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点写不动了,先把后面的剧情附上,有机会再详细写…
【已构思的剧情】
1、柳如思、方秋在大夏引起轩然大波,无数的流言蜚语、道德批判甚至还有造谣污蔑a、褚时钰暗中调查许多反对官员,将他们的丑事大肆宣扬(许多外室私生子,嫖妓、强纳妾室、甚至恋童等等道德污点曝光。)稀释柳如思、方秋的流言,同时突出她们的正当性,以及其他人真正的道德败坏。对呼声最大(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直接捅出腐败罪证,侵占民田、卖官鬻爵等将他们清洗…… b、柳如思申请用恋童癖犯人的尸体做公开解剖,以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恶名”,压下男女的低俗流言。
2、康王府有个聋哑美人怀孕了(康王曾在皇宫中了媚药,意外宠幸的,而后康王奔赴漠北战场,没让美人喝避子汤)美人为了保住意外怀上的孩子,在其他美人的集体帮助下出逃,柳如思的女医馆收留她。康王回京后发现美人少了一个,以为是被刚入京的康王府正侧妃迫害,面对康王怒火,正侧妃为证清白调查,后恰好康王侧妃张如绣的妹妹张如锦知道真相。
一系列波折后,康王才得知美人已在女医馆生下孩子,康王亲自去讨要。但褚时钰蛮横的要将康王的孩子占为己有,“反正都姓褚”“你已经有好几个了”“带回去你也不会好好养”“省得(柳)受分娩之痛”“硬抢就不怕伤了孩子?”,康王喜怒交加,无奈(半推半就)去找皇帝做主……
褚时钰这是要为柳如思解决,皇帝给秦皓改姓的问题(三年若褚时钰没有儿子,秦皓必须改姓)。最终皇帝不再提秦皓改姓的事,康王孩子还了回去,之后聋哑美人们和孩子连带康王,与他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联系。
3、有端王褚时钰的鼎力支持,和康王褚时琨的默许报恩(吏部、户部是他的势力),还有军方力量的影响,医部终于稳定进入正轨。褚时钰和柳如思决定结婚,两人互相妥协了意见,不是褚时钰要传统的嫁娶,也不是柳如思想的松散的走婚,而是想结盟一样的两方既独立又互相扶持的共同体。以传统婚事为蓝本,褚时钰大包大揽把婚事全包了,聘礼、嫁妆都要有,连柳如思的凤冠霞帔都是他来准备,让柳如思专心医部事业。
一切就绪,柳如思穿上婚服,平日里情绪稳定的秦皓却突然大发脾气的哭闹,质问进过书房的丫鬟是不是动了他的东西,柳如思去问,发现是沙盘里的沙子不见了(秦烈制作给柳如思用来练字,后来秦皓喜欢就归秦皓用了)。
柳如思又哭又笑,恍然意识到,是秦烈默默守护的灵魂离开了,秦烈对她的亲情一直占着上风,而她也分不清其中有多少爱情,叹息亲情爱情不分彼此……但此刻明了,秦烈是有爱情的,因为他炙热的亲情,所以不愿她余生孤苦,引导她与褚时钰相遇。认死理的秦烈不同意褚时钰和她婚前圆房,所以褚时钰总在关键时刻流鼻血……而如今,他们要正式成婚了,秦烈那份爱情显出了不同,秦烈终归是无法眼见着,她步入下一段婚姻,于是,他终于放手了……风筝的一头,飞远了。
柳如思没有娘家,但依然在出嫁前哭红了眼,她没顶盖头,穿着彩云设计的婚服,庄重骑马出行,双方从各自的府邸出发,在皇帝和文武百官的见证之下发誓为一体同心的夫妻,婚礼在皇宫门前的广场举行,柳如思:此生不渝。褚时钰不满足的强调:生生世世。
4、康王褚时琨明白,唯一能与他争的三皇弟如今真的无心皇位,其他皇子都不成器,更迫切的希望皇帝能认可他,给他身为嫡长子该有的位置——太子之位。终于某一日渴望无法压抑,硬是带兵闯进皇宫,但不是逼皇帝退位,而是质问为什么就是不肯给他认可,让他在外人的期待(本该是太子)中不断难堪,皇帝回答,为何要朕的认可,你若能胜过朕,直接坐上来就行。
康王褚时琨恍然领悟到令人胆寒的意思(要重复弑父路径),情志震撼……他喃喃回忆往事,小时与二弟争着要与父亲同乘,争赢后他满心欢喜的在父亲的怀里赏景。随后褚时琨说:“儿臣无能,不能满足父亲的期望。”康王褚时琨回了封地,不再投身争储之事。
5、柳如思通过褚时琨的事,认清了皇帝“他有病!哪有期待自己的孩子做这种事的!怪不得你们都有病!”,皇帝不断的刺激,挑起褚时钰的怒火(a.放出其生母的宫女,透露其生母找御林军副统并非私情,而是听闻年幼的褚时钰在贤贵妃那里受苦,所以找到早已断了联系的旧情人副统领,想帮助自己的孩子褚时钰。可却在皇帝的操控下,被告发了私通,成了“塑造”褚时钰冷漠麻木性格的关键的事件。b.皇帝默许南方世家动手,倭寇袭杀柳如思,终于让褚时钰怒不可遏,决定起兵弑父。柳如思阻止褚时钰以杀止杀的行动,强调皇帝根本就不怕死,褚时钰动手反而是替皇帝“证道”,让最符合“无情皇帝”的褚时钰,完成他的道路,证明他的路是对的。生死和信念哪个更重要?褚时钰与柳如思激烈争论!柳如思以人生信条“父母和孩子不该是生死之敌!这是我两世都在挣扎、证明的事,如果我放任你这么做,那柳如思还是柳如思吗?”但柳如思并非认为不该报复失德父亲,而是认为活罪是比死亡更大的惩罚。
