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一听朱家溍说起缪崇勋,心里暗自嘀咕:这缪老头在国外可是见过自己的,他当时怎么就没提起和朱伯伯联系过呢?
寒暄几句后,杨明试探着问:“伯伯,这次国内发生的事,您看……是不是也有岛国人的影子?他们现在表面上不是一直叫嚣着要和咱们友好吗?”
朱家溍闻言,缓缓叹了口气:“你要明白,纵观历史,岛国人在对华关系上,向来具有极其鲜明的两面性。甚至可以说,他们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典型代表。
早在汉唐时期,他们对华夏文化心存倾慕,多次派遣使者前来学习,并请求华夏皇帝赐名。
光武帝时期,正式赐予他们‘倭奴国’名号,并颁发了一枚金印,这就是着名的‘汉倭奴国王印’。
后来,他们了解到‘倭’字在汉语中有矮小、猥琐之意,觉得有损颜面,便再次请求更改国名。
到了则天时期,朝廷同意他们使用现在的‘日……’这一国名。他们如获至宝,将其沿用至今。”
说到这里,朱家溍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凝重:“到了明朝,情况就变了。倭寇开始屡次侵犯我华夏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成为当时我东南沿海心腹大患。
这说明,一旦他们羽翼稍丰,或者觉得有机可乘,便会露出獠牙。”
他看着杨明,继续说道:“更具代表性的是丰臣秀吉,他统一岛国后,他明确提出了以泡菜国为跳板,进而征服我华夏的狂妄计划。
他甚至宣称:‘吾欲假道泡菜国,直入于明,使其君为臣,其地为郡县。’
这场战争,虽然最终以明朝和泡菜国联军胜利告终,但它彻底暴露了岛国觊觎我华夏的狼子野心,这是他们对外扩张的一次重要尝试。”
朱家溍最后总结道:“后来的历史你应该都清楚。二战后,他们战败投降,却很快在美帝的扶持下发展起来。
如今,我们华夏国力也今非昔比,国防工业水平足以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很清楚,再想通过传统的战争手段来征服我们,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朱家溍顿了顿,语气更加严肃,“他们改变了策略,开始采用各种隐蔽手段进行渗透。这次发生的事情,已经充分暴露出岛国一些政客和势力,依然抱有‘亡我之心’。”
杨明听得心头一震动,正欲开口,却听朱家溍话锋一转,语气稍缓:“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方面的情况,并且掌握了不少线索。
接下来,应该会有相应后续动作。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不要和那个八郎走的过近,凡事多留个心眼。”
杨明舔舔嘴唇,真想说点什么。但他考虑到朱家溍本人性格立场,还是忍住没吭声。
有关部门关注又如何?后来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人家这一套渗透是成功的。自己穿越前,社会上流传出多少“精岛国”分子!
这事儿提起来窝心,他已经明白什么叫小人物的:无能为力。
泱泱华夏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治理起来难度相当大。加上人口素质问题,出一些民族败类也在所难免。
“你爸在那边怎么样?他这一出去就是一年多。我俩很少通电话,这心里面,还挺挂念他。”朱家溍问起杨建军情况来。
杨明忙道:“我爸挺好的,原本他年前就想回来,后来给他定了两套新假肢,等装好后……国内已经断了航班。我估计,航班重新开通后,他就能回来。”
说完,他心里暗自吐槽:我爸他才不乐意回来呢!那位吴姨对父亲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两人如今的关系,明眼人一看便知。父亲在那边的生活,用“乐不思蜀”来形容,恐怕再贴切不过了。但这些话可不能对朱伯伯说。
杨明收起思绪,脸上露出一个略显无奈的笑容,端起茶杯掩饰过去。
“回来后,有什么打算?你那个铺子开了没有?”
面对朱家溍的询问,杨明叹息道:“现在这种环境,哪有什么打算。本来开工的项目,都已经停工。铺子就是开门,街上也没个人影,开也白开。我寻思着,等过段时间,再开门营业不迟。”
朱家溍听后沉默良久,目光深邃望着窗外,缓缓点头:“等等也好,大环境还不透。前几年放的太过,也该收一收了。一张一弛,治国之道。”
杨明若有所思,朱家溍的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伯伯说得对,我确实需要沉下心来,好好规划一下。”
两人又聊了些近况,从国际局势谈到民生百态,朱家溍见解总能一针见血,让杨明受益匪浅。
眼看时间不早,杨明起身告辞:“伯伯,那我就先回去了。”
朱家溍手头有活,闻言只是点点头:“行,既然这样,我就不留你吃饭了。以后我会一直在家,你没事儿可以随时过来。
出了朱家溍家,杨明到车里又提了一包礼物,折回身来到王世襄家里。
王世襄见到杨明,立刻笑呵呵接过礼物:“小子,有心了,还没忘了我这把老骨头。你朱伯伯那里去过了没?”
“刚去过”杨明坐下来,微笑望着王世襄:“您老这身子骨看着还是老样子,看来,您老心态保持的好,没怎么变样。”
王世襄一边让杨明坐下,一边乐呵呵道:“我不像你朱伯伯心思重,我这人俗。只要一日三餐吃饱,关起门来成一统,任事儿不想。”
杨明和王世襄相处的很融洽,随意歪坐着,不像在朱家溍家里坐的板板正正,不敢有丝毫懈怠。
“您老最近收到什么好玩意儿没?”
王世襄摇摇头:“外头不平静,我一般很少出门。就是在去年偶尔闲逛,收了一把不错扇子,其它的还真没有。”
“扇子?什么样的扇子?您老嘴里能说出:不错。那肯定是真不错,能否容我一观?”杨明嬉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