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马线是这座城市最灵动的动脉。银灰色的轨道如淬了光的蛛丝,在摩天楼宇间轻盈穿梭,时而掠过云端,时而潜入霓虹深处。每列“飞马”都是流线型的银白躯体,车头微微扬起,仿佛随时要挣脱地心引力。当它以时速三百公里掠过玻璃幕墙,会在墙面投下转瞬即逝的银蓝色幻影,像一条惊醒的闪电。
黄昏时分,轨道会泛起薄暮紫的光晕。列车裹挟着晚归人的倦意与期待,在楼宇峡谷间划出优美的弧线。有人说曾在暴雨夜见过飞马线的奇观——轨道通体透亮,列车化作发光的游鱼,在雨幕织成的水幕中破浪前行,车轮溅起的不是水花,而是细碎的星子。
最动人的是子夜的末班车。它载着零星乘客,像一枚孤独的银色箭矢,穿透沉沉夜色。轨道尽头的维修站总亮着暖黄的灯,远远望去,仿佛神只为疲惫的飞马准备的马厩。小林在第三个巷口停下时,夕阳正把那块歪斜的路牌染成蜜色。铁皮牌上“飞马线”三个字被岁月啃得边角发毛,“飞”字的撇捺像两缕扬起的鬃毛,“马”字的竖弯钩拖成一道淡青色的弧线,倒真有几分腾跃的模样。
路牌后是条窄巷,青石板缝里嵌着陈年的香樟叶。她往前走了三步,就听见修表铺的木门“吱呀”一声。橱窗里的旧钟摆还在晃,玻璃蒙着层薄灰,映出她身后帆布包上磨白的月亮图案。墙皮剥落的砖墙上,钉着张褪色的红漆木牌,毛笔字写着“老周修表”,旁边用粉笔补了行小字:“今日修机械表”。
“咔嗒。”修表铺里传来齿轮咬合的轻响,混着老木头和防锈油的气味漫出来。她停在橱窗边,看见柜台后坐着个穿蓝布衫的老人,老花镜滑在鼻尖,正拿镊子夹起枚比指甲盖还小的齿轮。收音机藏在堆满零件的木箱上,咿咿呀呀唱着三十年前的评弹。
风卷着片半枯的梧桐叶擦过她脚踝,她低头,发现自己的白球鞋尖沾了点泥——来时在巷口踩到的,那丛从石缝里钻出来的野菊。她抬手把被风吹乱的碎发别到耳后,指尖触到路牌背面的刻痕,是几道浅浅的横线,像小孩子画的简笔马。
“姑娘,要修表?”老人忽然抬头,老花镜后的眼睛眯成两道缝。
小林摇摇头,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指尖在封口顿了顿。信封里是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年前的秋阳下,穿的确良衬衫的少年站在同一个路牌下,右手举着块刚买的绿豆冰,嘴角沾着白霜。照片背面有行钢笔字:“等我回来,就在飞马线老周修表铺隔壁,开家花店。”
她把信封按在胸口,听见评弹唱到“长亭外”,尾音颤得像蛛丝。远处,卖桂花糖粥的梆子声“笃笃”敲过来,混着老人轻咳的声音,在飞马线这条不足百米的巷子里,一圈圈荡开。街角的花店总在清晨最先醒过来。玻璃门被晨雾吻出一层薄水汽,金桂的甜香混着百合的清冽,从门缝里溜出来,勾着路过的人往里面望。木质花架上摆着刚到的洋桔梗,粉白的花瓣卷着边,像被揉皱的情书;旁边是几束深红色玫瑰,花刺上还挂着露珠,衬得绿叶愈发鲜翠。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正蹲在地上修剪向日葵,指尖沾着黄色的花粉,她哼着不成调的歌,剪刀“咔嚓”一声,多余的枝叶便落在竹编筐里。穿校服的女孩踮脚够窗边的小雏菊,发梢蹭到垂下来的紫藤花串,她小声问:“姐姐,这个能养多久呀?”姑娘直起身,把雏菊用牛皮纸包好,塞了一小包营养液:“每天换次水,能陪你到周末呢。”阳光慢慢爬进店里,落在姑娘的发辫上,也落在玻璃罐里插着的满天星上,细碎的光斑随着风晃啊晃,空气里都是温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