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瓶白酒见了底,酒桌上也只剩下了些残羹冷炙。
郭胜利脸颊通红,舌头有点打结,摇摇晃晃起身,嚷嚷着再来一瓶。
杨明眼一把按住他:“郭哥,就到这里吧。”他笑着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坚定,“今儿晚上我还有活动,不能喝过量。等过几天我做东,咱们再找个地方,喝个痛快。”
郭胜利愣了下,转头看向一旁的钱见宸,眼神里带着几分询问。
钱见宸把杯底最后一口酒抿了,放下杯子,摇了摇头,带着几分长者的沉稳说道:“意思到了就行,今儿就到这里吧。改天我做局,咱们再喝。”
杨明确实有事要问老钱,见话头被接了过去,心里松了口气。三人又东拉西扯聊了几句闲话,杨明便起身告辞。
钱见宸也跟着站起来,郭胜利脚步有些虚浮,摇摇晃晃送他们到门口。临出门时,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拍了拍脑袋,对杨明说:“石头,你那院子大门钥匙我留一把,平时还需过去冲洗照片。”
杨明摆了摆手,不以为意说道:“你尽管留着,我平时不怎么过去。”
回去的路上,杨明看着钱见宸,开口道:“钱叔,我有话和您说,不如去您家门口找个地方坐坐?”
钱见宸看了他一眼,点头道:“行,别找地方了,就去我家吧。孩子住校,她妈回了娘家,家里清净,说话也方便。”
车一停,杨明从后备箱拿出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钱叔,一点儿小意思,不成敬意。”
钱见宸接过,笑着打趣:“你这出手可不小。这两瓶洋酒我在酒店见过,不便宜。咦,这小盒子里是什么?”
“给姑娘买的化妆品,”杨明笑着说,“听说女孩子都喜欢,就顺手买了一份。”
“嘿,我替我姑娘谢谢你了!”钱见宸喜笑颜开,“你小子年纪不大,心思倒挺细。”
两人进了屋,钱见宸给杨明倒了杯茶。杨明捧着温热的茶杯,似乎在斟酌词句。
钱见宸把礼物放在一旁,点了根烟,开门见山:“说吧,想问我什么事?”
杨明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钱叔,是关于时局的……”杨明提了几个人名,意思这几个人位置是否稳固。
钱见宸眉头紧锁,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这几人如今都没什么动静。倒是郭胜利他老子的事,我听过些小道消息,但没个准谱。”
他顿了顿,坦言道:“不瞒你说,只要我上头那位稳住,其他的事我都懒得操心。其实今晚我也想问胜利,但他那人太贼,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肯正面回答。你问的这些,我是真不清楚。”
杨明心中了然。老钱这个级别,按理说该有些风声。连他都讳莫如深,说明时局还不透。有些事情,还得等。
“看来,今年你的任务恐怕要泡汤了。您就没去征求一下上面意思?看年底能不能开场拍卖活动?”
钱见宸摇摇头:“上面事情多,整天大会开完开小会。我去过几次,就见了一回。意思让我稍安勿躁,等彻底平静了,通知我。”
结合回来后所见所闻,杨明心里已经认定,今年估计啥也干不成了。包括自己那两个已经开工的项目,不通知开工,会一直耽搁下去。
钱见宸知道杨明心里急,就劝解他:“工程项目都停了,又不是你一家,你急个什么劲儿。只怕你是担心你那个旅馆,没有外宾来旅游,生意估计够呛。”
杨明叹息道:“旅馆我倒是不担心没生意,就是再停一年,我也支撑的住。关键是……”
他欲言又止:“哎,算了,我真是有点皇上不急太监急。有些事情,岂是我一小人物操心的。既然大环境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能过一天算一天吧。”
钱见宸这里显然问不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杨明心里有数,再纠缠下去也没意义。
他起身告辞,钱见宸却抬手拦住了他:“等等,差点忘了跟你说个事儿。琉璃厂不是有开发计划吗?我听说,你那个店铺,也在规划范围里。今年应该不会有动静,”
钱见宸接着说,“但明年,差不多就要动工了。按区里的意思,私人店铺要严格审查,主要是看房产证有没有问题。
你那个铺子,以前是物资公司的地方,属于公有大产权。严格说起来,你手里的那个私有产权证,怕是经不起查。”
杨明静静听着,沉默不语。
钱见宸看着他,叮嘱道:“有空你去区里问问,了解下情况。提前做个准备,别到最后鸡飞蛋打,啥也捞不着。”
杨明点点头:“我知道了,谢谢钱叔。”
回到家中,坐下来琢磨老钱说的话,他心里有些不以为然。前世没听说这个时代就已经说话不算话,自己打自己脸的。
要是再晚几年,说不定还能引起他的重视,现在吗……且等等看吧。
看看时间还不算晚,他拿起电话拨通叶欢号码:“你回来了?啥时候回来的?”叶欢听到杨明声音,忍不住惊讶问他。
“回来两天了。”杨明靠在椅背上,随口编道,“给旅馆打电话,说你在家照顾老人,就没好意思打扰你。今晚实在无聊,忍不住就打给你了。”
叶欢捂着话筒小声说道:“我爸身体不好,他又不愿意住医院。我妈年纪大了,照顾不了他,只得我在家照顾他了。明天,明天你等我电话,我抽时间咱们见一面。”
杨明听出来叶欢说话不方便,话里还带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这让他心里怪不适应的。又说两句后,他就挂断电话。
才离开京城一年,回来后却觉得很多人和事都有了陌生感。包括在基金会见张燕和陈娟,都有些陌生感觉。
人一旦不常联系,哪怕是再熟悉的朋友,也需要时间重新找回过去的默契。
这一年里,大家都在各自的生活轨迹上前行,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想法和心境难免会有变化。
这种陌生感让杨明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经常走动才能保持畅通。久不走动,就会被时间和生活的杂草逐渐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