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见来了个大买家,她热情的把老太太请到屋里坐下,她拿个洗干净的小白碗对老太太说:“老奶奶,你还没吃饭吧,我先给你盛碗稀饭吧。”
老太太有七八十岁了,看着也是个善良之人,她见陈少梅挺着大肚子走路不方便,她就接过陈少梅的碗说:“妮儿,你的月份大了,就坐那儿歇歇我自己盛饭,你这油条铺像是今天才开业的是吧。”
陈少梅笑着说:“是今天开业的,你看连桌子板凳都没有准备好,以后还请老奶奶多给我领点顾客过来照顾我的生意。”
老太太连声说着:“中中中,看小妮儿这么和气喜笑,生意一定会做的红红火火的。”
陈少梅跟老太太攀谈了几句,她就去招呼其他来买油条的客人了。
由于今天是试营业,陈少梅就让公公只炸了十五斤面的油条和糖糕,没想到刚上满集这些油条和糖糕就卖完了。
最后盘点时,除了柴禾和油耗,十五斤面的油条和糖糕,她赚了十三斤面,将近是对半赚了,这使陈少梅和曹辉看到油条铺的前景和未来。
曹辉和陈少梅看着油条铺赚的虽然不多,但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意,逢集背集都可以开门营业。
因为陈少梅的油条铺是我给她出谋划策让她开的,所以,我也希望她的生意能够做好,否则,我的脸上也觉得无光,好像我是故意坑她似的。
因此,昨天晚上吃了晚饭我就骑着摩托车带着凤娇回家特意跟闫凤良说,让他明天带几个人过来给陈少梅的油条铺扒隔墙,垒隔墙,并给陈天鹰说明天早上用他的二五拖拉机,在我窑厂里拉八个砖头垛子卸在陈少梅的油条铺那里,然后再下河拉一车沙过去。
今天上午结束了猪娃儿行的生意后,我就来到陈少梅的油条铺询问她的生意怎么样,陈少梅高兴的说:“十五斤面的油条和糖糕,不到上满集就卖完了,看样子炸30斤面的油条和糖糕也不愁卖的。”
我对她说:“现在天冷油条也坏不了,你明天早上就炸二三十斤面的油条和糖糕,让曹辉下乡卖一部分,你在街上卖一部分。”
陈少梅说:“我们也是这样计划的。”
随后,我又到屋子里看看闫凤良他们扒墙,垒墙的情况。
闫凤良看我过来了他就开玩笑的说道:“国勇,你对陈少梅和曹辉真心不错,这扒隔墙,垒隔墙本来属于租客的事情,你却出钱替她们干了,碰到你这样的房东也算是她们的福气。”
陈少梅用手抚摸着肚子莞尔的笑道:“谁让他是曹辉的娘家人呢,只算是他救济我们了。”
说到这里,陈少梅用手托着肚子来到我跟前,柔声细语道:“国勇哥,我想请表爷给我请几个工木师傅,给我做几张桌子板凳,就像你小吃店的那种。”
我对她说:“你把木料准备准备,我现在过去看爷爷出摊回家了没有,没有回家的话我就跟他说说。”
说完之后,我又对闫凤良他们几个说:“吃了晚饭生产队开会商议打更巡逻的事情,你们都别忘了参加。”
闫凤良说:“不用开会商议的吧,就用去年的打更名单和循序不是一样的,何必多此一举呢,还单独开会呢。”
我想着闫凤良说的也有道理,村子的人口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打更又不是分田分地那么较真,谁先轮后轮都是一样的,我回家把名单找出来看看再说吧。
从陈少梅的油条铺里回来之后,我看爷爷还在那里出摊修理农具,我就他说道:“爷爷,曹辉的油条铺开业了,他想请你帮他请几个木工师傅给他做几张桌子和板凳,就像我小吃店的那种,你能帮忙请几个师傅吗?”
