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安守忠的话,田乾真急忙阻止。
“其一,我们毕竟与田承嗣同为昔日的大燕同僚,杀了他是为不仁不义。”
“其二,田承嗣目前还没有表现出造反的迹象,我们杀了他反而会让王忠嗣抓住把柄,诬告我们杀害同僚,图谋不轨。”
“其三,田承嗣如果执意再次造反,那就是他的命数,到时候我们再对他手下的将士晓之以理,公开讨伐不迟。”
安守忠点头:“你说的有理,那就暂且寄下田承嗣的人头,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次日。
七万唐军兵分三路离开营州,分别去攻打渤海国的鸭绿府、南海府,以及向南收复大唐故土。
就在安守忠执行王忠嗣的命令之时,坐镇长安的李瑛也收到了李泌的秘折。
“河北王?”
李瑛望着手里的秘信露出一抹诡异的微笑,“想在朕的手底下做异姓王想也别想!”
不仅仅是他王忠嗣没有机会,就是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谁也别想做异姓王,在我李瑛手底下绝不会出现任何一个异姓王!
“这次平定安史之乱功劳最大的人是谁?是我大唐皇帝李瑛,你们的功劳都没到足够封王的地步!”
大唐王朝建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三十四年,除了开国初期的割据军阀中因为主动投降被封为楚王的杜伏威、封为燕王的罗艺之外,只有发动“神龙政变”扶持李显登基的五位大臣被册封为异姓郡王。
直到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这才开始给有功的武将大肆封王,唐肃宗李亨时期就有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哥舒翰被封为西平郡王、李光弼被封为临淮郡王、仆固怀恩被封为大宁郡王。
从这以后有了军功便封王成了惯例,毕竟你给前面的人封王了,却不给后面的人封王说不过去,还会被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拿来大作文章,抨击朝廷。
李亨死后,因为军功被封王的累计有昌化郡王白孝德、信都郡王田神功、雁门郡王田承嗣、武威郡王李怀仙、城阳郡王卫伯玉、扶风郡王马璘、北平郡王马燧、西平郡王李晟等人。
以上这些还是李瑛知道名字的,那些不知道名字,或者目前还不知道在哪旮旯玩泥巴的更是将近百人。
“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仆固怀恩算是中兴大唐的功臣,封王倒也说的过去,这白孝德、田承嗣都是些什么东西,他们配吗?”
根据李瑛目前的了解,白孝德、卫伯玉目前都在王忠嗣麾下效力,都是王忠嗣的心腹部将。
至于这俩人在历史上曾经立下过什么功劳,李瑛实在想不起来,毕竟自己的脑子里并没有植入百科全书。
“或许这俩人有功劳,但肯定与郭子仪、李光弼没法相提并论!”
至于田承嗣、李怀仙这俩安禄山的部将,估计都是因为看到叛军大势已去率部投降了唐朝,所以被封为郡王,后来两人就拥兵自重,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藩镇。
李瑛深知,当一个王朝需要靠着封王来安抚武将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这个王朝走向了衰弱。
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个大权在握的皇帝主动给麾下大将封王,只有那种控制不了局势,无法约束藩镇的皇帝才只能用封王作为条件,换取这些藩镇表面上的忠心。
“朕可不是李亨,也不是李豫,怎么可能给你王忠嗣封王呢?”
李瑛冷笑一声,将书信烧掉,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窗外盛开的桃花。
此刻已经是三月下旬,天地间绿意盎然,含象殿外面的一片桃树盛开着粉色的桃花,在阳光下灼灼其华,好似欣欣向荣的大唐。
目前大唐异姓功臣之中爵位最高的就是王忠嗣的晋国公,其次则是李光弼的琅琊郡公、杜希望的陇西郡公。
郭子仪目前甚至只是太康县公,仆固怀恩则是枣阳县公,哥舒翰更是只有一个任城候,李嗣业则被封为南郑侯。
且不说王忠嗣目前的功劳是不是当朝第一,就算他是当朝第一,给他封了异姓王,其他人都必须得跟着晋升爵位。
如果李光弼灭了吐蕃,那么要求一个异姓王是不是不过分?
如果郭子仪灭了新罗,要求一个异姓王是不是也合情合理?
其他的仆固怀恩、哥舒翰怎么也得给一个国公吧?
