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从来没有在国内做过的针刺测试和加热,没想到第一次就出现在了国际媒体面前,当专用设备将一根长长的探针刺入一组电芯时,除了 红星的工作人员外,测试现场几乎所有人都紧闭嘴巴,大家都是汽车行业的人。
都知道这个针刺测试难度有多高,它不是说你不在规定时间内着火就完了,还要求排气阀排气角度以及热蔓延的时间。
“一帮土包子,用针刺想让我们的电池出现明火或者热失控?”
“想p吃呢。”
沈一仁坐在观察区,一脸鄙夷的看着这些老外,红星拿出的这块电池不是固态电池,因为固态电池无法支撑那么高的能量密度,准确来说这还是一块半固态碳纳米管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俱佳的电芯。
不是红星没有更好的,而是赛事成本限制了使用,不然在保证安全和重量的前提下,参赛车辆上的电池包能一口气堆到300度以上。
就是成本遭不住,毕竟参加这种赛事还是有成本限制的,不可能让财大气粗的厂商一味的去堆先进材料、技术。
冒烟,没着火,热蔓延在80秒的时候才开始,针刺和加热测试可以说是完美通过。
剩余的测试内容为机械与环境应力测试,系统级安全验证,数据追溯验证等,总结下来就是安全,容错和赛事适配。
耗时整整17个小时,次日凌晨的时候所有测试才全部完成,尼尔森将【hypercharge Safety tag】的证书在现场媒体的镜头下亲自颁发给了代表红星的沈一仁。
这也意味着红星的超级快充方案得到FIA和wRc的认证,可以拿这个方案参加2025年wRc比赛。
公开测试结束后,来自德国的技术权威媒体《Auto, motor und Sport》对此进行了现场评论和报道。
【4.6mw超充颠覆耐力赛规则,勒芒停站策略或将迎来电气革命】:“高压直冷和航天级相变材料的一次胜利,华夏再一次向全球展示了他们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技术实力,这不仅仅是方案与技术的问题,而是华夏材料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赛用或将配套储能电站,否则局域电网将会崩溃。”
德国赛事垂直媒体《Automobilsport》在现场评论道:“wRc前冠军车手奥吉尔亲自测试,连续10次循环快充后,电池输出稳定性效率仍达100%,弯道全油门扭矩相应比燃油引擎快300ms,但车重增加导致惯性增大,或将影响车手。”
来自英国的《top Gear》在现场评论道:“上帝啊!这根充电线粗得像消防水管!当它插进车身时,我仿佛听见电流的咆哮:‘德系混动都是娘炮!’它让保时捷870v超充像老年痴呆!不过别高兴太早——充电桩噪音达120分贝,我的耳朵现在还在嗡嗡响,建议配赠降噪耳罩,”
当然,也有一些批判性的媒体,毕竟对于欧洲这种传统燃油车根据地来说,纯电汽车总是那么格格不入,《Auto bild》在评论中指出安全冗余设计存疑:“在强制终止测试时,3号电池模组泄压阀延迟0.21秒启动,热失控测试中局部温度飙至600c。此外,充电枪插拔寿命极短——车队全年需更换36次,单次成本超2万欧元,该技术仅适合不计成本的顶级赛事,民用场景中,350kw快充+800km续航才是理性选择,红星需证明这种技术除了‘炫技’外,能否降低每公里成本?”
甚至还有来自意大利的记者,掏出一个巨大的喇叭在散场后外放法拉利v12引擎的声音表示抗议,还扛着一个用意大利文写着【电流赢得了分贝,但浪漫永远属于内燃机】的牌子……
沈一仁在国外多年,对这种事也是见怪不怪,老外嘛,特别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就没有他们不抗议的东西,什么事都得举个牌子上jie走一走。
属于老传统了。
当测试结果和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原本还沉浸在大米yu7销量中的各家厂商,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是又不相信的揉了揉眼睛。
多少?
4600kw?
你特么要上天?