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建自供有机菜,作为新成立的莘河市葛根浩养老院,一时是不具备条件的,此间仍由初寒妞商贸公司提供,允许其有个过渡。
既然授权,名义上就是初寒妞商贸公司旗下的实体业,下属企业有困难,总部理应协助解决。
一个月后葛根浩养老院开业,场面宏大,气派非凡,仪式结束,邀请所有嘉宾,其中还赠送一张优惠卡,即持卡前来养老院入住可享受三个月的九折缴费优惠。
午间宴会上初寒妞也喝了酒,缪艳芳开车,散席后葛根浩安排养老院床位休息,约定午休后有要事相商。
不好马上回旺顺镇,只好到养老院暂作休息,下午四点前,初寒妞与葛根浩会面。
葛根浩:“耽误您回去了,是这样的,不想单建大棚种有机菜,有意请您的有机蔬菜基地常年特许供菜,运费由我出,旺顺镇后山村到莘河市距离不过百十里,开车也快。”
初寒妞:“原来这事,又不是什么大事,刚才吃完饭你说一声也就定下来,我还以为啥事呢。”
葛根浩:“我没有精力管理大棚种植,就想着省点事,多支出一块成本就多支出一块,大不了砍掉一块利润。”
初寒妞:“那样吧,这件事我来解决,我看你心思也不在这上面,几个月后就可当地供菜,能节约一块不菲成本,该省还得省。”
初寒妞坐在回旺顺镇的车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与葛根浩商谈时提到的莘河市的情况。
那片广袤的郊区土地,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充满了无限的潜力。初寒妞越想越觉得在莘河市建大棚是个绝佳的主意,那些即将拔地而起的大棚里,会种满新鲜的有机蔬菜,不仅能满足葛根浩养老院的供菜,还能带动当地的菜农致富。
回到旺顺镇后,初寒妞立刻着手准备在莘河市建大棚的相关事宜。
她让缪艳芳起草了一份关于包销大棚有机菜的消息通告,内容详细地写着:“本公司现推出一项利民计划,菜农可在莘河市郊区自建大棚,所产有机蔬菜全部由商贸公司包销,此次接受大棚数量为二十座。”
这份通告一经发布,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该市周边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
莘河市郊区的村民们看到这个消息后,都炸开了锅。许多村民都对这个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个简陋的农舍里,村民王大山正坐在破旧的木桌前,看着那张从商贸公司拿回来的通告传单,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对妻子湘英说:“孩儿他妈,你看这个消息。这要是能包销咱们种的菜,以后的日子可就有盼头了。”
湘英有些担忧地说:“这能是真的吗?不会是骗人的吧?”
王大山挠挠头:“我看这初寒妞商贸公司挺有名气的,应该不会骗人,我想打电话问问。”
像王大山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初寒妞商贸公司的联系电话几乎被打爆了,负责接听电话的小彭忙得不可开交。
“您好,这里是初寒妞商贸公司。”
“喂,你好,我是莘河市的村民,我想问一下这个包销大棚蔬菜的事儿,真的是只要我们种出来就能收吗?”
“您好,是的,不过需要经过我们公司的审核确定。一旦确定,就会签订合同。之后按照我们的要求种植有机蔬菜,期间我们会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在收购前会做技术检测,如果不符合含量要求,我们会拒绝接收的。”
另一边,初寒妞也没闲着。她和公司的团队正在商讨审核的标准。
“初总,我觉得首先要考察菜农的种植经验,毕竟有机蔬菜的种植要求比较高。”公司的技术顾问老张说道。
初寒妞点点头:“张工,你说得对。还有他们的土地条件也很重要,要确保能达到有机种植的标准。”
几天后,初寒妞决定再去一趟莘河市。她带着团队来到了莘河市郊区,实地考察那些有意向的菜农的土地情况。
他们首先来到了王大山家的田地。王大山看到初寒妞亲自来了,既紧张又兴奋。
初寒妞看着这片土地,问道:“你这块地之前有施过什么化肥吗?”
王大山赶忙回答:“初总,之前施的都是农家肥,我知道有机蔬菜不能用那些化学肥料。”
初寒妞又问了一些关于种植计划和水源的问题,王大山都一一作答。
接着,初寒妞他们又走访了好几家。每到一处,她都认真地考察、询问。
回到公司后,初寒妞和团队根据考察的情况开始筛选。那些符合条件的菜农接到了公司的通知,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初寒妞商贸公司签订合同。
王大山也在其中,他拿着笔,手微微颤抖着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份合同,更是他和家人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
随着合同的签订,莘河市郊区的二十座大棚开始动工建设。初寒妞商贸公司也按照约定,派遣技术人员前去指导菜农们种植有机蔬菜。
菜农不怕怎么种,种什么,而怕的是销路,有了销路,甩开膀子种好菜是一件不能再容易的事,多数村民种了几十年的地,种菜也是轻车熟路。
当初寒妞向葛根浩通报,决定在莘河市郊区西青龙村建二十座大棚种植有机菜时,他几乎惊呆了,居然初寒妞商贸公司一分钱不花,竟然号召村民自掏腰包扣了大棚。
效率之快,大大出乎葛根本的意料,这些大棚生产的有机菜将直供他的养老院,可以使他省点一大块进菜成本,作为冠名授权公司没有因为养老院只困坐视不管,而是从他的利益出发,把供菜之难题解决了。
不花钱也把事办了,这就是经营策略的神奇力量,各取所需,合作双赢,初寒妞把商道研究得出神入化,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令葛根浩叹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