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四合院宛如一位精心梳妆打扮的佳人,迎来了在这焕然一新模样下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当第一缕曙光轻柔地洒在四合院的青瓦上,整个院子便渐渐苏醒,沉浸在一片喜庆洋洋的氛围之中。
瞧啊,那一盏盏红灯笼如同璀璨的红宝石,被高高地挂起。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屋檐下、回廊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群身着红衣的仙子在翩翩起舞。每一盏灯笼都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那光芒不仅照亮了脚下的路,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新年的喜悦。它们像是在轻声细语,告诉每一个人,新的一年即将开启,幸福与美好正悄然降临。
再看那大红的春联,宛如两条鲜艳的红绸带,贴满了每一扇门。这些春联上的毛笔字刚劲有力,犹如蛟龙腾飞、猛虎下山,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书写者的深厚功底与真挚情感。那一个个饱含吉祥寓意的文字,承载着居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有的春联上写着“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寄托着人们对生活顺遂、福气满门的渴望;有的则是“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表达了人们对财富与喜庆的期盼。居民们站在春联前,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深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新一年里那美好的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院子里热闹得如同沸腾的开水,孩子们成了这欢乐海洋中的主角。他们穿着崭新的棉衣,那棉衣的颜色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蓝的像天,在洁白的雪地里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他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雪地里嬉笑玩耍。
几个孩子正忙着堆雪人,他们的小手冻得通红,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先滚出两个大大的雪球,一个做雪人的身体,一个做雪人的脑袋。接着,他们找来两颗黑色的石子,小心翼翼地镶嵌在雪人的脸上,当作雪人的眼睛;又拿出一根胡萝卜,插在雪人的鼻子位置,一个俏皮的雪人鼻子就诞生了;最后,他们用红色的毛线给雪人围上了一条围巾,还用树枝为雪人添上了两条手臂。看着自己亲手堆成的雪人,孩子们开心地又蹦又跳,欢呼声在院子里回荡。
还有一群孩子在打雪仗,他们分成两队,各自躲藏在雪堆后面,伺机而动。只见一个孩子迅速地抓起一把雪,用力地捏成一个雪球,然后瞄准对方,用力一扔。“啪”的一声,雪球准确地击中了对方的一个孩子,被击中的孩子也不甘示弱,立刻反击。一时间,雪球在空中飞舞,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欢快的冬日乐章。他们的小脸被冻得红扑扑的,像熟透了的苹果,可他们却丝毫不在意,尽情享受着这欢乐的时光,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和这漫天的雪花。
老人们则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那火炉里的炭火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是在为这热闹的春节助兴。老人们一边惬意地烤着火,感受着那温暖的火苗舔舐着双手的舒适,一边悠闲地嗑着瓜子。他们嗑瓜子的动作十分娴熟,轻轻一咬,瓜子壳便裂开,然后用手轻轻一剥,瓜子仁就进了嘴里。
他们聊着家常,话题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无所不包。他们回忆着过去在四合院里过年的情景,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笑着说:“以前过年,哪有现在这么热闹哟。那时候,这四合院里冷冷清清的,大家都没啥钱,也没这么多花样。现在可好了,这路灯一装,一到晚上亮堂堂的;改造一搞,院子变得又干净又漂亮。咱们这四合院啊,比城里那些高楼大厦还有年味儿呢!”其他老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感慨着如今的巨大变化,从破旧的房屋到崭新的居所,从单调的生活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难忘的岁月,又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和珍惜。
在这热闹非凡的四合院里,春节的氛围越来越浓,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欢乐祥和的节日之中,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更加美好的生活。
易中海、刘海中和许大茂这三位在四合院里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春节将至,他们自然也没闲着,一心扑在了组织春节活动这件大事上。
易中海,这位在四合院里素以稳重可靠着称的长者,主动揽下了采购活动所需物品的重任。天还没亮透,他就已经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出了门。附近的集市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易中海穿梭在人群中,眼神专注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找到合适物品的角落。
他先来到了卖食材的区域。这里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易中海仔细地挑选着每一件食材,他拿起一颗白菜,轻轻捏了捏,感受着白菜的紧实度;又凑近闻了闻猪肉的气味,确保没有异味;对于海鲜,他更是仔细查看,观察其鲜活程度。他知道,这些食材可是团圆饭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买到最新鲜的鱼,他甚至和鱼贩子磨破了嘴皮子,就为了能挑到几条活蹦乱跳、肉质鲜美的鱼。
