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思发蹬着满载“破烂”的三轮车,晏清摇着轮椅不紧不慢地跟在旁边。
这奇特的组合一进胡同,就引来了不少邻居的目光。
“哟,清儿,你这是……把废品站搬回家啦?”住在胡同口的张婶最先开口,眼睛好奇地往三轮车上瞟。
“晏家小子,买这些破铜烂铁能做啥?是不是缺钱花了?跟大爷说啊!”热心肠的李大爷也跟着问道。
面对七嘴八舌的询问,晏清只是侧过头,对着邻居们温和地笑了笑,并不接话。
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让人捉摸不透的淡然,仿佛他买的不是一堆废品,而是什么旁人看不懂的宝贝。
伍思发倒是扯着大嗓门帮腔:“你们懂啥!咱们晏清这是要干大事的人!”
邻居们见状,虽然满心好奇,也不好再追问,只是私下交换着眼神,心里都犯着嘀咕:这晏家小子,自从摔了腿之后,人是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
三轮车停在院门口,伍思发帮着把东西一件件卸下来,很快就在院子里堆起个小山。
送完东西,伍思发便离开了。
陆佩慈听到院子里的动静,从屋里出来,一看这阵仗,手里的菜篮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清、清儿啊...你买这些破铜烂铁,打算做什么?”她看着那堆锈迹斑斑的零件,声音都在发颤。
她家孩子不会是受打击太严重,彻底疯魔了吧。
晏志高却蹲下身,饶有兴趣地拿起一个零件:“这好像是一些机械零件吧?”
“对的,爸,还是您懂行啊。”晏清夸赞道。
晏志高得意一笑,“那是,年轻的时候,我也在零件厂工作的好不好,你这是打算弄点什么东西呢?”
“之前跟妈说过,我想尝试制作自动轮椅,要是做出来了,以后也不用妈带我出门了。”
“嚯,我儿子还懂这个呢,那你可得好好干,万一成功了,那搬了不少人哩。”
陆佩慈站在一旁,几次想插话,却又害怕打击自己儿子的积极性,只好作罢。
刚好姜欣悦从娘家回来,一脚踏进院子,就被眼前这堆“破烂山”惊得捂住鼻子,尖声道:“天呐!怎么什么垃圾都往家里搬?这味儿也太冲了!”
晏家乐却一点不嫌脏,乐呵呵地蹲在爷爷身边,伸出小手就想摸一摸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零件。
“哎哟我的小祖宗!”姜欣悦吓得脸都绿了,一个箭步冲上去,拎起晏家乐,“快离远点!这上面都是细菌,碰了要生病的!”
晏家乐奋力挣脱妈妈的手,紧紧攥住一个齿轮,仰起小脸好奇地问:“爷爷,这个圆圆的叫什么呀?”
晏志高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这叫齿轮。你小叔啊,就是要用这些宝贝,给变出个厉害的新轮椅呢!”
陆佩慈忧心忡忡地压低声音,“儿子,妈知道你是想干点事情,可这些东西费不少钱吧,你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万一......”
“妈,”晏清温和地打断她,“您信我一次,我之前上学的时候研究过这方面,只是一直没能上手实践,现在我有大把的时间,为什么不研究一下呢。”
原主上过大学,正好有个合适的借口。
反正也没人知道他在大学看过什么书。
晏志高在一旁劝说道:“孩子想捣鼓就让他捣鼓吧。”他拿起个变压器在手里掂了掂,“总比整天关在屋里强。”
姜欣悦在一旁看着那堆破烂,想到那笔巨款就像流水般被这么浪费,心疼得直抽抽,忍不住阴阳怪气:\"爸,这些破烂能有什么用?二十万的赔偿金就是这么打水漂的?\"
“嫂子,”晏清突然抬头,面无表情地回应,“这赔偿金怎么用,是我的自由,您不用担心我。”
这话直白得不留任何情面,姜欣悦被噎得脸色一阵青白。
她强压下火气,眼珠一转,立刻换上一副关切的口吻:
“弟弟,嫂子也是为你好。你说你买这些……还不如用在正道上。你看你也到年纪了,该成个家了。嫂子认识不少好姑娘,比如我堂妹佩佩,人长得水灵又懂事……”
“不必了。”晏清甚至没等她说完便直接打断,“我目前没有这个打算,不劳嫂子费心。”
接连两次被当面驳回,姜欣悦脸上彻底挂不住了,站在那里进退两难,憋得满脸通红。
她强扯出个僵硬的笑:“算了,你不愿意就不愿意吧,嫂子又不能逼着你娶别人,只是等以后你年纪越来越大,那可就不好找姑娘了,你自己好好想想。”
就晏清这个花钱的速度,等到以后,怕是穷鬼一个,到时候肯定没有人愿意嫁给他,还不如给家乐买套房呢。
但看着旁边面色不虞的公婆,再想到昨天的教训,姜欣悦到底没敢把这话说出口,抓起晏家乐就往房间里躲。
“我听说捣鼓这些玩意儿得有个专门的地方,”晏志高倒是兴致勃勃地打量着那堆零件,“咱们家就三间房,加上厨房厕所,院子也窄巴。儿子,你打算在哪儿折腾?”
晏清指了指院子角落摆放工具的棚子,“就那呗,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可以了,反正每天我都会把东西带回房间,不影响。”
“那行,我给你收拾收拾。”对机械也很感兴趣的晏志高迅速起身,三下五除二就把棚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那我可就等你的好消息了。”晏志高拍了拍晏清的肩膀,“不过要是不成功也没关系,爸对你的要求一直都不是出人头地,只要你能快快乐乐的活着,我跟你妈也就放心了。”
晏清心里一暖,“谢谢爸,不过我肯定能成功的,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一连七天,晏清都雷打不动地投入到自动轮椅的制作中。
而晏清要做自动轮椅的消息,经过姜欣悦“不经意”地宣扬后,在街坊间传得沸沸扬扬。
这事一下成了胡同里最热门的谈资,引得不少好奇的邻居都想寻个由头,来晏家院里亲眼瞧瞧这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