6、褚时钰妥协后,暗中布局,逐渐架空了皇帝,皇帝表面能理政、行使权力,但逐渐发现,他所有针对柳如思、秦皓的杀招毒计都会不了了之。褚天明意识到,褚时钰已经成了背后的皇帝,他成了“任劳任怨”处理琐事的皇帝符号(此局并非无解,明面上的权柄在,他可以杀掉褚时钰瓦解局面,但褚天明做不到对他认为最优秀的儿子下手,因为这就否认了自己践行的“养蛊”之道——内心深处还有对儿子的感情,正如康王逼宫后,只是象征性的罚了几年俸禄加禁足封地。而发现康王意志消沉放弃争储后,褚天明甚至有怀疑是不是自己罚得太重)……就这样,大夏国在柳如思、褚时钰的共同努力下蒸蒸日上,愈发繁荣昌盛(柳如思通过医部、教育、纺织业等解放了女性生产力,以各种行业协会,打通了底层和顶层的沟通渠道;褚时钰根据前世理工记忆,发明了纺织机、织布机等等原始工业机器;两人研制的燧发枪武装方秋的女子骑兵;杨雪霏成了一代名媛,游走在京城各豪门之间,使得各方有缓冲条件)——这无声而稳定的改变,证明了皇帝一生所信奉的“无情道”空洞而可笑,他意识到自己为此自我折磨了二十多年,是无意义的……
7、最终,皇帝认清了失败的现实,但一生的帝王傲骨让他无法认输,也为了否决老道士给他的“祝福”——他会活到耄耋之年。而他再难抑制对褚时钰的嫉妒,有真心相伴,幸福美满的生活。终于,他在某个情感再难抑制的深夜,喝下他用来杀死父亲、兄弟、儿子的毒药“大梦不醒”,自绝身亡。
一道传位圣旨,硬是把皇位传给褚时钰。家国责任之下,褚时钰接过皇位,与柳如思一同努力了十年,将国制向“君主立宪”靠拢(在体制内改变,无法一蹴而就),接着把皇位反向传给康王褚时琨……
两人隐姓埋名,回到东山村,褚时钰理所当然的鸠占鹊巢,与柳如思住在秦家小院,对人说,他叫秦义(故事一开始秦皓给起的名字),默认村民们“无知”而美好的猜测,“他是死去的秦烈”,因不舍柳如思母子,而换了一副面孔,回到人间。
【情感基调】在权力的博弈中,清晰而艰难的稳住自己的本心。皇帝的谋划:柳如思如果德不配位,就会为了保住位置而沉沦权欲,必将遭权力反噬。柳如思以以自己的信念和能力打破常理,经历两世磨难的她足以胜任,医部尚书恰恰是命运多舛的补偿。而皇帝“知天地者反遭天地噬”——他压抑的人性不会消失,会在每夜无人时出现,褚时钰、柳如思、秦皓等人的真情会刺痛他,甚至蔓延到他身上,这与皇帝褚天明信奉的“无情帝王道”无法兼容,他抗拒一切的感情,却无法抑制的被触动(他自己对儿子们,特别是对褚时琨的父爱,他们曾经有过温馨时光)这些情感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被他自己镇压了,自以为不存在。最终皇帝的信念与感情激烈碰撞,摧毁其意志。
【两人无子逻辑】柳如思:她从漠北开始,就发现并承认了自己的自私,母爱既是无私也是自私的,她不会因对任何其他人的亏欠而伤害儿子。(被动、默认)不与褚时钰生孩子的原因是,有感情悖论,生了孩子必定要担起责任,但如果两个孩子,特别是不同的生父,必定会更难平衡,就导致两种并行的结果1、分走对秦皓的关爱,去关心二胎。2、继续偏爱秦皓,这对新生儿却不公平。另外,也有为事业考虑的因素,人的精力有限,她需要更多精力投入事业。但她也心怀对褚时钰的愧疚,没有给到他哪怕是表面的公平。
褚时钰:他早已因秦烈的寄情(秦烈母亲死于将他带到人世),对柳如思生育感到恐惧,害怕因生育凶险失去她。在第127章有写过,褚时钰就怀疑过“这样的痛苦真的有必要吗”,比起一个孩子,他更希望的是柳如思平平安安尽可能远离一切风险。虽然在柳如思事业上退让了,但依然无法根除两世深爱的影响。比起所谓血脉的延续,他更向往的是与柳如思共同的长久人生,甚至是生生世世,灵魂与爱意的永恒。
【轮回设定】总有一条命运线会让你我相遇。
对于褚时钰来说,他的执念永远不会结束,他对柳如思的执念是灵魂的永恒追随——生生世世。
前文已经铺垫过柳如思梦到现代命运,未死于彩票引来的“车祸谋杀”,是褚时钰带着记忆回到那个时刻将她救下,整个故事的玄学答案是,凭爱意跨越轮回,灵魂永生。
……在某个地方插入:柳如思对褚时钰透露梦到的内容,拜托他转告前世的自己:“如果你再碰到那个柳如思,请告诉她‘谢谢你,让我足够强大。‘”
这是对褚时钰允诺来生相见,也是她对自我灵魂的认可,前世现代的柳如思是现世古代柳如思的力量本源,而现世的柳如思,希望能通过褚时钰这个桥梁,还给现代另一命运的柳如思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