩却笑着摇了摇头:“这一次我们不需要上书。”
在杨阜不解的眼光之中,贾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贾诩觉得这一次不该由凉州人上书,他们想要的是权力平稳的过渡,而不是一场逼宫或者是政变。如果他们再一次上书,会给陛下一种逼宫的感觉,但是将那些评书当做坊间的笑谈告知陛下,那么至少在感官上对于陛下来说会好很多。
而且,王允也已经开始这样做了。王允亲自写信给了张济,因为张济的妻子邹氏和现在的皇帝刘懿的一个妃子关系不错,他想要通过这个关系,将坊间的评书内容送到刘懿的耳边。
对于王允的要求,张济并没有让邹氏第一时间答应下来,而是询问了贾诩。在听从了贾诩的意见之后,方才答应了王允的要求,于是才有了贾诩不需要上书的做法。
“这些并不足以让陛下做出决定。”杨阜说道,“宫中的传闻陛下可以当做不知道。”
贾诩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并没有错,这样并不足以让陛下下定决心,所以我们还需要做另外一件事情。”
杨阜有些疑惑,在他的眼中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几乎就做了。
“寿无疆是一个稳妥的人,有些事情他不会参与的太深,”贾诩说道,“或许这就是他这么多年以来在洛阳屹立不倒,也是我们放心将洛阳城防军交给他的原因,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做的还不够多。”
“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上如此四平八稳的文书,将大儒打架这样的事情就这样放过去,而是要追究其背后的原因。”贾诩道,“这两个辩经的大儒究竟谁对谁错还没有定论,学术上的事情怎么可以如此的马虎。”
杨阜很快就知道了贾诩所谓的如此马虎是怎么一回事情了,更是知道了贾诩的后手。
贾诩竟然组织了洛阳附近的孝廉和名士,让他们上书,请朝廷对于战国帛书上的内容进行认定,甚至为了这些上书,还让公车署的人派人去接。
在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之下,刘懿彻底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而在这样的气氛之中,董仲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