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来养老院,欢迎还来不及,但眼下拟投入使用的房间还在装修,要是具备招住老人条件,起码得一个月后。
那个老太太遗憾地离开,不过第二天她又来了,她提前结束了上家养老院,回到自己家,静心等待她看好的李宏养老院。
在李宏养老院,有好几个老人是从别家养老院过来的,他们是看好李宏养老院的服务和名气,尤其是伙食配用的蔬菜都是有机菜。
从“老人之家”养老院,一下来了好几个老人到李宏养老院,把那家老板蔡大翠气坏了,她也到李宏养老院过来看过,相比之下,差距很大,她家的养老院价格又贵,吃的又不好,既然有更好的养老院,走人也属正常。
心中的怨恨越发膨胀,蔡大翠找来她弟弟蔡全合计,怎么能出口恶气,不然心里憋得慌。
夜里蔡全骑着一台破自行车,来到李宏养老院门前,从地上捡一块石头,投向电子屏幕广告牌,哐当一声砸出个大坑。
这还不算完,又到后院,爬上围墙,向院内老人居住的房间投掷石块,几块玻璃被打碎,之后他逃之夭夭。
发生被砸事件,把老人吓得够呛,纷纷找值班人员换房间,李宏在家接到电话,火速来到养老院,一看情况,知道是有人故意所为,马上报了警。
站在被砸坏的电子屏幕广告牌和满地碎玻璃前,李宏眉头紧皱。警察很快就到了现场,他们仔细地勘查着,询问着值班人员当时的情况。
李宏一边配合警察调查,一边安抚着受惊的老人们。他对老人们说:“大家不要害怕,我们一定会尽快处理好这件事,保证大家的安全。”
老人们看着李宏镇定的样子,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
警察经过一番调查后,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恶意破坏事件。他们对李宏说:“李同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应该是有人蓄意为之。我们会调取附近的监控录像,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那就麻烦你们了,警官。我也觉得这不是偶然事件,肯定是有人对我们养老院心怀不满。”
在警察回去调取监控录像的时候,江莲也赶到了养老院。她焦急地问李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会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李宏把事情的大概情况告诉了她:“我怀疑是竞争对手干的,那个‘老人之家’的蔡大翠因为我们这儿拉走了她好几个老人,她心里怨恨,应该是她找人来报复的。”
江苏瞪大了眼睛:“她怎么能这么做呢?这也太过分了。”
过了一会儿,警察过来了,他们对李宏说:“李同志,我们查看了监控录像,虽然画面有些模糊,但是我们基本锁定了一个嫌疑人。他骑着一台破旧自行车,特征比较明显。我们会根据这个线索进行排查的。”
“谢谢你们,警官。希望能尽快找到这个人,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蔡大翠和蔡全以为他们做的事情神不知鬼不觉,还在暗自得意。蔡大翠对弟弟说:“老弟,这次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看他们还敢不敢抢我的生意。”
蔡全却有些担心:“姐,要是被发现了怎么办?”
蔡大翠哼了一声:“黑天,那儿也挺暗的,又没人看到,谁能想到是你干的。”
然而,他们低估了警方的能力。没过几天,警察就根据线索找到了蔡全。当警察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被吓得脸色苍白,腿都软了。蔡全被带到了警察局,很快就供出了他姐姐是主谋。
蔡大翠也被传唤到派出所,她还试图狡辩:“你们凭什么说是我干的?我什么都没做。”
警察严肃地说:“我们有证据,你弟弟都已经交代了。你因为嫉妒李宏的养老院抢了你的生意,就指使你弟弟去破坏,这是违法行为。”
蔡大翠听了,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低下了头。
李宏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感到特别的高兴。他对妻子说:“其实我并不想把事情闹成这样,大家都是做养老院的,应该互相竞争,但是要良性竞争,不应该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江尚说:“是啊,不过现在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也算是给我们一个公道了。”
事后李宏去看望那几个被惊吓的老人,对他们说:“大家放心,破坏我们养老院的人已经被抓住了,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会加强安保措施,让大家在这里安心养老。”
在小镇上,养老院的故事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充满了竞争与兴衰。
“老人之家”养老院尽管风光的日子不复存在,经营上还能维持,可自从老板蔡大翠与其弟蔡全对李宏养老院做出那件蠢事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们合谋破坏李宏养老院的丑闻,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这对于“老人之家”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自残。
蔡大翠和蔡全被罚款,还要包赔李宏养老院的损失。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还蹲了几天拘留。
从拘留所出来后,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走在小镇的街上,总能听到背后传来的指指点点和低声议论。
“看,就是那姐弟俩,心眼坏透了,干那种缺德事。” “这种人开的养老院,谁敢把自家老人送去啊。”
“老人之家”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原本住在里面的老人,有的直接退住,有的则是等到合同到期后陆续走人。
蔡大翠试图挽留,她满脸堆笑地对一位想要离开的老人说:“大爷,您再考虑考虑呀,我们这儿以后会改进的。”
老人却摇摇头:“你这人心都不正,我们住着也不踏实啊。”
蔡大翠看着越来越空的房间,心中满是绝望。她也想改变现状,可她之前根本没有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净想着用旁门左道去打压竞争对手,现在想挽回已经来不及了。
经营越发惨淡的“老人之家”,最终只能选择对外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