如果王忠嗣不封王,那么李光弼灭了吐蕃给一个国公即可,郭子仪灭了新罗给一个国公即可,下边的其他武将也都好打发。
所以,不管王忠嗣的功劳多大,李瑛都不可能开这个头,给后代的子孙们留下难题。
“而且根据王忠嗣目前的心态来看,灭了渤海国之后,必须得尽快收了他的兵权,将他鸟尽弓藏。”
李瑛双眸盯着绚烂的桃花,猛地揪下来一根胡须。
不要说历史上的王忠嗣是什么样的人品,他毕竟死的早,无从验证。
但现在的王忠嗣是李隆基的义子,他对李隆基的感情远胜自己,一开始也没想要给自己卖命,只是迫于形势没得选择而已。
现在他羽翼已丰,立下了当朝屈指可数的大功,再加上手握十几万雄兵,权倾河北,他的内心开始不安分起来也可以理解。
事实上,历史上绝大部分武将都会走上这条路,汉朝有韩信、英布、彭越,明朝有蓝玉、冯胜,清朝有年羹尧,只不过蓝玉、年羹尧表现的更为飞扬跋扈了一些而已。
远的不说,李瑛的手下就有两个这样的人。
一个便是目前正在统兵攻打吐蕃的李光弼,在被封为郡王之后便拥兵自重,再也不敢回京。
或许李光弼是担心被人诬陷,回京之后没有好下场,但他不回京朝廷也拿他没办法,这就是拥兵自重的表现。
你换一个文官试试,皇帝三番五次的给你下诏书,你以各种理由拒绝,只怕早就被灭了三族。
另外一个则是仆固怀恩,因为把女儿嫁给回纥可汗,遭到了奸宦的陷害,干脆直接起兵谋反,最终被郭子仪平定。
甚至可以下个结论,历史上绝大部分的武将权力越大、功劳越大,野心就会跟着膨胀,也许没有谋反之心,但却无法很好的处理和皇帝的关系。
也就只有城府了得的郭子仪懂得进退之道,该下野的时候下野,该交兵权的时候交兵权,这才得以善终,而王忠嗣显然没有这样的情商。
当然,这也不是王忠嗣的错,毕竟比他用兵还要厉害的韩信、白起等人也没有平衡好与君主的关系。
其他遭到君主猜忌的名将还有卫青、岳飞等等,简直不胜枚举,轻则死后被抄家灭族,重则直接被赐死。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酣睡”,历史上任何皇帝都不会容忍手下大将掌握大权,在自己死后威胁子孙。
所以刘邦纵容吕雉除掉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朱元璋弄死了蓝玉、冯胜、李善长等功臣,就连行事温和的赵匡胤也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拥立自己功臣的兵权……
也就只有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对功臣下手,盖因他登上帝位的时候只有二十八岁,远比李靖、李绩这些功臣们年轻,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死后功臣拥兵自重的问题。
至于王忠嗣命令安守忠先去攻打渤海国的西京与南京这件事,李瑛暂时不打算插手。
既然说过让王忠嗣节制安守忠,那自己就不要微操了,让安守忠自己想办法应对。
能抢到功劳是你的本事,抢不到功劳那怨你自己没本事,谁让你一开始站队站错了的!
自己是皇帝,不是安守忠他爹,没必要这么贴心的为他着想。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谁灭了渤海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渤海国给灭了!
“但必须帮助李泌拿到幽州的控制权,不能让王忠嗣把幽州当成老巢,否则就有可能培养出下一个安禄山。”
想到这里,李瑛转身返回书案后面,亲自提笔写了一封诏书,调幽州司马陶争先前往常山郡担任司马,调蒙州别驾颜季明前往幽州接任司马一职。
这颜季明是当朝宰相颜杲卿的儿子,目前又是蒙古都护府的二号人物,他去幽州一定能够镇得住场子,联手李泌让幽州重回朝廷的掌控之中。
只要重新掌控了幽州的军政大权,王忠嗣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幽州的钱粮作为基础,他就不敢拥兵自重,就不敢和朝廷叫板。
诏书写完之后,李瑛吩咐吉小庆送到吏部,尽快盖章发出去,让颜季明早日赶到幽州赴任,助李泌一臂之力。
吉小庆出门之后,李瑛派人去把锦衣卫指挥使伍甲叫来,向他询问太子李健的情况。
伍甲拱手禀奏:“启奏陛下,自从皇后的葬礼结束之后,太子似乎就出门拜访了一次晋国公,从那以后再也没出过门。”
“哦……王忠嗣离开长安差不多一个月了,太子竟然没出过门?”
伍甲弯着腰道:“是的陛下,太子从晋国公府上回去之后就一直没有出过门。”
李瑛颇感诧异,一时拿不准这个儿子是真的在家里为母亲丁忧守孝,还是另有图谋?
但不管怎么说,这家伙能够憋住一个月不出门,单这一点来说就胜过他哥许多!
“朕知道了。”
李瑛挥挥手将伍甲斥退,又召内侍林宝玉来到面前,询问道:“最近太安宫那边什么情况?”
林宝玉憋着笑意道:“并没有什么情况,只是昨天奴婢去探望太上皇,发现他脸上被挠了一道血痕。”
“血痕?”
李瑛突然来了兴趣,“这就很有意思了,那朕可就要去瞧瞧怎么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