买完食材,易中海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卖装饰品的地方。这里有红彤彤的灯笼、寓意吉祥的春联、五彩斑斓的拉花等等。易中海精心挑选着,他拿起一副春联,反复端详着上面的毛笔字,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品味着其中的韵味。对于灯笼,他更是挑花了眼,最后选中了那些造型精美、颜色鲜艳的款式,想象着它们挂在四合院里那喜庆的模样。从清晨到傍晚,易中海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集市,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能为四合院的春节活动出一份力,他的脸上就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刘海中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组织才能。他回到四合院后,立刻召集了几位热心肠的居民,围坐在一起商量活动流程。他手里拿着纸和笔,一边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一边快速地记录着。从活动的开场时间、节目顺序,到中间的游戏环节、抽奖活动,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安排好流程后,刘海中又开始挨家挨户地通知居民们参与活动。他迈着大步,一家一家地敲门,脸上始终挂着热情的笑容。每到一家,他都会详细地介绍活动的内容和时间,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遇到一些不太愿意出门的老人,他会耐心地劝说,告诉他们春节就是要热热闹闹的,大家聚在一起才开心。在他的努力下,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表示会参加这次春节活动。
许大茂则凭借着自己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在活动现场活跃气氛。活动还没开始,他就已经在院子里四处走动,和居民们打成一片。他一会儿讲讲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会儿又模仿一些名人的动作和表情,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活动正式开始后,许大茂更是成了现场的气氛担当。他站在舞台旁边,眼睛时刻关注着台上的表演和台下的观众。每当表演出现精彩瞬间,他就会大声喝彩,带动大家一起鼓掌。要是表演出现了一点小失误,他也会巧妙地用幽默的话语化解尴尬,让现场的气氛始终保持热烈。他还时不时地走上舞台,和表演者互动,或者来一段即兴的表演,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四合院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终于,除夕夜到了,四合院里举办了一场盛大而温馨的团圆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四合院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大家围坐在几张大圆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得让人垂涎欲滴的菜肴。
那象征着团圆的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像一个个小元宝,整齐地排列在盘子里。饺子的皮薄馅大,咬上一口,鲜美的汤汁就会在口中四溢开来,让人回味无穷。香气四溢的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每一块肉都炖煮得恰到好处,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多吃几块。还有那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被精心地摆放在盘子中央,鱼身上淋着浓郁的酱汁,旁边还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和红红的辣椒,色香味俱全。
易中海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他缓缓地站起身来,双手稳稳地端起酒杯,大声说道:“各位居民,今天咱们四合院能这么热闹,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几个月来,咱们一起经历了四合院的改造,一起为了这个大家庭出谋划策、出力流汗。新的一年,我希望咱们四合院能一直这么团结友爱,日子越过越红火!来,大家一起干杯!”
居民们纷纷站起身来,有的双手举着酒杯,有的端着饮料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高举酒杯,互相碰撞着,清脆的碰杯声在院子里回荡。欢声笑语和碰杯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定格。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精彩的节目。
饭后,大家仍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孩子们继续在院子里嬉闹,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三大爷阎埠贵一家人坐在略显局促的屋内吃饭,屋外热闹的欢声笑语透过窗户缝钻进来,阎埠贵手中的筷子突然停在了半空,眼神变得有些深邃,陷入了沉思。
三大妈正吃得津津有味,察觉到阎埠贵的异样,放下筷子,好奇地问道:“老阎,你这想啥呢?外头这么热闹,你咋还发起呆来了?”
阎埠贵也不瞒着,放下筷子,手指轻轻敲着桌子,缓缓说道:“我在琢磨呢,这四合院改造后是越来越好了,可咱家这房子还是这么小。你瞧瞧现在这形势,以后指不定有啥新政策,我得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再在四合院里弄套房子。”
三大妈一听,眼睛瞪得老大,惊讶地说:“啥?再弄套房子?这谈何容易啊!咱家哪有那本事,这四合院里住的人可不少,大家都盯着呢。”
阎埠贵却一脸自信,嘴角微微上扬,说:“这你就不懂了,机会都是人找出来的。现在四合院发展得这么好,以后肯定有不少新机会。就说这文化传承的事儿,政府重视,说不定就有相关的项目和政策。咱要是能参与进去,说不定就能借着这东风,给自己谋点福利。”
三大妈还是有些担忧,皱着眉头说:“就算有项目,那也得有门路啊。咱就是个普通人家,能有啥门路?而且参与项目也不一定能分到房子啊。”
阎埠贵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门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我打算明天就去找易中海和刘海中聊聊,他们现在可是四合院的红人,跟政府那边打交道也多,说不定能给我透露点消息。再说了,参与项目也不只是为了房子,要是能在里面出份力,以后在四合院里说话也更有分量不是?”
第二天一大早,阎埠贵就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出了门。他先来到易中海家,易中海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阎埠贵来了,热情地招呼道:“老阎,快进来坐,这大过年的,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
阎埠贵笑着坐在易中海对面,寒暄了几句后,便切入了正题:“老易啊,我是想跟你打听打听,这四合院以后还有啥新规划不?你看现在改造得这么好,以后是不是还有啥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