爷爷笑着说:“不答应别人,能不答应你。”
看着爷爷花白的头发,我对他说:“爷爷你也七十多岁了,干不动明年就别再出摊干木活了,我和国耀每人每个月给你200块钱就够你的零花钱了,你和奶奶也不办啥大事。”
爷爷说:“我干活锻炼身体还好些。”
我跟爷爷聊了几句就回到小吃店里了。
凤娇抱着糖糖见我回来了,她就问我:“当家的,你从街道上过来知道陈少梅的生意怎么样吗?”
凤娇也非常关心陈少梅的油条铺,原因就是我帮她出主意让她干的,她的生意如果不好的话,证明我的眼光失误,坑了陈少梅。
看着凤娇关切的样子,我笑道:“她的生意也算是开门红,她炸的十五斤面的油条,不到上满集就卖完了,她明天准备炸30斤面的油条,让曹辉下乡转着卖呢。”
红霞和吴玉英正在做晌饭,她们看我回来了,也走到我跟前打听陈少梅的油条铺的情况,当她们听说陈少梅的生意还可以时,也都高兴的夸我的眼光不错,虽说赚不到大钱,但总有个事由干干,曹辉在陈少梅的眼皮子底下干活,总没有机会赌博了吧。
我接过糖糖跟凤娇来到后面的堂屋的卧室里,把我收的行费钱都掏出来放在地上让凤娇慢慢的清点,然后找出生产队的账本,看看去年打更名单的班组循序,又在心里核实一下村子里的现实人口,发现没有大的变化,我就决定沿用去年的班组循序今天晚上就开始打更巡逻。
凤娇清点完钞票后,笑着对我说:“当家的,除了你带的50块钱零钱,今天你收了296块。”
我点点头说:“也是那个谱,一上午交易300多头猪娃儿,除去让的一点儿,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
凤娇把钱放好后,又给我找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让我换上,我在猪娃儿里主持交易虽然穿的是工作服,但猪屎猪尿也难免会弄到里面的衣服上。
换了衣服后,我对凤娇说:“陈少梅开了油条铺后,她就没法再做鱼生意了,你觉得咱这塆谁最适合做生意,让他接替陈少梅的鱼生意。做鱼生意肯定赚钱,陈少梅曾对我说过曹辉如果不是赌博,她才舍不得让曹辉改行呢。”
凤娇想了一会儿说道:“闫凤明可以,他二十二三岁跟杨芳才结婚不久,也没啥事做。他跟小刚差不多,嘴还会说,办事也沉稳,他和杨芳见面跟我见面总是问我喊大姐长,大姐短的,问你不是不喊大哥不说话吗。他父亲闫学龙对我们一家不错,之前我们姊妹三个小,劳力弱的时候,别人都看我们家笑话,他却没少帮我们干活,既然有个不错的生意就你就介绍给他,也算是对闫学龙帮助咱们的一种报答吧。”
俗话说:能帮十串钱,不帮一句言,意思就是可以借钱帮你,但不会帮你献一句言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你的财运,也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就比如这次我看到了做鱼生意的商机,把这个消息给他说了,他真好好的做起来的话肯定会赚钱的,虽然赚不到大钱,但补贴家用肯定是够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余寨街上就只有陈少梅一个人从新阳往余寨街上贩卖外地鱼,也算是独家经营了。虽然有很多的当地鱼在街上卖,但是外地的价格要比当地鱼的价格便宜的多,况且有些月份街上连卖鱼的都没有,因此,做贩卖鱼的生意的确不错。
听凤娇说闫学龙对她家帮助不少,我就对凤娇说:“要不,咱下午回去跟闫凤明说说,看他愿不愿意做生意。”
凤娇说:“他肯定愿意呀,闫凤明给我说了好几次了,让我给你说说让你带着他做生意,我怕亲戚带在身边不好管理,所以,也就没有跟你说这事。”
我跟凤娇正商议着这事,突然听机动三轮的“嗵嗵”声由远而近的向小吃店里传来了。
凤娇说:“肯定是齐同心、齐同德和郭建设他们领着唐老板和杜老歪这几个猪娃儿贩子回来了,走吧,咱们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